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字伯玉,是唐朝時期的詩人,他的詩風骨峥嵘,蒼勁有力,因此陳子昂亦有“詩骨”之稱。陳子昂曾寫下《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曆來傳誦的千古名作。
陳子昂出生于659年,他在小的時候雖然就很聰慧,然而陳子昂卻好武,對于讀書卻沒有過多的用心,直到他十八歲左右,他還是如此。
後來直到有一次他用劍把人傷了,這個時候,他才開始認真讀書而棄武。而後他刻苦用心、拒絕和之前的朋友玩耍,一心讀書。
經過幾年的努力,陳子昂學有小成,之後他就去了京城,并且又進入國子監繼續學習。次年他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就回到老家繼續讀書。
684年的時候,陳子昂得以進士及第,而後陳子昂就開始步入仕途。然而陳子昂的仕途之路因為他的性格而導緻很坎坷。
陳子昂性格直爽、耿直、正義,他很想有一番作為,也想發揮自己的才華,同時他又關懷天下。這些本來都是好事,但是陳子昂同時又直言敢谏,結果就容易得罪了掌權者。以至于他後被掌權者排擠。
唐高宗李治駕崩後,太子李顯登基為帝,是為唐中宗。李顯雖然為帝,但大唐權利卻掌握在武則天手裡。陳子昂中進士後,就上書評論當時的時政,因為他很有才華,武則天看了他的上書後,很欣賞他的才華,于是就任命陳子昂為麟台正字,不久又為右拾遺。
因為陳子昂做過右拾遺,所以陳子昂又被稱為陳拾遺。
陳子昂雖然是受到武則天的重視和提拔,但是後來武則天專權,唐中宗李顯卻無皇權,因此武則天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就有陳子昂。
因為陳子昂反對武則天,所以他也曾經被打入大牢。雖然陳子昂當時沒有被處死,但也對他的仕途之路有很大的影響。
後來陳子昂分别在他二十六歲和三十六歲的時候兩次從軍。而在陳子昂從軍的時候,他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提出很多有遠見的建議,然而他雖然忠心耿耿,多次進言直谏,但是卻并沒有被接受。
同時也因為陳子昂進谏過于激烈,結果更導緻他得罪了掌權者。以至于他受到排擠。
陳子昂雖然很想為大唐效力,然而他卻受到打壓,已經三十八歲的陳子昂最終無奈棄官回到了家中。
當時是武則天掌權,其侄子深受武則天的信任和倚重,因此武三思可謂是當時的權臣。陳子昂那時雖然辭官回家,但武三思還是沒有放過他,武三思就指使當地縣令段簡對陳子昂加以罪名。
最終陳子昂遭到誣陷被打入大牢,陳子昂最後也冤死于獄中,當時陳子昂四十一歲。
唐詩,在唐朝很有地位,也是唐朝的一個象征,就如宋朝的詞一樣。唐詩宋詞也成為唐宋兩朝文化的各自象征。而陳子昂不僅是初唐時期的人物,而且他很有才華。所以陳子昂在初唐詩風轉變到盛唐詩風的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為。
陳子昂詩風蒼勁有力、風骨剛健,打破以前詩歌方面上纖弱詩風的不足,因為陳子昂在初唐到盛唐之間起到的作為,所以陳子昂對後來的詩人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陳子昂的作品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軒轅台》《燕昭王》《樂生》《燕太子》《田光先生》《鄒衍》《郭隗》七首詩組成),《登幽州台歌》《登澤州城北樓宴》《度荊門望楚》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