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深度解析?“見素抱樸”是道家思想所主張的人生最高境界,意思是抛棄那些對自己毫無幫助而又遭人厭煩的小技巧,将貪婪的心扼殺在搖籃裡倘若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為非作歹的盜賊便會消失亦即道家所說的“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深度解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見素抱樸”是道家思想所主張的人生最高境界,意思是抛棄那些對自己毫無幫助而又遭人厭煩的小技巧,将貪婪的心扼殺在搖籃裡。倘若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為非作歹的盜賊便會消失。亦即道家所說的“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是将絕聖棄智的理念歸納到生命理想中的結果。“見”就是見地的意思,指的是觀念、思想;“素”乃純潔、幹淨;“樸”的本意是天然未經雕飾且質地優良的原木。大凡聖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便是見素抱樸,秀外慧中,渾然天成,沒有後天人工的有意雕飾。
老子主張“絕仁棄義”,聖人不是标榜,修行不是口号。簡單的人生就如一張白紙,真修道就是保持孩子般純潔單純的心。
我國知名漫畫家豐子恺,不光有着豐富的想象力,還保持着一顆純真質樸的童心。他喜歡孩子,把孩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他作畫和寫文章的一個重要題材就是自己的兒女。他把“保持童心”作為自己教育孩子的寶貴經驗。有這樣一段話曾出現在他的《我與新兒童》一文中:
“人生中最最不能失去的就是童心。每個人都永葆童心,那麼溫暖、和平和幸福便會充滿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我希望我能一直做個"老兒童”,不管世人怎麼看我!”豐子恺用這樣的比喻教育過孩子,兒童變成成人,就像破繭成蝶的過程,然而青蟲與蝴蝶這二者的生活少有相似之處。他希望成年人在對持孩子時,要注重保持孩子的童心,決不能破壞自然界的規律。豐子恺總是在孩子睡覺之前給他唱兒歌;随手畫一幅畫逗孩子們開心:常常陪小孩答積木,造房子:還陪他們玩遊戲;給他們講童話故事;并和小女兒一起看“新兒童”,用童話故事引發她的思維,共同玩耍裡面的遊戲。
我們的祖先認為“素”就是一張不沾染任何顔色的白紙,純淨無雜是思想觀念應時時刻刻保持狀态。“不思善.不思惡”,時刻保持童心,豐子恺的畫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大概就是如此吧。
由此看來,做人的心地原本就是天然質樸的,應是我們時刻保持的狀态,并用這種方式來待人處事。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擁有這種修養;假如每個人都能把這種态度當作生活的主流,那天下自然太平融洽。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經》中開篇第一句話,儒家孟子也贊成“性本善”,曾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試想,看到一個剛剛學說話的小孩左搖右晃地向井邊走去,不管是誰,都會發善心将孩子抱離井邊。然而,存于人心深處的善性,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喪失了。關于這一點,荀子這樣認為的“人之性惡,其善僞也。人生來就有惡的天性,善隻是人為故意的,經過後天的學習修煉才有為善的可能性。人的本性究竟是惡是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人的本性并無善惡之分卻是老子提出的一個更為深刻的觀點。
善惡之分本不存在于人的幼年,想要改變本性并不容易。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本性受到外界環境影響之後,逐漸形成了善惡之分,有善惡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習慣。深藏于内兒的東西就是本性,平時感覺到的、看到的表面性的東西都不能稱之為本性,然而人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它的影響,你的大部分習慣、性格乃至人生都受到了它極大程度的限囿。樸索,自然是人生下來的樣子,然而由于後天的教育、環境等種種原因,圓滿的自然的人性逐漸被雕琢修飾了,原本淳樸的天性因為那些人為的雕琢顯得沒有了原來的樣子。因此,人應該順應自然和自己樸實的本性,人生中最樸素最自然的東西應該被長久地保存下來。
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生命本色的寶貴之處往往要在浮華之後才能被人們發現。人的本質是純潔的,人純潔的心靈應該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不受塵世浮華的沾染,玉不琢不成器。然而,我們應該保留天性淳樸的本質,不要刻意雕琢修飾,因為隻有原木是最天然東西,原木中保留着人類最為珍貴的東西,自然的本質不應被外在的雕飾而毀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