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号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出生于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六歲随家人遷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他自幼繼承父輩的家學淵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響,逐漸養成“整饬而溫和、莊重而矜持”的文人氣質。1912年進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學習。1916年中學畢業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學系。在北大期間,朱自清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嗣後又參加北大學生為傳播新思想而組織的平民教育講演團。并與武仲謙結婚。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京大學時改用的,典出《楚辭 ·蔔居》“甯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選“自清”作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時還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韓非子·觀行》“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意為弓弦常緊張,性緩者佩弦以自警。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