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城市都是文化遺存的載體
它們或多或少展示着屬于
這個城市的獨特記憶
它們可以是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或者是那看不見的比磚瓦比草木
更具有深刻意義的文化遺存
——非物質文化遺産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許多人以為,擂茶是客家人流遷過程中的特産,民間也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諺語。其實,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區已有食擂茶之習俗。
日前,小編來到多祝擂茶制作技藝代表人林美娟的家裡看到,林美娟正在進行擂茶制作。幹綠茶、香菜、新鮮薄荷、炒米等以及各類時令蔬菜為原料,擂成茶泥。喝擂茶時,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缽裡用開水沖泡後再倒入少許茶油,美味的擂茶就可以開始享用了。
林美娟表示,多祝擂茶相傳從揭西傳入,已有100多年曆史。擂茶在以前來說,是客家人經常用來招待客人的食物;日前,多祝鎮擂茶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八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據了解,除了多祝擂茶,惠東目前有17種各式各樣的“擂茶”。分布于各個鄉鎮。
一方水土一方人,惠東豐富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多樣獨特的小吃品類,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本土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飲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
中國,是茶的故鄉,亦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乃是中國對人類文明史的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驕傲,是我國的“國飲”。客家擂茶,以其古樸見奇趣,以保健顯奇效,自古聞名遐迩。關于擂茶的起源,則說法不一,現在普遍認為:擂茶源自中原,唐宋時,随着客家人南遷而流傳下來。《玉林詩話》所載一首古詩描述了當時江南民間喝擂茶的風情:“道旁草屋三兩間,見客擂麻旋點茶”。随着歲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後,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區已漸趨滅迹,隻有贛南、閩西、粵東、湘南、川北及台灣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習俗,并不斷地創新和光大。
惠東擂茶種類繁多,曆史悠久,是客家擂茶的傳承與異化,不但保留了客家擂茶原有的美味特點,還在長年累月的交流融合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地食材,調制出最好的味道,融入了諸多本土元素,别具一格。
從地緣上來說,惠東分為山區、平原和沿海片區,由于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的不同,惠東擂茶從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各有特色,如:山區片擂茶取材主要以新鮮茶葉、熟芝麻、熟花生米再加少許的鹽用特制的擂缽(俗稱牙缽)擂成糊狀,加入開水即可。食用時再加入少許花生米和爆米花(俗稱炒米),既可充饑,也可解渴。
沿海片擂茶取材主要以幹茶葉熟或者生芝麻、熟花生米和的鹽。食用時配上煮熟鳗魚、海蝦、鱿魚絲等海鮮食材及瘦肉再加入少許花生米和爆米花,别有風味。平原片區的擂茶大多從各地帶入,取材和制作方法也不一樣,在保持原有茶葉、芝麻、花生米和爆米花和時蔬青菜等食材外,從養生的角度和客人的需求,在食材上添加黑豆(俗稱豆仔茶)、薄荷、艾葉、紫蘇、相思藤葉、苦刺頭葉、穿心蓮等藥用植物的嫰葉進行制作,有扶陽利濕、解熱祛暑、清甜滋潤、滋陰潤肺,健脾養胃之功效,這也是惠東先民在漫長歲月裡創造出的賦予自然哲思的養生佳肴。
編輯 | 王丁全
原創 | 郭錦威
長|按|二|維|碼|關|注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