微軟的Surface系列電腦因不走尋常路,而常被人們看作是探索未來PC發展方向的作品。例如鍵盤可拆卸的SurfacePro給人們帶來了筆記本 平闆二合一的新體驗;後續發布的SurfaceBook系列更像對二合一産品性能的再一次補足——憑借獨立顯卡 鍵盤融為一體的設計,滿足了創意人群在移動辦公場景進行高效創作的需求;而SurfaceLaptop系列則像是對傳統形态筆記本的再一次探索,在給到用戶最熟悉的用機體驗的前提下,傳承了Surface系列獨特的3:2比例屏幕、一流的工藝水準、輕薄便攜性和一貫的簡約外觀設計。
想必許多人在考慮購入SurfaceLaptop系列産品之前,都有過類似的想法——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台夠輕且屏幕夠大的碼字工具,從而不用每天再背着厚重的筆記本擠公交和地鐵,而當回到家以後,不管是坐在沙發上還是躺在床上,都還能用這台設備看看電影減減壓。誠然,這樣的想法甚是美好,但每當想到我還要把這台近萬元的電腦放進背包裡去和别人一起擠壓時,就會感到格外心疼。那麼如此來看,選擇定價更為偏向主流人群的“Go”系列産品就顯得格外合适了。
今年10月份,SurfaceLaptopGo亮相(下文簡稱“GO”),定價約為SurfaceLaptop3的一半(最低4388元起),卻保留了Surface家族的優雅設計,包括接近正方形的3:2比例屏幕、磁吸式充電、簡約幹淨的外觀設計,以及高畫質表現的鏡面100%sRGB屏幕等。至于它的實際表現如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顔值出衆,還是網課、移動辦公神器
一言以蔽之,Go可以看作為不需要用戶花太多成本即可觸及的高品質和高設計感的Surface筆記本,非常适合像我這種預算不多但對筆記本品質和外觀設計比較注重的移動辦公人群或學生黨使用,平時用它碼字,上網課都是非常惬意的。
Go現有冰晶藍、砂岩金和亮鉑金三色三款配色可選,在筆者看來,由于Go的配色顯得更加清新靓麗,因此從觀感上就減少了一種重度商務的嚴肅感。
↑左SurfaceLaptopGo,右SurfaceLaptop3
也由此可見,微軟或是希望借這款産品吸引來更多以大學生、初入職場的白領為主的年輕一代人群的目光。而為保證Surface家族優雅的質感,Go的機身A、C兩面也選用了金屬材質打造,摸上去是細磨砂質感,在光線的反射下呈現出啞光效果,觀感柔和,并且和中心的鏡面“田”字logo形成了反差,十分具有辨識度。
和其它同價位金屬機身筆記本常給人的“鐵皮”手感不同,Go的機身金屬材質摸上去更具有“貴重”感,像由一整塊金屬切割而成,緊緊地把B面的屏幕包裹住,讓人從手感上對這台機子的品質和耐用性就産生了十足的信心。
而又與這種“貴重”手感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機身重量和厚度,由于相比SurfaceLaptop3屏幕尺寸有所減小(Go采用12.4英寸屏幕),因此Go的機身重量來到了1100g,機身厚度約為15.6mm,屬于輕薄本中的輕量級選手。
機身D面采用了輕量化且足夠堅固的聚碳酸酯(PC)材質一體成型,無進風口設計,隻有上下兩條防滑墊,使得機身從“頭”到“腳”看上去都簡約得可怕,非常戳我這種愛極了北歐風設計的人的心。
如此簡約的風格,會讓人誤以為它和MacBookAir一樣也是無風扇的設計,這不禁讓我對其性能發揮産生了些許顧慮——如果性能表現太差,或許它最終隻能淪為一台容易吃灰的“上網本“。
性能出色,續航有保障,是一款不妥協之作
實則巧妙的是,在我打開這款筆記本之後,發現該機内部居然會有微弱的風聲,于是我又仔細聽了聽,結果發現真的是内部的風扇聲。原來微軟并沒有因進行簡約設計而對它進行“減配”,為了保證它能夠成為一台移動生産力工具,依然在其機身内設計了風扇,并且散熱進出風口隐藏在了機身的轉軸處。
配置方面,Go雖然沒有大哥SurfaceLaptop3那麼能打,不過表現也不次,依然采用了高于主流的10nm工藝打造的i5-1035G1處理器,4核心8線程設計,最大頻率3.6GHz,15WTDP設計,集成UHD核顯。4/8GB内存可選,硬盤則提供64~256G的選擇。在性能發揮上,Go沒有受12寸小尺寸機身的影響,實測時發現,即使在長時間高負荷運載下,Go依然能夠100%發揮i5-1035G1處理器的性能。
↑CPU-Z讀取出Go搭載的是10nm的i5-1035G1,CinebenchR15多核分數495cb
在烤機10分鐘後,能夠看出CPU的運行功耗依然保持在15W,四核全核頻率約為2.0GHz,那麼單從性能的表現上來看,Go的主要用途可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用戶碼字、看劇的需求,實際上它已足以承擔類似Photoshop修圖、Premiere短視頻剪輯等較為考驗性能的創意類工作。
通過PCMark8Work模式的續航實測(通過持續運行辦公程序來測試續航)來看,Go擁有滿足5小時以上持續高負載(視頻通話、浏覽網頁、制作表格等)辦公的續航,表現可圈可點。
有人可能會擔心,輕薄本會對擴展性有所閹割,平時外接移動硬盤、顯示器之類的外設很不方便,Go雖然不如傳統商務本那樣将HDMI等一系列接口全都裝在機身上顯得很方便,不過由于加入了Type-C接口,因此我可以很輕松地利用擴展塢去增加它的擴展性能,同時外接上顯示器、U盤、鼠标鍵盤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标志性的磁吸式Connect充電接口
↑配備USB3.0和Type-C接口。
鍵盤保持Surface系列一貫的高水準
鍵盤也無減配,是“邊到邊”的設計,因此鍵帽尺寸保留了标準尺寸,手感無可挑剔,鍵程适中,回彈迅速,久彈而不累。用這筆記本的鍵盤時我就發現,當手把放在鍵盤上時,即使腦子中空若無物,但卻依然想去随便敲着點什麼,根本停不下來,也許這就是手感出色的鍵盤帶給人最大的樂趣吧。
Go也有一個超大尺寸的觸控闆,手感還是類膚質感,同樣的,當我把手放上去輕輕觸摸時,仿佛摸到了嬰兒的肌膚,柔和細膩,根本舍不得松手,這種觸控之間的體驗差别為整機操作體驗帶來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以至于在我平時出門的時候都不會再去考慮額外攜帶一隻鼠标了。
值得一提的是,Go的部分型号還配備了十分具有商務屬性的指紋識别開機按鈕,支持一鍵登錄,很方便。
擁有一塊更适合日常辦公的屏幕,畫質表現出色,可以打8 分
Go搭載了一塊12.4英寸PixelSense的1536x1024(148ppi)屏幕,顯示精細度遜色于SurfaceLaptop3,不過實測色域達到了100%sRGB,不錯的色彩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像素密度不足的劣勢。
而且Go的屏占比很大,接近于全面屏設計,屏幕四邊還是時下全面屏手機上流行的圓角設計,觀感很好,而且圓潤程度并沒有像iPhone12等全面屏手機一樣那麼明顯,不用擔心會影響一般觀看與使用。
↑極窄的屏幕邊框上方搭載了攝像頭、雙陣列遠場麥克風和各類傳感器,可滿足網課場景的需求
我經常會和朋友說,3:2的屏幕比例是更适合日常辦公使用的比例,要是上班使用更推薦選購3:2比例的筆記本,因為相較于普通16:9屏幕來看,3:2能在閱讀、敲稿和浏覽網頁時能讓我看到更多的内容(屏幕上下的顯示範圍更廣)。
↑Go的3:2屏幕浏覽Word
↑作為對比,利用傳統16:9屏幕電腦浏覽Word
↑Go的3:2屏幕浏覽網頁
↑作為對比,利用傳統16:9屏幕電腦浏覽網頁
值得一提的是,Go的屏幕還是觸控設計,當我躺在沙發或蜷着腿使用筆記本時,一塊能夠觸控的屏幕能讓我直接“上手”完成縮放和滾動頁面、打開程序等一系列操作,像極了我平時使用平闆電腦時的感覺,整個體驗無比自然。
總結:
在我看來,PC廠商想要做好輕薄本,就需要跨越許多道門檻,難度也是逐級上升的:
提升外觀做工->2.提升輕薄便攜性->3.提升屏幕效果->4.提升性能表現->5.提升細節體驗(包括觸控闆、鍵盤輸入體驗,擴展性等)-6.給到消費者合理的價格
顯然,微軟SurfaceLaptop3已經突破了前五道大關,隻不過對于預算緊張的人來說,SurfaceLaptopGo才更像是能夠達到第六級的産品。當然要硬說缺點也不是沒有,比如微軟也走上了同蘋果一樣的“做電腦如做慈善,賣硬盤内存才是真生意”的道路。SurfaceLaptopGo本身無内存和硬盤容量擴展性(不像SurfacePro系列産品一樣擁有sd存儲卡槽),而4388元隻能買到4G内存 64GEMMC閃存的配置(感覺像是花錢買罪受),另想要得到8G内存 128G固态硬盤的配置就要多花費1000多塊錢,這在硬盤和内存售價都爆跌的2020年實在說不過去(畢竟5000價位的輕薄本都已經普遍16GB 512GB起步了)。那我想,如果微軟能夠改變這個營銷策略,未來的SurfaceLaptopGo也将會成為另一個能夠遍布在校園/各大公司的爆款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