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2019年公布的一個數據顯示,華為EMUI在全球的存量用戶達到4.7億日活用戶,覆蓋了216個國家和地區,77種語言在使用,那麼時隔2年,華為手機日活應該達到了5億以上,這個體量給用戶,也給華為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
這幾年華為在生态上有很多變化,暢連就是其中的一個熱點,從華為把暢連從通訊簿裡剝離成一個獨立的APP,外界把這個動作解讀為是否暢連會往微信方式發展?針對這個事我們探讨一下。
在華為的花粉論壇裡,暢連的定位也是熱議,對于我們關心的暢連是什麼和暢連為什麼剝離?花粉論壇暢連團隊是這樣解釋的:
暢連目前的定位是:華為全場景設備高效通信工具。暢連将在未來承載更多能力,app這個載體也就應運而生。同時,和其他智能設備開放協同,推動合作的過程中也需要這樣的app。
對于這個解釋,我們可以解讀為兩點:
第一、暢連是華為全場景設備高效通信工具。什麼是華為全場景設備?就是餘承東講的“1 8 N”,“1”是指手機,“8”是指平闆、PC、穿戴、HD、AI音箱、耳機、VR、車機,“N”指未來物聯網設備可拓展性。那麼暢連則是貫通“1 8 N”的通信工具,相比過去暢連是集成在通訊錄裡,暢連現在的重要性提升了不少。
第二、暢連需要在未來華為全場景生态中承擔更多能力。哪些能力呢?比如和其它智能設備開放協同,推動合作,這裡的想象空間就很大了。
基于此,暢連從EMUI11開始定位發生了轉變,成為一個獨立的APP,但目前也是僅限于在華為應用商城下載,并不支持其它安卓和蘋果手機。
那麼,我們暫且把暢連看成是華為提供給5億日活用戶專用的APP,也就是在類似于蘋果IOS這樣一個封閉的系統,華為用戶獨占的應用。
在這個全封閉的池子裡,華為想幹什麼呢?
估計暢連團隊也不知道暢連未來是什麼樣子,在互聯網領域,在有海量用戶的基礎上做産品,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産品的未來形态是什麼?
微信也是曆經十年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今天的樣子可能已經超出了張小龍的想象,當初微信團隊也就是想打造一個可以語音溝通的應用而已。
事實是,今天的微信品牌價值超過了騰訊本身,這就給暢連團隊足夠的想象力和動力空間。
然而,暢連目前也隻能定位如此,即便想做成微信,也不是今天的目标。
所以,暢連成為一個獨立的應用和産品,最大的可能就是讓暢連先成為一種通信方式,有足夠多的用戶習慣被培養起來了,再考慮加入其它的功能,未來也許會成為超過微信的語音聯絡方式,也許會有一種新的社交模式誕生。
這與阿裡當年大張旗鼓地推進“來往”直接挑戰微信落敗相比,暢連的這種逐步推進的方式似乎更符合市場規律。
暢連不可能成為微信的三個理由:
第一、微信具備強大的社交屬性,而華為具備強大的通信屬性。一個以QQ起家,一個以交換機起家;一個擅長社交布局,一個擅長硬件技術,不同的企業基因導緻不同的發展方向,貿然跨界本是商業大忌。
第二、用戶的慣性。微信已經覆蓋了12億用戶,參與到了用戶的社交、支付、内容、廣告等各種場景,已經成為常态,而暢連目前僅僅是華為手機相互之間的通訊工具,雖然和微信早期相似,但暢連如果要模仿微信,勢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是否值得做?
第三、暢連是建立在華為智能設備基礎上的通信工具。也就是說華為希望通過暢連打通華為生态中不同的智能設備,比如華為的hicar、智慧電視和手機之間,就可以通過暢連實現快速的連接。
另外,可能有幾個問題會限制暢連的發展:
一是跨華為設備的通用性。雖然現在用華為手機的用戶越來越多,但也有相當數量的蘋果和其它安卓機用戶,如果把暢連做成通用版本是否會更利于暢連的發展?
二是如何保持暢連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應該對于華為用戶更加的友好,比如華為用戶可以使用更多的功能等等,這樣當非華為用戶在認可暢連的情況下,會不會轉投華為陣營呢?
三是如何避免成為微信?要成為微信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成為微信,華為的優勢在于硬件技術與物聯網相關,微信為人與人連接提供了一個線上的解決方案,那麼華為是否能為人與人連接提供一個智能硬件的解決方案?
當然,以上隻是個人的揣測,其實,對于用戶而言,是希望能有别于微信的新模式誕生,在這點上,華為暢連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你用過暢連嗎?你覺得暢連還需要怎麼改變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