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2:18:51

乍一看這個題目時,我有點懵逼。我似乎沒有收集和積累過素材,那我寫作的靈感來自哪裡呢?

你是否有過這樣類似的體驗?比如現在問你,鍵盤上快速複制、粘貼按哪個鍵?這個可能比較簡單,Ctrl C和Ctrl V。那如果問你,快速截圖呢?

有一次,有個朋友問我,在電腦上如何截圖發到微信上?

你可能知道微信上的截圖功能,那如果無法使用這個功能的時候呢?比如你截圖的内容比較多,占地面積比較大。可能你會想到屏截 Print Screen,這也是個好辦法,不過需要裁剪加工一下。

那我的辦法呢?其實我當時也想不起來我的左手天天習慣按的那幾個鍵到底是什麼?

直到我再次随着潛意識去操作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Ctrl Alt A。然後在微信對話框裡,或者Word裡按Ctrl V即可粘貼你想要的截圖内容。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1

網圖侵删

通過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我想說,雖然我平時沒有特意去收集素材,但是我有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在我的心裡就一個信念:堅持每日輸入,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産生複利的效果。

關于收集和積累素材,我細想之下,總結了三點:

  1. 平時日常該輸入哪些内容才有助于寫作?
  2. 記憶不好,如何記住這些輸入的知識?
  3. 寫作時如何調用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2

01 平時日常該輸入哪些内容才有助于寫作?

首先,先從自己的興趣點入手,列書單。就像我們寫拆書稿要選擇的書籍類别一樣,幹貨類、人物曆史類、心理學類、個人成長類、科普類等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别,再找出同類書籍,列一個清單,一本本去“啃”。

為什麼我要說“啃”?因為我覺得新手積累素材期,就該啃一啃。當同類書籍閱讀到一定量的時候,就可以“飄”了。一目十行,飄過去,大腦就直接知道是些什麼内容了。

在我列了2022年的年書單時,我原本酷愛幹貨類,卻列出來大篇幅的人物曆史類。我想這不是我“移情别戀”了,是因為我缺乏、我貧瘠。

所以我的興趣點就在人物曆史上了,都說讀史能明智,讀史能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塊非常有必要,這有助于我們寫作時是否能快速引用曆史典故的素材。

從自己感興趣的那個人物入手,再慢慢展開他身邊的人物,他所處的曆史時代背景,就能列出一大籮筐的書單了。嘿嘿~

其次,讀文學名著有助于寫作。這是老師說的,我覺得甚有道理。

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還流傳那麼多年,可見功夫底子非常深厚,不管從文字描述、文章結構上,還是從描寫手法上,都要多學習,可以有助于精煉自己的文字和鍛煉自己的思維。先模仿,再追,後超越(超越就先不想了)。

在做自己的學習清單時,一定要有“通才”和“專才”的思維。專才,是深耕自己的一個領域。通才是要多方面去了解,不局限在一個領域内,有助于思維的廣度培養。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3

網圖侵删

02 記憶不好,如何記住這些輸入的知識?

我記得哪本書上提到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的記憶就像這條曲線,當時學的時候,可能都懂,以為都記住了。其實過幾天,你的記憶就會慢慢模糊掉,到最後都會忘記了。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你快要遺忘的幾個階段,去重溫,去加強記憶,以後你就不會輕易忘記了。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4

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先快後慢(網圖侵删)

在你學習完一個課程後,覺得非常受益,你可以給這門課程列一個複習時間表。

第一階段,當天學完,馬上進行輸出,憑記憶(不開卷)去總結你當時記住的部分,沒有記住的部分再去看一遍,也會記得深刻了。昨天看到一個學霸老師就是這樣教學生如何突破考試上清華大學的。

第二階段,一天後,複習 輸出,再去總結你記住的部分,沒記住的部分再去看一遍。

第三階段,一個星期後,複習 輸出。 然後,再一個月後、三個月後、一年後,這樣周期性下來,我就不信你還會忘記。[舔屏]

不管是聽書還是看書,這個方法都會産生很好的效果。平時為了加強當時的記憶,通過做筆記的手法也是極好的。

畫面感也能加強記憶,人對畫面的記憶通常比文字更強。在學習的時候,發散思維去聯想和想象,把這些存儲到你的潛意識裡去,當你有一天需要它們的時候,大腦就會自動提取出來。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5

03 寫作時如何調用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除了大腦自動提取記憶,那如果記憶裡沒有這塊素材可用呢?

那就隻能靠查詢資料了。一是為了理解題目的深層含義,二是為了提取素材 聯想素材。

1.在理解題目的深層含義時,同時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把素材用自己的話講一遍,相當于記住了新的知識,積累了一次新的素材。

就像昨天我們練筆的題目,我找了那句話的出處,還找出來那本書,把書的内容讀了一遍,來加深對那句話的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背景。

這也是我的一個積累過程。不怕麻煩,不犯懶癌,對知識永遠保持着一個渴求的精神,每一次都去查閱,去學習,去記住,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

2.在提取和聯想時,通過發散思維,衍生話題,去嫁接自己習得的素材,好比串珠鍊一樣,把它們串在一起,成為一篇奇思妙想的文章。

有時候自己在搭文章架構的時候,比如列了三條,但是我自己思維局限,可能想不出來,或者覺得自己列的三點沒有什麼代表性,自我感覺不滿意,我就會去跟我先生探讨。

看看他是怎樣思考的,他的想法是否與我的契合,是否能幫助我産生新的聯想等等,向外求助。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6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可能寫得還不夠全面,自己對自己的日程表也随時在調整,調整到自己認為合适并能達到更高效的效果。嘗試了才知道行不行,對吧?

劉主編說,閱讀和寫作兩不分家。就像左手和右手,左手吸入能量,右手輸出能量,可不是“左耳進,右耳出”。[可愛]

永遠保持一顆對知識渴求的心态,像孔子求學那樣,一生學而不厭,相信我們會在寫作這條路上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一起加油鴨[送心]

收集寫作素材的方法(你平時是怎麼收集和積累素材的)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