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皴法畫到灑脫處,往往會大塊落墨,側筆橫掃,黑、白、灰反差強烈,墨韻生動,這種方法被稱為拖泥帶水法。
圖一是宋代蕭照《秋山紅樹圖》局部。畫中有大塊的水墨,也有線皴。在這幅畫裡是用的斧劈皴類的筆法,明暗色塊分明,光感特别強烈。亮處因有皴線而顯得石骨嶙峋,暗處大塊墨色中有墨韻變化,而非死墨一灘。
圖二是明代李在《闊渚晴峰圖》局部。此畫主要運用披麻皴,左邊山脊層層向後推展延伸,直至山頂的背光暗處,運用了大塊水墨,筆筆鋪開,順勢連綿而去,露出部分勾皴,逐漸延伸至雲霧之中,有雲蒸霞蔚之緻。
拖泥帶水法技法說明
圖一、筆中飽蘸水、墨,筆根含淡墨,漸向筆頭轉至濃墨,側鋒拖筆,下筆宜快,如疾風驟雨,運筆要略有輕重而不宜僵直。畫至筆中水墨漸少,筆勢由側拖逐漸提起,轉向中鋒勾皴。運筆也由快漸慢,筆中水墨越少,運筆就越慢而穩健。
圖二、在暗部用淡墨略加渲染。最後用較深黑色點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