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8-18 07:07:12

我是作者//習慣了相思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1

劉靜是用生命在寫作,她把自己完全化進作品之中。她是一支行進在森林中的火把,給人們以亮度和溫度。

——著名文學評論家 朱向前

劉靜俠骨熱腸,真實自然。她不需要創作什麼,她自身就是一部作品。

——劉靜摯友 魯迅文學獎得主 裘山山

劉靜和她的小說,共同成長為一片茂盛的森林,高貴而美麗。

——劉靜摯友 魯迅文學獎得主 侯健飛

《父母愛情》這部小說,不僅得到了業界人員的高度認可,在改編成電視劇以後,在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5分,深得觀衆好評。看了幾遍之後,卻依舊回味無窮,是因為在這部作品的背後,是對于真實的還原。

沒有出軌的情節,也沒有狗血的三角戀故事,憑借着細膩真實的情節吸引三代人,可謂是老少皆宜,在同類題材當中,很少有一部作品可以與《父母愛情》相比。

但看了這麼多遍以後,我卻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父母愛情》隻是講述了那個年代的一個愛情故事,又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為此,我特地買來了原著,仔細品味,卻在原著當中看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思想才讓這本小說斬獲1996年“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1997年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

結合時代背景,傳遞那個年代的真實才是這部作品最具内涵的地方。對于曆史,我們應該尊重,更應該有足夠的了解,而這部作品,真實還原了四五十年代,剛剛解放時人們的生活狀态。

不管是在劇中還是在小說中,農村人這一群體都是作者極力去刻畫的一類人,在那個剛剛解放的時代,農村人确實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存在,從被壓迫和剝削到翻身做主人的這一轉變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思想的轉變和生活的變化更能夠表達出他們的真實現狀。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蛛絲馬迹,農村人的隐含悲劇,更是對于我們人生的重要啟迪。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2

城市人能沉得住氣,農村人就不行。

上面這句話是作者劉靜寫在原著當中的原話,她看透了農村人的性格,表面張牙舞爪,實則沒有一點謀算,和不動聲色卻謀算十足的城市人比起來,他們擁有不好的名聲,卻沒有實際的好處。

我發現,城市人和農村人最大的差别,不在于口音,也不在于穿戴,而在于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農村人大喊大叫,城市人不動聲色;農村人為一個針頭一根線腦能計較出臉紅脖子粗的效果來,城市人卻決不為一國一垣的得失而輕舉妄動,世界上的便宜總是屬于那些能沉得住氣的人。

這一點,在江德福和安傑各自的親戚中得到的好處就可以看出來,在原著當中,江德福是有很多親戚的,也就是作者劉靜也有很多的堂哥堂姐,或許是從小的經曆,讓冷眼旁觀的作者在兩者的對比中看到了不同的表現和結果。

作者鄉下的堂哥堂姐,對于江德福家的向往是很直白的,他們去江德福家就是為了吃好喝好,沒有一點長遠的打算,在他們眼中,能占一點小便宜就是一點。他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吆喝着去江德福家吃大盤子,沒有半分的預謀和成算,做得最出格的事情也無非是順手牽羊的拿走一條毛巾,肥皂等等。

但是再看安傑這邊的親戚,在劇中對于安欣和安泰的刻畫也明顯地要比江家這邊的親戚多。小說中的安欣并沒有劇中的太為安傑着想,至少在嫁給江德福這件事情上,安欣和安泰是站在一邊的,在他們的認知裡,江德福這個送上門來的親戚,于他們助力頗大,所以他們聯手将安傑推向了江德福的懷抱。

而在之後的日子裡,安欣和安泰的成分就沒有那麼高了,在填個人信息的那一欄的時候,也可以很自豪地将江德福寫在他們的家庭關系中。他們去江德福家的時候,也不似江德福農村親戚那樣,輕裝而來,大包小包的帶着回家。他們往往是大包小包的海産品往江德福家拿,走的時候兩手空空,反倒讓安傑和江德福不好意思。

但是安傑和安泰得到的好處卻遠比江德福那些農村親戚來得多,不僅減輕了兩人的階級成分,更是惠及子女,他們的子女大多都被江德福安排的明明白白,過上了沒有江德福就不可能有的生活。

那個年代農村人的張牙舞爪,實在是沒有城市人的長遠打算來的重要。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3

農村女人和城市女人的對比,大多是農村女人落敗。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是關于《父母愛情》當中三個農村女人的悲劇,在這部作品中,主要展現了三個農村女人的故事,但是她們的結局并沒有那麼順遂心願。

背叛江德福的張桂蘭,是時代的犧牲品。

對于張桂蘭這一角色的設定,應該是代表着那個年代的一群人。江德福外出四五年,卻杳無音訊,生死不知,就像江德華的丈夫一樣沒有消息。一是因為那個年代消息傳遞的沒有那麼及時,二是因為不愛。在劇中的開頭,江德福也不止一次的強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對于張桂蘭沒有那麼在乎的他,也不會主動聯系。

當然,對于張桂蘭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評論區裡我看到了很多讀者分享他們的故事,确實有一心等待最終被抛棄的事存在。曾經也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老太太和男友在戰時别離,再相見時老太太孤寡一人,而男人卻已經兒孫滿堂。

所以說張桂蘭代表的是一類人,她的丈夫是江德福,但是也不乏男人抛棄農村女人故事的存在。隻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女人太多了,歸根究底還是時代的悲哀。

因生孩子而死的王秀娥,她的悲劇,是常态。

老丁對于王秀娥是沒有愛的,王秀娥的存在更像是一個保姆,當然,這并沒有錯。相夫教子,洗衣做飯确實是那個時代女人的主要任務,和張桂蘭比起來,王秀娥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而令人覺得悲慘的是老丁在她死後的表現,王秀娥為老丁生了四個孩子,最後也是死在了生孩子的這一關上。和王秀娥自己的大意有關,但也和她的不貴重有關。農村女人生孩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生完孩子就可以下地幹活。

但是這份情,老丁卻沒有領,在她死後,老丁是有過頹廢,那不過是缺乏照顧還帶孩子留下的疲累,而在之後他很快地轉移了注意力,先後看上了三個不同的女人。對于王秀娥而言,這并不公平。和王秀娥同樣悲劇的,是張桂英。她生病死亡之後,王海洋很快就有了繼母。

而作品中主要的三個城市女人,安傑、安欣、葛美霞卻有着完美的結局。作者借由江昌義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城市女人真叫絕,她們看不起農村人,管農村人叫鄉巴佬,但一旦這些鄉巴佬男人出人頭地了,城市女人們又不肯放過他們,蜂擁上來統統把他們俘虜過去,搶走原來該屬于農村女人的一切”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4

思想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文化的洗禮,才是真正的通透。

階級被取消,但是不平等卻一直存在。即使現在,也并非每個人的生活都一般無二,在那個年代,即使沒有了壓迫,農村人的思想依舊存在着禁锢,而突破禁锢的最好辦法就是文化的洗禮,而并非讀書無用。

所以在我的認知裡,讀書無用的觀念,本身就是一種退化的表現。

以江昌義為代表的農村人,真實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在原著中,對于江昌義,除了江德福最小的女兒,其他子女都是排斥的。而作者劉靜通過江德福最小的女兒表達了自己對于農村人的同情。在面對江昌義質問的時候,她也是慚愧的,更是傳達出作者的真實觀念。

最後的江昌義成了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面對江德福最小的女兒之時,他趾高氣昂的模樣令人痛恨,但是他卻是真正解放的産物。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從身份上的真正轉化。

而作品中關于農村人和城市人的兩大派系,最具代表的還是江德福和安傑。江德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安傑最初因為他的這個身份一直不甘心嫁過去,甚至在結婚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沒有改變對江德福的态度。

但是在最後,兩人卻在潛移默化當中朝着對方的方向改變,在這其中,有愛情的因素存在,也有各自思想的轉變,這才是《父母愛情》真正要表達的内涵,更是作品的經典之處。

不管在什麼年代,公平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思想上改變自己對于幸福的定義,農村人也好,城市人也罷,幸福都是自己定義的。活的通透,才是人生的終極理想。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5

關于城市人和農村人的對比,隻針對于《父母愛情》這部作品。

關于生活的态度,關于讀書的意義,關于思想的認知,卻是我們在人生中最應該學習的一課。

父母愛情三處深度解析(父母愛情原著農村人的三處悲哀)6

我是小Q,一個熱愛文字的90後

微風不燥,遇見你剛剛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