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 (農曆十月初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法國魏剛将軍(右)和福煦元帥(站立者)從德國人手中赢得了一紙期待已久的停戰協定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根據協定,德國在15天内從法、比、盧、阿爾薩斯- -洛林及萊茵河左岸地區全部撤軍,同時從土、羅、奧匈帝國及非洲撤軍,并交出5千門大炮、2萬5千挺機槍、3千門迫擊炮、1 千7百架飛機、5千台火車機車、15萬節車皮和5千輛卡車。六小時後停火生效。《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的簽訂,宣告德、奧、土、保同盟國集團的徹底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914-1918年發生的一次國際沖突,使歐洲大部分國家以及俄國、美國、中東和其他地區卷人戰争。交戰雙方為同盟國(主要為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與協約國(主要為法國、英國、俄國、意大利、日本,1917年起還有美國)。戰争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至1910年,歐洲主要國家結成兩個潛在的敵對聯盟,以德國和奧地利為一方,法國、英國和俄國為另一方。1914年6月18日,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地利的斐迪南大公。随即發生了一系列威脅、最後通碟和軍事動員,8月中旬終于在兩個聯盟間爆發了全面戰争。
德國長期以來準備在兩條戰線上進行陸地戰,即西線反對法國,東線反對俄國。在西線,其軍隊迂回繞過法國主要防禦部隊,向西穿過比利時南下,從而使英國由于烙守條約義務而參戰。德軍向南直撲巴黎。法國得到英國遠征軍增援,到11月才沿埃納河穩住防線,雖使巴黎幸免被占領,但卻使這一戰争在法國領土上進行。由于現代大炮和機槍的巨大大力,戰争迅速轉為消耗戰,西線出現了僵局,1916年索姆河與凡爾登的多次戰役以及1918年初德國的大規模反攻均未能打破這一局面。
在東線,1914年俄國早期的反攻深入東普魯士、德屬波蘭和加利西亞,但至年底,俄軍被德奧部隊截住。1915年5月在德軍一次驚人的反擊中俄軍被趕回本國領土。雖然俄軍又發動幾次反攻,死傷慘重,卻無法突破德方防線或占領德國領土。
其他戰場雖在主戰場邊緣,卻也戰鬥劇烈。其中包括加利波利和達達尼爾;高加索和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裡雅斯特西北的伊松佐河谷。
在海上,隻有德國和英國擁有實力強大的艦隊。英國試圖封鎖德國,切斷它從海夕、運輸糧食與物資的海上通道。為了報複,德國使用它的最新武器——潛艇,以阻斷英倫三島的海上供應線。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最後促使美國于1917年參加對德戰争。最主要的海上交鋒亦即世界海戰史上最大一次海戰,是1916年5月英德兩國艦隊間的日德蘭戰鬥,但未分勝負。
俄國作戰不力,傷亡慘重,引起國内廣泛:不滿,導緻俄帝國于1917年初垮台以及同年、11月間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得勝利。在列甯的命令下,俄國于11月26日單方面停戰。個月後同德國簽汀正式和約,退出戰争。德、軍從東線撤往西線,企圖打破僵局,但因美軍、抵達法國,将其力量抵銷。
1918年秋,同盟國境況迅速惡化,奧匈帝國因軍事失利以及俄國革命所激發的民族起義的震撼,10月間實際上已解體。德國對西線的大反攻遭到失敗。協約國軍隊到1918年10月收複了德軍占領的法國領土及比利時部分地區。德國軍隊士無鬥志,民心渙散,在廣泛的政治騷亂中,德皇威廉二世于11月9日退位。11月 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舍終。
興高采烈的駐法美軍歡慶勝利
新成立的皇家空軍婦女部隊興高采烈地站在倫敦街頭
英國各地幾千上城鎮村莊舉行兒童街頭集會慶祝停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