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簡介

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5 21:28:14

#點亮真知計劃#《生活不是象牙塔——從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閱讀筆記

生活不是象牙塔,單純而無瑕,生活就像一張大網,密密麻麻的關系線,需要身在其中的人們去小心的觸碰,迎合。這就需要我們從小練就良好的交際能力。

1.鼓勵孩子多與人接觸。

(1)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團體意識。

(2)可以訓練他們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以及因此感受到的“人氣”和“威望”,從而極大地鼓舞他們的信心。

(3)孩子也将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煉。

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與人接觸,努力創造孩子與别人交往的機會,讓孩子的生活不孤單,尤其是多和不同年齡段的朋友接觸交流,鍛煉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2.在社會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要知道,兩人為“從”,三人為“衆”,我們的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的發展需要人的團結合作。

父母在鼓勵孩子與人交往的同時,更要幫助孩子樹立很強的團隊意識,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精神。

3.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讨論。

家庭會議讓孩子找到了一個說話的窗口,孩子可以參與到交流甚至是解決問題的環節中,無形中對孩子是一個良好的熏陶,孩子思考問題、組織語言、積極參與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而且孩子也很容易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

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簡介(隻有不會教的父母)1

4.讓孩子有發言的機會。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決定,家長最好隻是提出參考意見,而不是決策。

沒有一個人可以一下子長大,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盡量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有發言的機會。

5.讓個性腼腆的孩子有話大聲說。

父母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将自己從書上看到的或聽到的故事大聲地講出來。

同時,鼓勵孩子多和同學交流,鼓勵孩子廣結良友,與朋友頻繁往來,對于孩子克服腼腆的性格有着積極的作用。

6.教孩子聰明勇敢地說“不”。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隻有學會說“不”,才能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去展現自己,去嘗試改變自己。

孩子從小就必須要樹立的觀念:

(1)說“不”是你的權利,你不要因此而自責。

(2)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的存在,不要因為害怕拒絕而丢失了自我。

(3)對于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勇敢地說“不”,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須注意,讓孩子勇敢地說“不”,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拒絕别人的索求,也是學會拒絕别人的給予。

告訴孩子,人生的道路很漫長,坎坷之途誰都有。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站起來,越過這個坎,磨難将是你的一筆财富。

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簡介(隻有不會教的父母)2

7.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蕭伯納曾經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

分享能夠讓人減少痛苦,獲得快樂。

讓孩子養成與别人分享的好習慣:

(1)讓孩子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

(2)通過移情引導孩子與他人分享。

(3)父母要學會分享孩子的東西。

(4)用交換的方法讓孩子們學會分享。

(5)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寶貝。

8.讓孩子學會贊美别人。

贊美别人應該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怎樣讓孩子學會贊美别人?

(1)贊美别人一定要真誠。

一定要用認真誠懇的表情來贊美他人。

(2)對事不對人。

一定要贊美事情的本身。

(3)可以直接贊揚。

以具體明确的語言、表情稱贊對方的行為。

(4)也可以間接贊美。

教孩子以眼神、動作、姿勢來贊美和鼓勵别人。

恰當地贊美别人是很重要的,它能拉近人們彼此的距離,讓别人對你充滿好感,充滿信任。

隻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簡介(隻有不會教的父母)3

9.教孩子專心傾聽别人說話。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

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卻隻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傾聽他人意見的人,與他人的關系就越融洽。

生活就像是一個大染缸,而社會關系則千絲萬縷,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得自在舒心,如魚得水,我們就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還要教會孩子去适應,去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因為,父母終歸會老去,不可能陪伴、庇護孩子一生,他們必須獨自走自己的人生,過自己的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