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長江新城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長江新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30 04:15:27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長江新城(中信工程公司緻力研發建築信息模型軟件)1

中信工程公司建設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項目BIM機電模型。(資料圖片)

武漢光谷内,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湖北東湖實驗室建築群拔地而起。“這個項目全面應用國産建築信息模型(BIM)軟件,通過‘模型 數據’的方式在勘察、設計、采購、施工、驗收等環節有效傳遞信息,規避了90%以上預算外變更,工期與同體量建築相比縮短6個月,實現了建築數字化交付。”中信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宏說。

長期以來,傳統工程建設各環節處于割裂狀态,容易出現返工現象,導緻建造成本增加。針對這一問題,中信工程通過持續研發、聯合創新,實現了自主可控BIM技術從0到1的突破,在提高建造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産BIM軟件已廣泛應用于建築業。

突破核心技術

在中信工程工作人員的電腦上,東湖實驗室數字模型的建築結構一目了然,每一處框架受力情況清晰可見,每一條電纜、每一盞燈泡都有迹可循。

“傳統建築項目建設模式是‘設計—圖紙—建造’的單向過程,企業發現問題大多是在建造階段,往往需要額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解決,不可避免地增加成本。應用國産BIM軟件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建築的數據化模型整合,能夠對建築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作出高效應對,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金志宏說。

國産BIM軟件成功應用并非一蹴而就。本世紀初,BIM技術以能夠實現建築信息集成的優勢,在全球範圍内得到建築業的廣泛認可。“在應用BIM軟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底層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自身缺乏國産自主核心圖形引擎,各類相關應用軟件必須依靠插件與國外軟件進行信息交互,自主可控性不強。同時,大量工程建造數據、地理信息數據需要傳到雲端協作共享,數據安全存在風險。”金志宏說,“就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

“BIM軟件應用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秉持這個理念,中信工程聯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等國内産學研用優勢力量,共同開展BIM重大專項攻關。

項目攻關開展不久,就遇到了難題。由于BIM軟件及相關二次開發軟件種類繁多,研發團隊各單位采用軟件不同,數據之間無法流通共享。為此,中信工程組織行業頭部企業的研發人員定期在武漢集中開展研發攻關,統一BIM數據格式,制定BIM數據标準接口,為填平信息鴻溝奠定了基礎。

突破層層困難,BIM重大專項目前已完成60款BIM軟件研發工作,軟件代碼自有率平均達到90%以上,實現了國外圖形引擎替代、基本算法的底層技術攻關、關鍵人才團隊建設和軟件應用層面的數據交換,形成了覆蓋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的BIM系列軟件成果。“對東湖實驗室項目的對比驗證顯示,國産BIM軟件性能已接近國外軟件水平。”金志宏說。

打通數據孤島

“雖然國産BIM軟件解決了核心技術從無到有的問題,自主性、可控性達到了評估标準,但在适用性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王翠坤坦言。工程建設過程中,前期策劃、勘察設計、施工安裝、竣工交付和後期運營各階段使用的BIM應用軟件标準不一、兼容性差,數據間共享、交互、流轉缺乏統一标準,形成數據孤島,這些問題依然存在。

如何進一步提高适用性,成為中信工程BIM軟件研發團隊重點研究的問題。研發人員實現BIM軟件三維圖形可視化和算法全部國産化的同時,自主研發了智能建造平台,通過雲端協作提高軟件适用性,讓“建造上中國雲”。

“智能建造平台以協同共享模式打通國産設計BIM軟件與國産施工、運營BIM軟件的連接壁壘,形成具有統一性的建築資源體系。”金志宏說,智能建造平台上,任何一個建造環節都可以在授權後啟動相關聯的數據應用,從而促進全過程全要素的數據流通,讓各環節數據都能發揮最大價值。

比如在項目設計階段,技術人員通過智能建造平台,把構成建築的元素拆分成一個個數字構件,門窗、空調、桌椅等每個構件搭載不同的信息需求,快速對接工業制造企業,實現高效率傳輸,有效縮短施工周期。

“BIM就好比一台車,引擎和算法是‘發動機’。但一台好車光發動機好是不夠的,還需要‘底盤’‘變速箱’等零部件的匹配和調試。”中信工程數字化與科技創新部總經理彭波說,智能建造平台就如同建築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載體與連接器,推動參與者互聯互通,讓工程建造更高效、更綠色、更安全。在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項目建設中,中信智能建造平台從設計、采購、施工到運維全流程采用數字化體系,最終節省成本12%、縮短項目工期10%、減少設計變更58%。

目前,智能建造平台入駐企業突破2000家,在線采購交易總額近10億元。

拓展應用場景

BIM技術貫穿建築工程全産業鍊,是建築業數字化的基礎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共築BIM産業應用生态圈,已成為建築企業的共識。”中信工程總經理楊書平說,“各類智慧服務場景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為加快構建國産BIM産業生态,中信工程從産學研用多個端口發力。2021年10月,中信工程牽頭組建數字建造産業聯盟,聯合50家行業頭部企業協同創新,共同搭建服務産業發展框架、打造數字建造生态圈。“上下遊優勢資源企業将共同擴大應用場景,在平台上進行數據要素生産和參與中試,加快疊代發展。”楊書平說。

同時,中信工程堅持推廣應用BIM技術及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系統,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一模到底”,并加快BIM軟件攻關成果的規模化效應,為提高建築業生産效能、提升建築品質帶來更多可能。

應用落地,人才是關鍵。中信工程參與舉辦了首屆“國産BIM應用百所高校邀請賽”,通過實操演練,搭建國産BIM産學研共享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培育BIM技術後備軍和領軍人才,助力核心技術快速疊代升級。

“今年年初發布的《“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将‘推進自主可控BIM軟件研發’列為任務之一。我們将繼續專心研發,為自主可控BIM技術從1到10、到100而努力,努力構建智慧建築的數字化底座。”金志宏說。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