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批評的基本标準是什麼?作者:劉金祥影視批評作為影視創作的一種評鑒機制和驅動力量,有其不可取代的引導功能,而影視批評的效能凸顯和價值實現,又取決于其所秉具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養近年來,在濁浪翻滾的市場大潮中,影視批評的商業氣息似乎越來越重,這使得原本承擔品評和鑒賞職能的影視批評,正日益淪為影視劇的營銷工具和促銷手段,而專業意見不斷地被弱化和邊緣化,影視評論生态漸趨雜亂、污濁和蕭條當下,提升影視批評的理性成分,強化其專業色彩則顯得越來越重要,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影視批評的基本标準是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者:劉金祥
影視批評作為影視創作的一種評鑒機制和驅動力量,有其不可取代的引導功能,而影視批評的效能凸顯和價值實現,又取決于其所秉具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養。近年來,在濁浪翻滾的市場大潮中,影視批評的商業氣息似乎越來越重,這使得原本承擔品評和鑒賞職能的影視批評,正日益淪為影視劇的營銷工具和促銷手段,而專業意見不斷地被弱化和邊緣化,影視評論生态漸趨雜亂、污濁和蕭條。當下,提升影視批評的理性成分,強化其專業色彩則顯得越來越重要。
德國著名文藝理論家本雅明在《機械複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一書中,對手工制作社會和現代工業社會的傳播方式做了反複比較後指出,手工制作社會要求藝術家對作品進行富有個性的獨特創造,這種創造是一個精雕細刻的漫長過程;而現代社會則是以迅捷傳輸且覆蓋面極廣的網絡作為主要媒介,其在藝術上是以機械制作和商業傳播為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下影視劇主創斥巨資宣傳作品,力求作品在市場上走紅、在觀衆中暢銷,這不僅是能夠做到的而且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些影視批評家紛紛扮演起影視廣告商的角色,而古典文藝批評倡導的“辨彰清濁、掎摭病利”,則被庸俗的捧場和無聊的炒作所解構和置換。
毋庸置疑,一部優秀影視劇的藝術價值還在于作品本身,那些有銳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影視作品,無論如何都是主創者勞心費神的結果和苦心孤詣的産物,它們最終能夠超越一切而被傳承下來,且被記錄在影視藝術發展史上。比如杜琪峰導演的《東方三俠》、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謝晉導演的《芙蓉鎮》和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等影片,在投放市場之初不僅沒有受到揄揚,相反還遭遇很多坎坷和不公,但随着時光的悄悄流逝,掩映在作品中的藝術靈光終于沖破重重霧霭,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地成為華語影片的經典和一代人的情感記憶。正如魯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遣補編·通信》中所說:“文藝家的比較是極容易的,作品就是鐵證,沒法遊移。”
影視批評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闡發影視劇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進而探究、梳理和提煉影視創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基調,而現代影視制作的機械複制手法及其所謂的商業評論特征,卻是将影視劇創作強行納入投資商的市場運行邏輯之中,其結果必然是泯滅和扼殺了影視創作者的藝術天賦和審美禀賦,使衆多影視劇成為沒有責任、沒有情懷、沒有品位、沒有擔當的文化垃圾。這些缺乏辨識度、傳播度和到達度的“文藝批評”,以主觀臆測代替具體情境分析,以大而無當的空泛之語和缺乏學理支持的贊譽之詞,取代對影視作品藝術個性的深入抉發和對劇中角色的深刻剖解,成為亂點鴛鴦譜的信口宣揚。
在文藝批評生态亟待整饬和淨化的當下,文藝工作者、文藝評論者應恪守嚴肅認真的寫作态度,以真誠和耐心進行科學的、全面的文藝評論,對影視作品做出由衷而肯綮的評析,引導觀衆從影視劇中撷珠探寶、采珍尋玉,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影視評論環境,切實發揮影視批評對于影視事業繁榮發展的引領作用和馭動功能。
(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