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商隐七絕《樂遊原》
萬樹鳴蟬隔斷虹,樂遊原上有西風。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陽更向東。
簡注:
樂遊原,又名樂遊苑,在長安城南的高原上,四面開闊,可以俯覽整個京城。羲和,神話中給太陽駕車的日神。虞泉,虞淵。神話傳說中日落于虞淵。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淵為泉。
散繹
千萬樹寒蟬嘶鳴,林子正隔着斷虹。
繁華的樂遊原上,吹來蕭瑟的秋風。
羲和神駕着日車,趕着去虞淵歇宿。
不肯讓西沉紅日,轉回頭駛向天東。
品讀
李商隐登上樂遊原,秋風日暮,形單影隻,撫今追昔,感慨無限。
前兩句鳴蟬與暮虹,是寫眼前實景。後兩句感慨時光匆匆流逝,一去不複返,與《谒山》中“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很不勝”句意略同。
二,李商隐五絕《樂遊原》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簡注:
向晚,傍晚。不适,不快。古原,指樂遊原。
散繹:
傍晚心中不愉快,駕車來登樂遊園。
夕陽殷紅風光好,可惜已經近黃昏。
品讀:
這首五絕比上面那首七絕的知名度高多了。經過曆代詩論家解讀,内在含意也比那首更為豐富。
五絕抒寫登古原望夕陽時所觸發的好景不常之感。詩人既賞晚景之美好,又因其近黃昏而低回流連,惋惜怅惘。第三句之極贊,正所以反跌末句之浩歎。
詩人身處衰世,國運陵夷,身世沉淪,歲月蹉跎,對好景不常的感受特深。登古原,騁遠目,夕陽西沉,遼闊蒼茫,不免勾起抑積胸的種種感受,情随景動,渾淪書感,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時光流逝之憾一起湧向筆端。
此詩意境的蘊蓄,概括的深廣,感情的沉郁,表現的曲折,都非常突出。詩中所表現的對于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惋,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帶有那個時代特有的感傷色彩。本詩妙在有意無意,不即不離之間。
清楊守敬曰: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
清紀昀曰: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怨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
今人劉學锴曰:詩人渾論書慨,正緣所感并非一端。不僅可兼包時世,身世,人生諸多方面,且表現出對美好而行将消逝之事物帶有哲理性之沉思與浩歎。
今人楊義曰:他感受到夕陽美好的程度的無限性,以及夕陽留存時間的有限性。以有限證明無限的偉大,以無限證明有限的珍稀,在瞬間陶醉中滌除心靈不适的渣滓,以澄明之心與宇宙相通。
他們都指明了這首小詩的意蘊極其豐富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這麼說,千百年來的讀者反複體味,卻怎麼也體味不盡這首20字小詩的含義。不能不說,這是文學上的一個奇迹!
三,周汝昌先生的别解
今人周汝昌先生别有所見。他解釋五絕中“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二句,說: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正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将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歎和陶醉。
周先生認為李商隐詩中的“隻是”,不是表示轉折,而是表示限定,可以解釋為“止是”,“僅是”或者“就是”,“正是”。古人雲:“詩無達诂”,周先生的見解自有其獨到之處,其解釋可備一說。
附圖八幅,李商隐詩意圖:古城長安樂遊原,夕陽無限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