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群有趣的人,非遺物質文化承接人、中國美院畢業的美術老師、穿漢服的美食網紅,還有内心跟雪一樣潔淨的心理學碩士。
很是奇怪,我們一拍即合,互相欣賞,坐下來,猶如老友,絲絲切切,無話不談。
緣分不由而已,更多的是我們不謀而合地做到了“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論語》原文】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wú]。”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顔淵》
【原文譯文】
司馬牛憂愁地說:“别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 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由命運決定,富貴在于上天的安排。’ 君子認真謹慎地做事,盡量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有禮貌,四海之内的人,都會成為你的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精華解讀】
四海之内皆兄弟:人緣好是可以培養的能力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那些人緣好的人,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有着共同的優點。比如做事認真勤勉,不會讓别人替你“背鍋”;比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說話辦事有禮貌等等。
所以,好人緣其實是可以通過改善自身而培養出來的,懂得尊重他人,才是與他人形成良性互動的前提。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一句話,說”不是你的圈子,不要硬擠“。很多人也會有司馬牛的困擾,覺得”人皆有兄弟,我獨亡(通“無”)。也有人說我交朋友的原則很簡單,談得來就行,在一起開開心心就好。最近看到網上有一個觀點說“我希望身邊有一個人,在我偷懶的時候,扇我兩巴掌,罵我一頓,讓我專注于做事、賺錢”。對“交友”不管你持什麼觀點,目的都是想要“好”的朋友,“優秀”的朋友。
孔子說:“益者三友”。你知道是哪三友嗎?這個問題留到最後回答。
想要知道如何結交比你優秀的人,要先搞清楚你為什麼想要結交比你優秀的人,人與人之間有幾種可能的關系,如何判斷這是好的連接關系?我們直奔主題。
為什麼要結交比你優秀的人?
在美國有個廣為流傳的觀念:你認識誰比你知道什麼更重要。即使在哈佛商學院這樣的頂尖學府,“人脈”也是政商精英們心照不宣的研習課題。
人們若想抵達更高層次,實現理想的生活狀态,需要依靠人際關系。
你相信誰,你遠離誰,你如何與他人相處,你從他人身上學習什麼,這些選擇将會決定你的實際表現。
人與人之間的四種可能關系
任何時候,人與人之間都隻有四種可能的關系狀态。其中隻有一種可以幫助你成長,其他三種總是在削弱你的成就和幸福。
第一層次:孤立狀态。對人際關系喪失興趣,與人相處時興味索然,有被他人切斷聯系的感覺。第二層次:壞的連接關系。待在第二層次的經曆是人類普遍的經曆,這種關系讓你感覺不舒服或者不滿意,産生焦慮、恐懼、内疚、恥辱或者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受。第三層次:虛假的“良好連接”。這種關系将一切負面消息擋在身外,使人感覺“完美”。它會讓人上瘾,但它不能持久,人們每天都需要努力找到更多的良好感覺。第四層次:真正的連接關系。這種關系有三個特點:關心、坦誠和結果——對别人給予足夠的關心,說話的時候不傷害别人;對别人說話要直接坦誠;關注行為改變會有更好的結果。
第四種連接關系是唯一帶來希望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特點是什麼?
就是你作為被連接的人,你要勇于承認你是真的需要幫助。第一種孤立狀态的人就是不願意向别人提要求,需要幫助也說不出口,造成“高處不勝寒”的狀态,獨自承受痛苦。
你會發現好多超級巨星都有一個第四連接關系的搭檔,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喬丹和白胡子教練,比爾蓋茨和他的創業夥伴,他們的身邊都會有一個完美搭檔。
他們之間形成的就是第四種連接關系,這種關系的主要特點就是互相關心,實話實說,提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是否富有建設性,是第四種連接關系的關鍵特點,通過它,與第二種壞的連接關系區分開來。
最後一個特點是,有信息和學習的流動,就是你跟這個人在一起,能夠學到新東西,得到新的信息。
如何尋找第四層關系?
什麼是真正的連接關系呢?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益者三友”。
什麼意思?好的朋友之間有三件事,
哪三件?“友直、友諒、友多聞”。
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句話概括了第四種連接關系的特點。
一個真正的連接關系,是能讓你成為完整的自我,成為真正的、真實的你,是能調動你的心髒、思想、靈魂和熱情的一種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中雙方都是毫無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并且相互扶持的。任何一方的真實想法、感覺、信念、恐懼和需求都可以安心地分享。
如何找到真正的連接關系?
,第四層次的連接關系來源于三個問題:
・我在哪裡?
・敵人在哪裡?
・我的夥伴在哪裡?
無論你處在哪種境地,無論你面對什麼困難,你都需要依靠連接關系來取得勝利。它們幫助你弄清楚自身的處境,你需要去哪裡,真正的敵人在哪裡;它們給你施以援手助你成功。這就是有人“鼎力相助”的意義。
無論第一問和第二問的答案是什麼,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是來自擁有第三問的答案。
想讓别人把你當成“夥伴”首先你們之間要建立信任。
怎麼樣去信任一個人?
信任一個人,主要來自于五大要素:
1、理解;他能夠理解你,你也能夠理解他,你們之間達到相互的理解。
2、意圖和動機;他跟你在一起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謀求私利?還是跟你一塊打造事業?
3、能力值不值得信任;換句話說就是他的能力配不配得上他的野心。
4、性格是不是跟你合拍?你喜不喜歡他這樣的性格。
5、他的業績記錄;就是曾經做過的事。
這5個要素是建立信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标,盡管如此,也不需要刻闆地根據這個一一打勾後才能跟他建立信任關系。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靠這判斷來決定跟一個人結交,也許會錯失很多機會,畢竟人是會變的,與其花時間判斷,不如坦蕩蕩的起去面對每一個人。
因為,選擇是雙向的。找到這種感覺也是美好的,一個或一群友直、友諒、友多聞的人,能夠給你不斷地帶來信息、知識的交互,讓自己不斷成長,然後能夠理解你,傾聽你,挖掘你的亮點,适當的給你壓力與危機提示。
我覺得這是一件再美好不過的事了。
關注鹿米,一路有書也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