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寫最優質的哲普内容
序言:
如果沒有在解決西方哲學的“思想系統”中去看西方哲學,就必然會陷入其哲學家獨斷的前提所建構的哲學觀。
所以,在發布部分文章之後,我們就決定先将能解決既往哲學各種問題的《物演通論》整體思想先發布,讓讀者有一個基于當代的哲學背景作為思想背景,以此前提來看既往西方的各個哲學家,才容易陷入其獨斷的大前提中。
而在以往的康德文章中,我們已經發布了康德哲學中對感性、知性的介紹,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探讨康德的“理性”。
康德的“理性”1、康德的理性:制定規則
在康德看來,知性的先驗邏輯形式和感性的先天直觀形式僅是針對于現象界,也就是一切真正或有效的經驗、知識僅在現象界成立,但是作為經驗知識的“知性”是沒有目标和方向的,康德認為就需要“物自體”領域的純粹理性理念來引導和調節。
所以康德認為,理性就是把不同知性“知識”的判斷、規則、定律、概念進行綜合和連接、統一,然後整頓為一個秩序的、完善的系統或者說制定規則,也就是說理性不作用于任何經驗或任何對象,而是緻力于對“知性”制定規則,而知性則是産生概念和範疇。
于是,你就會發現,理性給知性制定規則,就像知性是給經驗對象制定規則一樣,即符合什麼樣的知性範疇才能稱其為知識,符合做什麼樣的行為才能不被道德譴責,這種規則表達的就是“驗前統一性”。
而且康德認為人類的知識體系必須通過純粹的理性理念來引導和調節才得以進步和完善的,而這個整體方向就是純粹理性理念的“靈魂、宇宙和上帝”,因為在康德看來既然理性是在追究終極問題,那麼最終的任何“知識”結果必然會落到靈魂、宇宙和上帝這些問題上。
于是,就可以說知性的圖示是範疇,而理性的“圖示”就是理念,即“靈魂、宇宙和上帝”。經驗符合範疇則是真正的知識,人的行為符合理念則是道德。比如人為什麼心理上會去做善事,因為這是高貴靈魂的體現;比如對一切物理現象的研究,最終也會追問到宇宙的客觀法則中;而至于上帝,在康德看來就是絕對存在。
總之,理念的作用僅是作為引導和調節現象界的知識,不能用現象界的知識去觸及理念,因為真正的自然科學知識隻是在現象界有效,而一旦将“知識”運用于“物自體”領域就會出現各種麻煩。
2、知識觸及理念導緻的麻煩
康德認為,物自體領域的靈魂、宇宙和上帝的理念是不能通過“知性”範疇、規則和邏輯推導出來的。
因為在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永遠無法獲得靈魂、宇宙和上帝的知識,這些純粹理性理念都不在自然科學範疇内,理性也不能設定對象的内容,否則就會産生超驗幻相。
也就是說,一旦将先驗範疇的科學知識或對感官世界有效的概念,脫離現象界而運用于這些純粹的理性理念或物自體上,就會産生超驗幻相,這也就是物演通論中的廣義邏輯失洽,即理性邏輯無法得到感性邏輯的證明或經驗,從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比如,将範疇運用到靈魂這個理性理念上就會産生理性心理學的幻相:謬誤推理,比如推理出靈魂的實體性、不朽性、人格性和觀念性;将範疇運用到宇宙這個理性理念上就會産生二律背反;将範疇運用到上帝這個理性理念上就會産生理性神學的幻相“理想”,也就是所謂的上帝其實不是客觀存在,而隻是人主觀追究完善的産物。
有關靈魂和上帝這裡不再贅述,我們這裡談一下二律背反。
在康德看來,現象界的概念知識一旦進入超感官的理念宇宙物自體的領域,就會将經驗對象和純粹理性混淆,從而導緻含混不清、模棱兩可、自相矛盾的二律背反,包括時空是有限還是無限,事物是由單一還是複雜單體組成(事物能否無限分割),任何事物有自由還是沒有自由,有絕對的起源還是沒有絕對的起源。
而一旦造成二律背反,最終導緻的結果就是任何對二律背反中的任何一方倚重都是基于個體的獨斷,而沒有統一的原則,任何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獨斷來談及二律背反中的任何一方。
總之,在康德那裡,物自體和現象界的硬性區分就是“二律背反”。
這是基于橫向視角最終必然得出的四種無法解決的矛盾,盡管康德最終消解了二律背反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康德的消解也隻是獨斷。
所以在康德那裡,隻有涉及現象界的普遍客觀知識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即普遍理性必然按照原理或規律以統一的方式來聯結我們的經驗,這也才能為我們提供有效的判斷,也就是具有綜合性的先驗概念或範疇才能有效,而且隻有與經驗能達成聯系的形而上學是為真正的知識,這一點是相對正确的。
但是,有關物自體相關的靈魂、宇宙、上帝等問題其本身的來源就是有問題的,所以也就不過多贅述。
《物演通論》中的“理性邏輯”“理性邏輯”更為深刻的内涵是什麼?
關于“理性邏輯”更為準确的闡述隻有在《物演通論》中才真正說清楚了的,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物演通論中是如何闡述的。
理性邏輯是人類超感官、超時空的抽象思維邏輯運動,指的是當最為殘弱的人類或靈長目高等動物出現,其對象分化為無數,主體無法再直接判别求斷,就必須把衆多對象概念化或者說符号化,用概念推導,在邏輯上虛演,然後把握對象再做出對應的選擇行為,這個過程叫做理性。
也可以這麼說,人類可以通過具象符号或純邏輯符号去建構一個完全非直觀、超時空的非現實世界體系甚至宇宙體系,然後通過這個虛構的模型體系進而定位自身與對象,從而做出選擇。
比如日心說、絕對時空觀、相對時空觀都是人類通過理性“發明”出來的時空觀邏輯模型,其本質也就是現在邏輯上推演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最終才形成對應時代的時空觀模型。
也可以說,當人類脫離逐漸動物般的對外物的直接識辨,無法在A、B、C、D等的直接進行選擇,而需要依靠自己創造生産資料的時候,也就是在人類看來對象已經複多化到無窮之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再通過直接的判别求斷來獲取足夠的依存對象,那麼人類在面對無窮多的對象之時就必須把對象歸類為概念,然後在概念上而非實物對象上處理模型推演,然後再回歸實物檢驗證明,這就是“理性”。
簡言之,理性運動就是把實體對象“抽象和歸類簡化”為概念,然後做軟态推理反應,即在數字、符号等上進行邏輯推演,其目的仍然是對複多對象加以判斷,隻不過這個時候不是從硬态實物判斷上進行,必須在軟态邏輯概念沙盤上運行,這叫“理性”,最後将萬物所整頓出複多對象之間的相互聯系是為“理性邏輯”。
然後理性邏輯是需要得到感性經驗的證明的,由此才能達成理性知識的有效性,否則理性邏輯下的知識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理性邏輯的來源。
要知道,理性邏輯是超然于感性直觀和知性判斷之上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建立在純粹抽象符号、數字上的推理以達成對客觀世界的主觀理解模型,所以理性邏輯是基于具象概念或純粹抽象概念之上進行推理的粗疏邏輯或精密邏輯,是一個純粹概念推理的思想過程。
比如我們看到的劇本、小說就可以說是在具象概念上推導而成的産物,而比如像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都是純粹抽象的數字符号概念上所推理出來的産物,是假設的絕對邏輯奇點作為起點從而純邏輯的推演一個理念世界。
理性邏輯從哪裡來?
理性邏輯是曆經理化感應邏輯、感性邏輯、知性邏輯、辯證邏輯一步一步代償發展而來,所以理性邏輯形态是高于辯證邏輯的,也是知性邏輯的代償延伸。也就是說,理性邏輯是随着依存對象的增多和感知屬性的代償增益而代償出的,是因為無法處理過多的信息量而必然出現的,是為應對更為弱化的人類,然後将對象即實物轉化為概念,然後在概念上推演以解讀整個客觀世界的一種最後衍的感應屬性代償方式,所以理想邏輯也稱之為理性邏輯、純邏輯、思辨邏輯等。
另外我們也得知道,理性邏輯的概念推理,是包含具象概念和純粹符号、圖式的抽象概念的,所以概念的推理不僅僅是科學階段,而是在遠古社會、原始宗教、圖騰人神等就已經有這樣的具象概念推理了,而到了泰勒斯以後,純粹抽象的符号、圖式概念推理才逐漸出現。
而亞裡士多德将形式和質料結合,科學也才由此開始發生,所以理想邏輯的發揚并不限于科學時代,而是自人類自我意識發端就已經産生,隻是早期的理性邏輯是具象概念的辯證邏輯或粗疏邏輯。
有關符合當下對理性邏輯的定律、質态、歸宿等可以參考《物演通論》相關闡述,以及《中國新哲學之東嶽哲學》的相關闡述。
參考文獻:
《物演通論》∙ 王東嶽著
東西哲學啟蒙課 ∙ 王東嶽(視頻)
《西方哲學史》∙ 弗蘭克 ∙ 梯利著/賈晨陽 解本遠譯
《西方哲學史上、下》∙ 羅素著/何兆武 李約瑟譯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 [挪] 奎納爾·希爾貝克 尼爾斯·吉列爾 著,童世駿 郁振華 劉進 譯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原文精選的批評史》∙ G.S.基爾克/J.E.拉文/M.斯科菲爾德著/聶敏裡 譯
《古希臘哲學》∙ 黃頌傑 章雪富著
《西方哲學史上-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美] 斯通普夫(S.E.Stumpf),[美] j.菲澤(J.Fieser)著/匡宏 ∙ 鄧曉芒譯
《康德的批判哲學》∙ 康德著/唐譯 編譯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 下》∙ (德)康德著/鄧曉芒 譯 楊祖陶 校
《西方哲學簡史修訂版》∙ 趙敦化著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趙林 鄧曉芒著
《西方哲學史第2版》∙ 張志偉著
本文節選自《中國新哲學之東嶽哲學》
創作好内容很難,創造最優質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
望各位看客朋友們,有錢捧個錢場,有人捧個人場
可以帶走思想、轉發或分享;也可留下點贊和贊賞
您的支持,是我們做最優質内容最大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