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江右、江東、江西、江南、江表、江淮等地理名詞在古代文史作品中經常出現,同樣的名字随着時代的變化會有不同的含義,指代不同的地理區域,如果不注意便會誤解,本文打算簡單做一下解釋。
江、河、淮、濟是我國古代四條獨自入海的大河,并稱“四渎”。其中,大淮為東渎,大江為南渎,大河為西渎,大濟為北渎。江,特指長江;河,特指黃河;淮,特指淮河;濟,指濟水。
古代的地理名詞大半與四渎有關,所以本文所說的“江”就是指長江。
華夏文明發源于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地區是傳統的中原地區。因此,所有以江來區分的地理區域都是從中原的角度來看的。
1、江表
“表”,就是外的意思,比如“表裡山河”。
江表,就是長江之外的意思。以中原地區觀之,長江之外便是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泛稱南方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為江表。
2、江左、江右和江東、江西
長江整體自西向東注入東海,但自九江至南京這一段卻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長江為标準來确定江的東西和左右。所以江東和江左是一個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個概念。
江左和江右
以中原地區觀之,今蘇南、皖南、浙北、贛東北等地區在長江的左邊,故稱“江左”或“江東”。
而江之西,大緻在今天的江西省便是當時所謂的“江右”或“江西”。江右地區經常被稱為“吳頭楚尾”,這裡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吳、楚、越國的争霸之地。
《逸周書·武順篇》中說:“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東流。”可以說是對古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的一種解釋。
江左
江左的概念盛行于唐朝之前,尤其是魏晉時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為首都的六朝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江左梅郎
而江右在後來則成了江西省的别稱。
3、江淮
江淮,顧名思義,便是長江和淮河地區。
不過,江淮也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上的江淮就是指長江、淮河之間的地區,且特指今江蘇、安徽的中部地區。這個區域位于江蘇省、安徽省的淮河以南、長江下遊以北。
區域的劃分
“守江必守淮”的淮其實就是狹義的江淮地區。江淮地區是長江的屏障,有江淮,南方政權尚能與北方相抗衡,江淮失,南朝便很快被北方統一。
廣義上的“江淮”就是江南和淮南的廣大地區。比如,唐朝時設江南道、淮南道,統稱江淮地區。
4、江南
江南的概念最為複雜,因為它有地理和文化上兩重含義,而且随時代的變化指代的區域也不同。
江南,一般而言,字面意義是長江之南,而在人文地理概念中一般特指長江中下遊以南,與江左和江東的概念重合。
但不同的曆史時期,江南的含義也各不相同,而含義的變遷與行政區劃的變更有關。
1)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江南的說法,《吳越春秋》中有“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号去,還江南”的說法,此時的江南便是指當時的吳越國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江浙皖一代。
2)而秦漢時期的江南指的地區則不同,《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此書中出現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區。
從秦漢至南北朝,江南一般均指湖南和湖北,吳越地區則被稱為江左或江東。
3)唐朝時期,李世民分天下為十道,其中江南道範圍極廣,包括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蘇、安徽、湖北的長江以南、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北部之地,治所在越州(今紹興)。
江南道
唐李隆基時期,又分天下為十五道,江南道被分為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其中,江南東道轄地為今江蘇省蘇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全境、福建省大部分地區及安徽省徽州市,治所蘇州。
江南西道轄地為江西省、湖南省和安徽、湖北部分地區,治所洪州(今南昌)。
4)宋朝改道為路,唐朝的江南西道為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與皖南部分地區,後又分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
唐時的江南東道則改為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
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
5)明朝時設十三布政使司,南直隸包括今安徽和江蘇,江西省和浙江省開始出現,不再有江南這一行政區劃。
6)至清朝設江南省,即明朝的南直隸,後來江南省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
清江南省
“江南”的行政區劃不斷變化,是一個與“江北”、“中原”等區域概念相并立的詞,它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文化區域。
江南水鄉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但文化意義上狹義的“小江南”則專指傳統的江浙地區——蘇南、皖南、上海、浙北。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