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比較驚險的事情挑戰起來才會比較有意思,當然我最近常常失眠是真的。”
在飛越黃河之前,柯受良曾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内心的最真實的想法。
1997年6月1日下午,柯受良成功飛越黃河,“亞洲第一飛人”再次突破記錄,國内衆人紛紛激動不已。
然而此時的衆人怎麼想到6年之後,風光無限的“亞洲第一飛人”竟然連殡葬費都湊不出來。
柯受良為何湊不齊殡葬費用,其當時又為何要不顧生命安全飛越黃河呢?
因病去世,無錢安葬柯受良是我國台灣的一名特技演員,酷愛“飛車”運動,曾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飛車表演活動。曾經駕駛摩托車飛越萬裡長城。因經常挑戰極限“飛車”,又突破各種記錄,被人們成為“亞洲第一飛人”。
因酷愛“飛車”,柯受良将自己的全部收入均投入于“飛車”運動,即便柯受良有着“亞洲第一飛人”的榮譽,但是柯受良的家庭條件并不是特别好。
而且極限運動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雖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意外,但是各種小意外無法避免,柯受良的身上也有很多訓練以及挑戰時留下的疤痕。
即便如此,柯受良也沒有放棄極限運動,每次出現在公衆面前時,也多是自信滿滿。
很多人也非常喜歡柯受良。
然而令人們沒有想到的是,2003年12月9日,有關媒體突然發布了柯受良在上海身亡的消息。
當時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在外界看來柯受良的身體素質非常好,怎麼會突然死亡呢?
有人懷疑柯受良被害,上海警方也針對公衆的懷疑展開了調查。
“自8日下午6時左右,到9日淩晨,柯受良共參加了3場酒席。
9日上午柯受良的屍體被發現,其患有哮喘病,因此其死因很有可能是飲酒導緻了哮喘發作。”
上海警方在調查之後,立刻将調查結果公布于衆。對此醫院方面也表示贊同。
柯受良的死因調查清楚之後,柯受良的家屬就開始着手準備柯受良的葬禮。
然而在準備葬禮的時候,柯受良的妻子卻犯了難。極限運動本身就是一個“燒錢”的運動,訓練、防護用品、車子維修與改裝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挑戰極限,柯受良将家産全部變賣。
在柯受良去世時,柯受良的名下僅有一座沒有還完貸款的房子。
柯受良也沒有任何保險,雖然很多明星都會購買各種保險,但是由于柯受良經常從事極限運動,很多保險公司都不願讓柯受良投險,即便允許柯受良投險,也需要繳納大量的資金。
柯受良手下并沒有太多的資金,而且即便有資金柯受良也不願意投險,在他看來錢就應該投入到極限運動之中。
由于沒有任何積蓄以及保險,柯受良的妻子根本拿不出殡葬費用。
就在柯受良的妻子四處湊錢的時候,張學友等人挺身而出,支援柯受良的妻子,讓柯受良得以正常下葬。
在柯受良下葬當日,200多位明星現身柯受良的葬禮,送柯受良最後一程。
柯受良去世之後,柯受良的兒女與妻子生活得非常艱辛。
為了養育子女,柯受良的妻子開始外出打工,然而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家庭開支。
劉德華等柯受良生前好友看到柯受良家人的生活後,内心極為觸動。
2004年5月7日,劉德華、曾志偉等人為給柯受良親屬籌集資金,舉行紀念柯受良的演唱會。該演唱會的全部收入均交由柯受良的親屬。
2006年,曾志偉聯合多名明星舉行紀念柯受良的賽車慈善活動,獲得的收益也全部交給柯受良的親屬。
除此之外,曾志偉還拍攝過一部紀念特技人的影片,收益也全部用于柯受良家人的生活。
在柯受良去世之後,劉德華等人并未忘記他,而是幫助他撫養兒女。
在兒女成人之後,張學友、劉德華等人還在幫助他們。
張學友曾幫助其兒子進入歌壇發展,而在其女兒出嫁之時,張學友以及劉德華代替好友柯受良送其女兒出嫁。
柯受良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其身上到底有着怎樣的魅力,吸引了張學友、劉德華等一衆在其死後依然照顧其親屬的好友呢?
曆經困難,從未放棄1953年,柯受良出生于浙江一個較為貧窮的家庭之中,3歲之時,跟随父母前往台灣謀生。
到達台灣後,父母努力工作将柯受良送到了當地的學校讀書,然而柯受良并不是特别喜歡讀書。
當然父母希望其能夠好好讀書,将來找到一份好工作,不要像他們一般如此勞累,因此雙方曾多次因讀書問題發生矛盾,最終在柯受良的強烈要求之下,16歲的他成功辍學。
然而年紀較小,隻能在家捕魚,在家待了3年之後,柯受良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決定前往台北闖蕩。
當然此時的柯受良已經後悔,而後其憑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電影明星學校,并擔任武師工作,同年其也接觸到了特技表演。
特技表演與其他表演不同,有很大的風險,但是當時的柯受良并沒有放棄,一方面是因為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改善生活,一方面是喜歡具有挑戰性的運動。
為了掙錢後期柯受良選擇了其他特技演員都不願接觸的摩托車特技演員。
由于技藝高超,柯受良的名字很快就被衆人知曉,而這也改變了柯受良此後的生活。
此前柯受确實喜歡騎摩托車,但是其從未想過挑戰極限運動,做了特技演員之後,其每天都要訓練一些挑戰性比較高的運動,久而久之其對于極限運動的興趣越來越高,甚至想要突破極限。
當然此時的柯受良還僅僅是想在影視作品中突破極限。
因此别人不願意做的特技,他都願意去嘗試,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導演找到柯受良約戲,柯受良也因此結識了劉德華、張學友等明星。
憑借着爽朗的性格、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精神,與張學友等人成為好友。
後期柯受良不局限于影視作品之中的特技訓練,而是向着各項記錄進發。
九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有一個外國人想要挑戰飛越長城的烽火台,柯受良得知此事後,内心極為焦慮。
他不願讓外國人率先挑戰成功。
他認為,在中國的國土上,第一個作出挑戰其挑戰成功的人,應該是中國人。
因此柯受良得知此消息後,就開始準備飛越烽火台的訓練,其實對于柯受良來說,飛越烽火台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難的事情。
畢竟其曾飛越100多米的碼頭,而烽火台僅僅隻有30米,當然為了能夠挑戰成功,其還是做了很多準備。
畢竟雖然烽火台的距離不長,但是其寬度僅僅隻有4米,而其高度卻達到了20米,想要挑戰成功也非常困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敗,甚至會受傷。
1992年11月15日,柯受良順利完成了挑戰,也因此獲得了“亞洲第一飛人”的稱号。
飛越黃河,獻禮祖國在飛越了長城之後,其就将目光投向了黃河,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對中國人民有着特殊的含義。
因此柯受良希望能夠飛越黃河,一方面可以成為第一飛越黃河的人,避免外國人再來挑戰黃河,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自己對于極限運動的追求。
1996年的時候,柯受良曾秘密前往黃河壺口調查,實地勘測飛越黃河壺口的難度。
黃河壺口大概有60多米,高達30餘米,比此前的烽火台的難度系數要大得多。
但是柯受良本身就是一個迎難而上的人,在勘察之後,柯受良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挑戰黃河壺口。
當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家人的時候,起初家人是十分反對的,因此想要成功真的太難了,稍有不慎就會被黃河“吞噬”。
柯受良卻一意孤行,想辦法進行訓練,家人看到柯受良的決心之後,隻好同意他挑戰。
為了能夠保障柯受良的安全,父親将自己存下的30萬養老錢交給柯受良。
在妻子的同意下,柯受良也變賣了家産。
此時的柯受良想要背水一戰,然而即便如此,柯受良所籌集的資金還是無法支持其進行訓練以及飛越時的其他費用。
飛越黃河的項目隻能暫時擱淺,當然其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這個挑戰,其還曾與當地負責的部門聯系,想要請求他們支持自己飛越黃河。
當時相關負責人還特地向上級提出了申請,上級部門也同意其進行此次挑戰。
然而由于經費的原因,柯受良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之後,就了無音信了。
上級部門還以為其不再挑戰了,一番可惜之後,也表示理解。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柯受良正在為經費發愁呢,隻要經費到位,其就能夠進行挑戰。
1996年,四處尋找經費的柯受良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剛剛成立不久的香港鳳凰衛星電視台。
當時電視台想要獲得更高的收視率,而柯受良的極限挑戰剛好符合他們的要求,因此他們願意為柯受良的極限挑戰投資,當然他們要求記錄柯受良的訓練過程以及飛越過程。
當時正逢香港回歸,鳳凰衛視以慶祝香港回歸,為祖國獻禮進行宣傳,确實收獲了很多關注。
為了能夠順利飛越,在東莞找了一個場地模拟黃河壺口的條件進行試駕,試駕的結果不盡人意。
飛越之時其車子在空中翻滾了360度後,從高處墜落,好在有安全氣囊的保護,柯受良隻是受了一點輕傷。
柯受良的家人得知其出現意外後,堅決反對柯受良繼續進行訓練,然而好不容易湊齊資金的柯受良怎麼能夠同意,傷情有所穩定之後,其再次投入到訓練之中。
繼續試駕了2次之後,柯受良決定進行挑戰,畢竟每次試駕的費用都非常高,繼續訓練,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資金後續資金不足的情況。
而後其與當地部門敲定在1997年6月1日進行挑戰。為了見證這曆史性的時刻,央視直接派出了2架直升機進行航拍,鳳凰衛視也出動頂尖拍攝團隊進行拍攝。
當天周圍人滿為患,6萬餘人從全國各地奔赴黃河壺口,隻為能夠親眼目睹這次激動人心的極限挑戰。
當時劉德華等人特地從台灣為柯受良加油打氣。
1點,柯受良的挑戰正式開始,在場的人都屏息凝神,翹首以待。
第一次柯受良在跑道上突然刹車,在場的人都吓壞了,以為出現了什麼意外,當時跑道上有一顆釘子紮進了車的輪胎,柯受良發現後緊急刹車。
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柯受良再次回到起點,繼續挑戰,有了上一次的意外之後,在場的人更加緊張。
“朋友們,他再一次從跑道的起點沖向了終點,起飛了。”
随着在場主持人激動的聲音,柯受良的挑戰順利結束,其飛越黃河隻用了1.58秒。
當柯受良的戰車落地之後,在場的50名搜救人員迅速出動緊急搜救。
最終安然無恙地将柯受良救出。
經過央視以及鳳凰衛視的報道,柯受良的挑戰成功的消息很快就被國人知曉,一時之間全國上下均充斥着歡樂的聲音。
飛越成功之後,跟随柯受良飛越的戰車被送到博物館。
“我要用我的實力,向世界證明一點,中國人有足夠的勇氣,足夠的能力以及力量做好每一件事情。”
柯受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的能力。
柯受良非常的熱愛自己的國家,他希望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國家争光,雖然飛越黃河有很大的危險,但是他要成為第一人,不願讓國外人成為第一個飛越“母親河”的人。
正因為柯受良對于國家的熱愛、吃苦耐勞、不記得失的性格,才讓其收獲了衆多摯友。自始至終,柯受良都将國家榮譽放在個人利益之前,這正是國人應該學習的,無論何時,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