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正式批複《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規劃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引領城市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形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幹構架,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軌道上的北京城”。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裡,其中,城市軌道交通由38條線路構成,包含地鐵普線、地鐵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線等,總裡程約1625公裡。
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統領,構建多層次高效率軌道交通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考察北京,以全新的戰略定位為首都發展謀篇布局。沿着的足迹,北京步入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發展新階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首都發展的明确方向和重要使命。
北京軌道交通曆經近60年發展,已形成包含783公裡城市軌道交通及365公裡市域(郊)鐵路的超大規模線網網絡,承擔着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居民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任務。
在新發展階段下,為落實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交通強國要求,需進一步統籌、協同、融合軌道交通空間資源,科學制定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及分期實施路徑,優化出行結構和引導城市空間布局,謀劃首都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藍圖和可持續發展路徑。
本次規劃堅持“開門編規劃”的工作方式,創新“多專題系統支撐、多領域專家咨詢、多類型團隊協同、多部門通力合作”的工作模式,聚焦“中心城區加密度、外圍廊道提速度、副中心搭框架、環京地區促通勤”的規劃思路,從提高出行效率、拓展出行方向、加強精細化管理、支撐軌道與城市功能融合等方面,構建多層次高效率軌道交通體系。
圍繞“都”與“城”的建設,規劃構建了“内面外廊、以快為先、空間融合、樞紐錨固”的線網布局。分區域、分層次形成高速(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含市域(郊)鐵路)、地鐵快線、地鐵普線四網融合,國家級、區域級和城市級三級樞紐錨固的規劃網絡。規劃線網總規模約2683公裡,包括區域快線和城市軌道交通。其中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包含市郊鐵路線路及新建區域快線,由15條(段)線路構成,總裡程約1058公裡。城市軌道交通由38條線路構成,包含地鐵普線、地鐵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線等,總裡程約1625公裡。
“一張網”運營,構建多節點、網絡狀、全覆蓋交通格局
在更廣的範圍配置空間資源要素。落實“着眼于整個城市群空間布局和結構,統籌規劃和建設網絡系統”的重要講話精神,面向區域加強高速(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含市域(郊)鐵路)、地鐵快線、地鐵普線四網融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以更高的水平構建市域(郊)鐵路網。面向城市需求優先利用鐵路資源,通過四網融合統籌鐵路運力資源和城市軌道服務,通過樞紐體系構建優化核心區鐵路車站功能布局、提升新城樞紐帶動,通過鐵路貨運外遷優化鐵路資源配置,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内面外廊”布局,引領城市空間發展模式、功能布局優化
用更強的服務優化運營網絡布局。圍繞首都高質量發展,分層構建“内面外廊”的軌道交通服務布局。在中心城區中心地區、城市副中心提供面狀服務,結合通勤主導方向、區位與功能特征為多點新城提供廊道式服務,圍繞廊道集聚城市功能,引導城市集約化簇軸式發展,提升發展效能。
以更高的效率疏解非首都功能。聚焦城市副中心和多點新城,内外銜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加強聯系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新城的公共交通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縮短通勤時間,實現新城宜居宜業、職住平衡。
“軌道微中心”助力,打造市民樂享的城市活力空間
軌道微中心是與軌道交通站點充分融合、互動,可達性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備場所感和識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間。結合在編試點單元控規範圍、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及市郊鐵路重點項目,并結合各區實際,北京市第一批共劃定了71個微中心,涉及14個區、28條線路。
以創新的理念推動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通過底線控制、用地集聚等手段提升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區聚合發展能力,實現城市軌道與城市的融合,帶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質。
立足軌道交通引領作用,創新軌道交通導向的用地規劃編制方法與要求。明确各分區各階段軌道交通與用地規劃要求與協調重點,提出軌道與城市一體的綜合實施方案編制方法,強調從功能、控制至實施的傳導路徑,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實現城市用地高效集聚。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月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