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運用砭石療法調和氣血,中醫四診的基礎上,通過循經診察與尋結診察相結合,以砭石為媒介,既關注與疾病相應的經絡循經診察,又注重在患處局部或推測部位的診察,通過砭石在體表的施術,進行診治。 急病快治,内病外治,陰病陽治,陽病陰克,陰解陽,陽解陰,陰陽互解不可分,相生結節增,相克結散清。
适用病症:疼痛類疾病,腰腿痛、網球肘、脅肋痛、強直性脊柱炎、背部筋膜炎、頸肩背痛、四肢關節疼痛、風濕痛等。
流傳千年的經典療法
砭石療法又稱砭術或砭療,在我國中醫治療史上已有數千年的流傳。砭術是中醫砭、針、灸、藥、按跷和導引六大醫術之一,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後《黃帝内經》記載,砭療是中醫醫術之首,是“内病外治”的鼻祖,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砭石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含有锶、钛、鉻、錳、鋅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石頭,因此對治療多種疾病有着特殊的功效。
如何操作施術
大夫以患者操作部位為中心,以碘伏消毒2遍。
治療時用刮痧油,起到潤滑護膚和化瘀增效的作用。
用砭石闆施以中醫刮法。操作者通過觸診找出硬結,用砭石闆豎立并沿垂直砭闆的方向移動,在刮開和砭掉的過程中,不破皮但要解除硬結,需要精準的手法,達到“裡破外不破”的目的。
砭術施術後要預防局部水腫滲出,防止發炎。
患者術後宜保暖,不可受風或吹空調,24小時内勿洗澡,勿飲用發物和冷食。
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大有裨益
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是加工制作醫療器械的上品。砭石是通過微晶、紅外和脈沖的波段來達到一些治療和保健效果的。采用無創性的溫和刺激,扶正祛邪,以調動肌體本身的防禦能力,戰勝疾病,調和陰陽、氣血、髒腑功能,使失衡的内部穩定狀态獲得新的相對平衡穩定,從而恢複身心健康。
當砭具與人體表摩擦時刺激人體皮部,使之發紅發熱,通過皮部向經絡、血脈、相關髒腑滲透。原病理狀态下的瘀血或氣滞在波的傳導中逐漸化散。當人體氣血運行有序無阻時,氣虛血虛的現象随之消失,恢複正常運行,機體則達到健康水平。由于氣滞、氣虛或血虛、血瘀引起的疼痛在祛除了病因以後則減輕乃至逐漸消失。
通則不痛,以“通”止痛
當病痛侵襲人體時,有些經絡處在不通狀況。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包括肢體麻木、痿軟、拘攣等症狀往往是經絡閉阻或局部堵塞造成的。而砭具在人體相應腧穴施以點壓時,能夠立即得氣,通過疏通經脈直達病痛點,活血化瘀止痛效果迅速。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各條經脈以及絡脈等均處于暢通無阻的狀态,各司其職,貫通周身。
其實疏通經絡就是調理經氣。由于種種原因引起的經絡不通、氣血失調,緻使經絡氣血偏盛偏衰,經絡阻滞,氣血逆亂,進而導緻種種病變。當使用有能量的砭具在人體經脈、絡脈、經筋、皮部、腧穴施以各種手法,通過經氣的作用疏通絡脈經絡,祛邪扶正,則疼痛即解。
砭石療法,助人體恢複陰陽平衡
更進一步說,一些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了破壞,即陰陽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陰陽消長。砭石調理的最終目的是使人體恢複陰陽平衡的狀态。人的生理分陰陽,髒腑分陰陽,經絡分陰陽。病理狀态中有陰虛、陽虛;陰盛、陽盛。陰之不足會緻使陽之有餘;陽之不足,也會出現相對陰盛症狀。因此平衡陰陽,使之調和,不偏不盛,不虛不虧為調理目标。砭石平衡陰陽的方法分為陽證治陽、陰證治陰;陽證治陰、陰證治陽和陰陽同治。砭石療法調理陽盛之證采用手足三陽經刮法、拍法,抑陽降火清實熱。陽虛之證采用陽經、皮部熨法,以助溫經通絡,補虛祛寒。調理陰虛之證通過手足三陰經振法以滋陰清虛火。陰陽俱虛之證采用陰陽雙補之法。在平衡陰陽中仍以益氣活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治法為前提,陰陽為總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