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教育學史上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是(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2.小明的爺爺當年就讀于半工半讀學校,半天讀書、半天勞動,既學到了系統的文化知識,又掌握了勞動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屬于( )
A.正規教育
B.半正規教育
C.非正規教育
D.業餘教育
3.把學習内容分成許多連續的小任務,每個學生學習時按任務循序通過,在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 )
A.演示教學法
B.探究教學法
C.程序教學法
D.情境教學法
4.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不管用什麼樂器演奏,人們都能聽出來,這是由于( )
A.知覺的選擇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整體性
D.知覺的恒常性
5.操作技能的特點是( )
A.客觀性、外顯性、展開性
B.觀念性、内潛性、簡縮性
C.客觀性、外顯性、簡縮性
D.觀念性、内潛性、展開性
二、簡答題
簡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的特點。
【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B【解析】生物起源說是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
2.A【解析】正規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學生在有組織的教育機構中所受到的教育。題幹中的半工半讀學校屬于正規教育。
3.C【解析】程序教學有直線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之分。其中,直線式程序為斯金納首創。這種程序把學習内容分成許多連續的小步子,每個學生學習時必須循序通過。(具體參看王道俊、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第3版)
4.C【解析】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過程。知覺對象各部分之間的結構關系影響知覺的整體性。同樣一些部分,處于不同的結構關系中就會成為不同的知覺整體。例如:把相同的音符置于不同的排列順序、不同的節拍和旋律之中就構成不同的曲調;如果曲調的各成分關系不變,隻是個别刺激成分發生變化,或用不同的樂器演奏或不同人來演唱,就不會改變我們對其歌曲整體性的知覺。
5.A【解析】操作技能的特點有:(1)動作的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2)動作的進行具有外顯性;(3)動作的結構具有展開性。
二、簡答題
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是歐洲奴隸社會兩種著名的教育體系。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體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文化、有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達教育以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為主,教育内容單一,教育方法也比較嚴厲,其教育目的是培養忠于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