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1:54:24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1

7歲斷臂男孩安慰媽媽:“媽媽不哭,我的胳膊正在慢慢地好起來。這裡的醫生叔叔和護士姐姐都對我很好。”(5月6日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湯永攝

記者 李楊 蘇璐萍 王晶晶 馬伊甯

春夏之交,烏魯木齊微風輕柔,陽光如金。病房外,一樹繁花簇擁在枝頭,格外明豔……

5月9日,母親節。來自和田的蘇迪烏麥·伊敏托合提收到了最珍貴的節日禮物——7歲的兒子斷臂再植危險期已過,有望很快恢複健康!

時鐘回撥。8天前的那個夜晚,這個男孩和這條手臂,牽動了無數人的心。黃金8小時,從和田到烏魯木齊,一場跨越1400公裡、驚心動魄的陸空接力,一次充滿愛心與揪心的生死救援,為這個男孩的生命,開啟新的春天。

斷臂

4月30日20時30分,晚霞如火。和田縣拉依喀鄉的一個核桃園裡,蘇迪烏麥忙着打藥,兒子在地頭玩耍。

陡然,“哇——”的一聲,劃破天空。

飛跑過去,蘇迪烏麥幾乎呆住——兒子小小的身軀緊貼着飛速轉動的拖拉機皮帶輪,右肩膀血肉模糊。地上,掉着半截手臂!

母親大聲哭喊求救。

“找車,送醫院!”村民小組組長圖爾荪麥麥提·圖爾荪托合提大叫。

“上我的車!”說話間,一位村民已經發動引擎。

男孩舅舅抱起孩子,跳上車。

“我和你們一起去!”圖爾荪麥麥提說。一位婦女取下紗巾,撿起地上的手臂,包好遞給他。

從村裡到和田市區,25公裡,開車要40分鐘。

有村民撥打了110,和田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警組組長伊孜哈爾·麥麥提敏協調120,前去救援。

載着斷臂男孩的車還未出村,電話來了——“你們往這開,我往那邊開,中途會合!”和田地區120急救中心司機麥圖爾荪·艾合麥提急匆匆地說。

孩子的哭聲撕扯着每個人的心。“快點,再快點!”車上,大夥兒都緊緊抓着把手,急切地望向前方。

圖爾荪麥麥提給村委會主任艾力·馬木提發微信,報告情況。

艾力回電話,“别慌!我們現在出發,去和田會合。”說罷,他叫上2名村幹部,直奔和田市。

“全力搶救孩子,有困難及時彙報,我們協調!”鄉幹部的電話也來了。

距和田市區14公裡處,相向而行的兩輛車,很快碰頭。男孩迅速被轉移到急救車上。

21時01分,急救車駛進了和田當地一家專做顯微外科手術的醫院。傷情太重,該院無法救治,值班醫生給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骨二科主任艾爾肯·日介甫打去電話。

21時15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艾爾肯早已等在那裡。

對斷肢和傷處進行沖洗、清創、包紮……創面太大,胸部也有外傷,光是包紮,就用去4條繃帶、8塊棉墊、3包紗布。

艾力也趕來了,手裡拎着塑料袋,裡面裝着村民們臨時湊來的2500多元。

“傷得太重,我們做不了接臂手術。”走出處置室,艾爾肯搖搖頭。衆人的心,瞬間冰凍。

“沒别的辦法了?”孩子舅舅問。

“我和烏魯木齊的醫生聯系,他能接!”原來,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建立了對口幫扶機制。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一個電話,該院骨三科修複重建組組長、副主任醫師黎立就會乘飛機趕來。

可用手機一查,當天烏市飛往和田的最後一班航班,剛剛起飛!

醫生來不了,隻能讓孩子飛過去!

“斷肢再植黃金期隻有8小時,快去趕飛機!”艾爾肯說。

和田飛往烏市的航班,隻剩最後一班,23時46分起飛!艙門提前30分鐘關閉!此時,已是22時45分。

男孩再次躺上急救車,交警聞訊趕來導引。一路上,車輛紛紛避讓,一條生命通道,就此打開了。

30公裡,18分鐘,機場到了!

返航

23時許,和田機場。停機坪上,隻有一架航班——CZ6820。

候機廳裡,一台搶救車被衆人推着,車輪發出的“咔哒”聲,在大廳回蕩。

“孩子胳膊斷了,必須上這趟飛機,否則就保不住了!”艾力手舉輸液吊瓶,對機場服務人員說。

“飛機已經推出廊橋,馬上就要起飛。”

“能不能把飛機叫回來?”孩子舅舅手裡,醫生開的乘機證明被攥得濕透,聲音顫抖。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2

和田機場開啟地面綠色通道,使用擔架将斷臂男孩送至客艙。南航和田營業處機場站站長吳靖祺攝

23時42分,南航和田營業處機場站站長吳靖祺接到旅客服務部來電,一位斷臂小旅客急需上飛機!

“還有4分鐘,飛機就要起飛了!”吳靖祺的心猛地一沉,抓起電話,聯系運行指揮中心,請求飛機拖回。

不到1分鐘,指揮中心下達“拖回廊橋,二次開門”指令。

23時43分,和田機場塔台。

“南方6820,接到通知,有斷臂小孩需要上飛機,請将飛機拖回。”航行管制員王豐恺戴上耳麥,向機長呼叫。

“6820收到。”機長湯輝忠回答幹脆。

飛機返回,二次開門。這在中國民航史上,極其罕見。

鼓勵

23時46分,舷窗外,繁星滿天。計劃起飛時間已到,CZ6820航班機艙内,101名乘客等待起飛。

“叮咚”,客艙廣播響起,“……有位旅客需緊急前往烏魯木齊救治,飛機現在将拖回停機位,請您諒解……”

機艙内頓時鴉雀無聲。

23時49分,飛機拖回停機位。

23時54分,艙門二次開啟。

在此之前,乘務組已做好應急準備。

靠近艙門的位置,留出一排空座。門開了,男孩被抱上去。乘務長趙燕趕緊接過孩子舅舅的手提袋,那是被冰塊冷卻的斷臂。乘務員姚宇高高舉起輸液瓶,侯倩潔從廚房拿出準備好的冰塊……

5月1日0時9分,航班起飛。

乘客董先傑自告奮勇,“我當過軍醫,我來幫忙看護。”他讓乘務員找來繩子,穿過客艙隔闆空隙,将輸液瓶高高挂起來。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3

乘務長趙燕正在飛機上安撫斷臂男孩和家人。通訊員侯倩潔攝

駕駛艙内,湯輝忠穩穩操控飛機,“争取提前到,為孩子手術多留出一些時間!”

乘務組不停更換冰塊,為斷肢保冷;安保組長兩次為男孩接尿……

在鎮定劑的作用下,男孩很安靜,眨巴着大眼睛,打量着周圍。這是他第一次坐飛機,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

“這麼小的孩子,卻遭這麼大的罪……”望着與自家女兒差不多大的男孩,趙燕的眼淚止不住了。

她輕俯在孩子耳邊,一遍遍鼓勵道:“寶貝别睡,你最勇敢……”

“我這有1000塊”“算我一份”……湯輝忠和趙燕等湊出1600元,塞到孩子舅舅手裡。

不一會兒,男孩打起哈欠。“絕不能讓孩子睡着……”大家緊張起來。

趙燕反複為孩子擦臉,放動畫片給他看,乘客李強不停與孩子聊天。

1時36分,CZ6820航班穩穩落在跑道上。提前15分鐘!

地面上,航班機位已由145号遠機位,改為103号近機位。急救車、醫護人員半小時前已就位。

艙門打開,醫護人員沖了上去。

“感謝您同我們一起與時間賽跑,開展這場生命接力。”趙燕哽咽地向旅客廣播道。

安靜片刻,客艙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次暖心的旅程。”一位年輕男乘客下機前對乘務員鞠躬道,“辛苦了,點贊!”

接臂

黎立得知斷臂男孩登上飛機那一刻,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危急重症患者綠色通道同步開啟。

2時許,各部門準備就緒。

麻醉科主任曹新華——“已做好準備!”

輸血科主任李清——“保證以最快速度備血!”

急救中心主任馬駿麒——“人員設備全部到位!”

主刀醫生黎立,帶領團隊成員預演手術細節。

2時10分,救護車從黃河路路口疾馳而過,停在醫院門前。

3時15分,做完術前準備,孩子被推進負壓手術室。

3時20分,血紅細胞和血漿送到。

建立靜脈通道、全麻插管、清創……無影燈下,除了器械碰撞聲和操作口令,靜得能聽見心跳。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4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10位工作人員忙碌一夜,接活了斷臂男孩的手臂。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提供

4時15分,黎立擡眼望了望倒計時鐘,距離斷臂再植“黃金8小時”,僅剩15分鐘!

他戴上顯微鏡,紮緊孩子靜脈血管,選擇了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線,縫合肱動脈。

此時,千鈞一發,不容有失。隻要縫錯一針,就要将血管頭剪掉重來。

全神貫注,屏住呼吸,第1針、第2針……第12針,血管接上了!

為排除一部分血液中的毒素,黎立在紮死的靜脈血管上剪開了一個口,再迅速打開肱動脈上的血管夾。

能不能成功建立血供,成敗在此一舉!

短短幾秒,等待回血。那一刻,黎立别過頭,拿着鑷子收拾用過的紗布。他不敢看,每一秒都是煎熬。

“呀!手紅了!”就在大家靜待結果時,一位小護士興奮地喊起來。

4時30分,倒計時鐘上,時間清零。

手術成功了!孩子的手臂接上了!

重生

5月2日,術後第一天。

正是關鍵期,各項生命指标都需密切注意。

“肺部出現滲出和空洞,懷疑有肺結核既往病史……”

“可孩子沒有咳嗽、咳痰的情況,建議做CT,排除肺結核可能……”

“不行,孩子現在絕不能移動,可能引起右臂血管危象……”

10時許,骨三科醫生辦公室。兒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10位科室主任圍坐一起,一場多學科會診緊張進行。

“手術隻是第一步,術後治療如有偏差,可能前功盡棄!”黎立說。

防感染、保護重要髒器功能、加強營養和護理,3個治療重點确定後,各科室又分别制定詳細治療方案。

随着孩子病情變化,多學科會診随時進行,有時甚至在深夜。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5

5月5日,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主治醫生與斷臂男孩互動。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湯永攝

5月4日,經過詳細檢查,肺結核排除了!幾天治療後,小家夥食欲大增。下午,見到查房的黎立,男孩嘟起小嘴:“叔叔,我想吃烤肉!”“沒問題,但你的小肚子還沒恢複,隻能吃兩串!”黎立回答。

5月5日,采用中醫辨證施治方案,再加碳光子治療,對再植右臂活血化瘀,孩子的精神越來越好,跟媽媽打視頻電話時,還唱起歌來。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6

術後第三天,斷臂男孩在做康複訓練。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湯永攝

5月6日,活血化瘀效果明顯,孩子右臂出現了皮紋,胳膊消腫了!躺在病床上,和着音樂,他扭動着脖子,左手左右搖擺,“跳”起舞蹈……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呵護下,斷臂男孩像茁壯成長的麥苗,向着陽光,奮力拔節!

感謝

5月6日22時許,病房裡,孩子正纏着護士講故事,忽然,門開了,是媽媽!

病痛的委屈和對媽媽的思念瞬間爆發,嘴角向下一撇,長睫毛忽閃幾下,男孩“哇——”地放聲大哭。

放下手中的大包,蘇迪烏麥奔向孩子床邊。出事後,她也病倒了,一有好轉,就來烏魯木齊看兒子。

母子倆額頭相抵,媽媽淚如泉湧。男孩伸出左手,摸摸紅潤潤、打着支架的右臂——“媽媽不哭,你看,我的胳膊正慢慢長好。這裡的醫生叔叔和護士姐姐對我可好了。”

翻身、擦背、防褥瘡;喂水、喂飯、送玩具;陪玩、陪聊、陪鍛煉……在男孩眼裡,護士阿比達·阿裡木就像媽媽。

23時,剛下手術,黎立顧不上喝口水,就來查看孩子情況。

川航陸空真實對話(和田斷臂男孩重獲新生)7

蘇迪烏麥将帶來的幹果塞到醫護人員手中說:“謝謝!謝謝你們救我的孩子!”(5月6日攝)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湯永攝

見到救命醫生,蘇迪烏麥哽住了,她從大包裡掏出一袋幹果,塞到黎立手中:“謝謝!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為了救孩子,飛機都能叫回來,大夫和護士就像親人。我們的國家太好了,生活在這裡太幸福了!”蘇迪烏麥說。

“和田斷臂男孩獲救”的消息沖上熱搜後,千萬網民每日關注孩子的動态,為他打氣;主治醫生的社交賬号“爆”了,素不相識的人們送上幾萬句“感謝”;鄉親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自發捐款,期盼小巴郎“滿血”歸來……

在希臘神話中,斷臂的象征意義最強,因為手是改變世界最有力的部分,所以斷臂的故事,總是與力量有關。而這一次,人們用愛填補殘缺。那條重新“長”出來的手臂,給了7歲男孩走向未來最大的底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