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屈原山洞的故事

屈原山洞的故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15:40:54

屈原與讀書洞的故事,屈原其實給我們留下許多經典的故事,除了挖井這麼一個故事之外,我們還知道屈原有讀書洞這樣的一個故事,但是很多人卻不是很了解讀書洞的故事,今天為大家簡單的介紹就是屈原和讀書洞之間到底有着什麼樣的秘密呢?

屈原山洞的故事(屈原與讀書洞的故事是什麼)1

屈原

屈原讀書洞

在屈原的故鄉,每當皎潔的月夜,後山小溪邊的岩洞裡,便會傳來微妙的聲音,仿佛是男低音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這歌聲,有時輕柔委婉,悠揚動聽;有時凄恻幽怨,如訴如泣;有時又高亢激越,氣勢昂揚。人們不知道這種奇特的溶洞,每當山風吹來就會發出這種聲音,卻流傳開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傳說屈原少年時候,在山下的樂平裡讀書。每天總是牛羊下山雞上籠的時候他才回到家裡。家裡人和鄉鄰們都為他擔心:路上遇着野人婆怎麼辦?掉到溪澗裡去怎麼辦?因此,屈原的媽媽常要姐姐姐姐去書屋接他。

一天,天快黑了,姐姐喚着弟弟的名字,奔向林莽錯落的樂平裡,一問塾師,才知道屈原背完晚書,第一個離開了書房。

她又回到家裡,屈原還沒回來。媽媽可急壞了,便和幾個鄉鄰去溪澗和後山尋找屈原。

鳥雀兒歸了巢,天完全黑下來了。媽媽和鄉鄰們惶惶不安地回到家裡,卻見屈原端端正正地坐在屋裡,就着燭光讀書。

大家又喜又驚,便問他放學後上哪兒去了。屈原抿着嘴巴隻是笑,不肯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第二天下午,姐姐懷着好奇心,在放學前就到了樂平裡書房,等屈原背完晚書,背着小藤包回家時,悄悄跟在他後邊吊着線兒。小路曲折,出了林子,便是一條小溪。隻見屈原的身影在溪邊一閃,立刻就不見了。

姐姐隔着樹叢沒看清楚,以為弟弟過了小溪回家去了。她三步并作兩步趕到家中,聽媽媽說屈原并沒回來。姐姐異常驚奇,隻得回頭去找屈原……

屈原到哪兒去了呢?

原來他背着小藤包,鑽進了小溪邊的一個天然石洞裡。石洞雖然不大,但洞中另有天地,景象挺别緻。洞壁像是刻滿了浮雕圖案,花鳥草蟲,千姿百态。從洞頂懸下的鐘乳石,如同朵朵白蓮倒挂,晶瑩玉潔,煞是好看。岩漿水就像朝露在順着白蓮花瓣一滴滴地落下,叮咚叮咚,比珠落玉盤還好聽。小洞裡幽靜清涼,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

屈原來到這裡,支好石桌石凳,就把塾師不準在書房裡讀的“野書”,什麼《巫風》、《喪歌》、《斷尾虎》、《小腳神》之類從小藤包中取出來,低聲地吟詠。他哼着哼着,漸漸地情不由己放聲朗讀起來。他覺得這些野書比塾師教的古經陳文生動有趣得多了;不但内容豐富多采,耐人尋味,讀起來也琅琅上口,優美動聽。他讀得津津有味。洞中那滴水的聲音:叮咚叮咚,像琴聲一樣有節奏地和着他的讀書聲,在洞中回蕩着。讀着讀着,不知道過了多久,屈原雙手托住腮幫子,雙眼疲倦地閉上了……

恍惚間,屈原聽到一個輕微的腳步聲。一擡頭,看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從洞壁石縫中走了出來。她提着彩裙,飄飄悠悠地來到屈原的身旁,舞着長袖,向他施禮,然後捧出一疊厚厚的簡策,跪着獻給他。

屈原細細一看,來的竟是一位仙姑,獻給他的是一部天書。他知道自己的學問還很粗淺,如果得到天仙的點撥,能通曉天地間的學識,那真是求之不得。他低頭看看自己手中的野書:又殘又破,少篇缺頁,再看看仙姑捧獻的書:銀縷金箔,光彩奪目。他急忙拜謝神女,接過天書一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楚聲》。什麼《漁夫歌》、《樵郎謠》、《蠶花曲》、《五谷調》、《二南》、《越人歌》等,盡是楚國各地的民歌俚曲。

屈原暗自驚疑: “怎麼這種人間煙火的事上天都知道了,而且刻了書簡?”他分外激動,再次參拜仙女,恭敬地問道: “好詩向誰求?請仙姑賜教!”說完,就低頭靜候仙女的指點。過了一會兒,還是悄無聲息,他擡頭一看,眼前的天仙已不知去向,自己手中的天書也無蹤無影了,卻聽得從空中傳來了仙子的聲音: “真詩在民間!”

屈原揉揉眼睛,原來竟是一場美夢。可是仙女的話, “真詩在民間”卻深深地銘記在屈原的心中。

“真詩在民間!”一個銀鈴般的聲音傳到屈原耳裡,把他搞蒙了:難道自己還在做夢?難道仙女還在身旁?他連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他姐姐姐姐尋他來了。

姐姐見弟弟在亂石堆中睡着了,手上還攥着一冊竹簡,口裡在叽叽咕咕地說着夢話,她便學着,說了這麼一句,這才使屈原從朦胧中完全清醒過來。姐姐一邊責備弟弟,一邊幫他收拾好小藤包,拉他走出山洞。到了洞口,對面仙女山上傳來了叮叮當當的伐木聲和山歌聲。

屈原央求道: “好姐姐,我們在這兒聽聽吧!”姐姐陪弟弟走到小河邊,兩人坐在一塊岩石上,靜靜地聽着:

高高山上去砍柴,

一砍砍上蟒蛇寨;

蟒蛇不怕棍棒打嘞,

樵哥不怕虎狼來

高高山上去砍柴,

刀兒磨得溜溜快;

要砍就要砍上頂嘞,

莫在半坡把刀甩!

高高山上去砍柴,

杉樹柳樹我不愛;

要砍就要砍檀木嘞,

它是山中材中材

……

屈原聽了這悠揚婉轉、新穎動人的樵歌,心中像喝了一杯蜜糖,甜絲絲潤滋滋的: “果然是‘真詩在民間’。”他懇求姐姐說: “好姐姐,您先回去吧,我一會兒就回家。”姐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屈原,可是一看他聽歌的那個傻勁兒,似乎九牛二虎也拉他不動,再說姐姐也十分喜歡弟弟這種傻勁兒,就叮囑了幾句,獨自先回去了。

屈原這才心滿意足地坐在小河邊,一面聽着山上傳來的樵歌,一面記錄。記完了又回到石洞中去整理吟詠,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流不盡的水,唱不完的歌。就這樣,屈原常常去找樵夫、獵戶、漁翁、蠶女、巫師、廟祝,向他們采集民間歌謠,又在小溪畔的石洞裡記錄、整理、吟誦。

汗水澆花豔,勤奮出天才。屈原吸收了大量民間文學的營養,就“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創造出了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的騷體詩,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

鄉裡人為了紀念屈原小時候苦讀勤學的精神,便把小溪邊的石洞取名“讀書洞”。

說也奇怪,千百年來,秭歸三闾的鄉人們都有這麼一個感覺:每逢皎潔的月夜,就聽見從讀書洞裡傳出了讀書聲;這聲音時隐時顯,時高時低,比歌聲還動人,比琴聲還好聽,傳說這是屈原正在讀書洞裡刻苦夜讀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