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元宵節的文化記憶

元宵節的文化記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57:59

元宵節的文化記憶?“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元宵節的文化記憶?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元宵節的文化記憶(奔流文化閑譚)1

元宵節的文化記憶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元宵佳節曾出現在許多詩人的筆下,通過這些詩句,似乎可以回到古代,去體會節日的喧嚣,燈會的規模之大,觀賞的人數之多,燈火的徹夜通明。記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後世。

隋炀帝時,正月初一萬國使節前來朝拜,滞留到正月十五,隋炀帝會舉行盛大的“元宵晚會”,戲台連綿八裡之長,處處張燈結彩,歌舞升平。隋炀帝攜帶着妃嫔宮女,登樓觀燈,他賦詩說:“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台。”

到了唐朝,京城長安已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元宵燈節場面自然更加豪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浩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的元宵節,比前朝還要繁華熱鬧,假期也比唐朝延長了兩天。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為慶祝元宵節,皇宮前面從年前的冬至日以後,就開始搭建山棚。從那時起,遊人已開始聚集到禦街。禦街兩廊下彙集了表演各種奇特技藝的人,歌舞百戲,樂聲喧鬧,聲聞十餘裡。

明朝時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張燈十夜,京城内家家戶戶懸挂五色彩燈,其上繪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鳥魚蟲,競相争豔。

元宵節除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之餘,還有一個身份——情人節,是古時很多男子和女子所向往的日子,通過賞花燈、猜燈謎尋覓佳偶是他們浪漫的相親方式。“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一場浪漫的邂逅,正是發生在元宵佳節。

古時候的女兒家常處于深閨之中,她們生活中結識的異性屈指可數,很多女子在出閣之前,或許都未曾見過除父兄之外的其他異性,而元宵節的燈會就是她們外出的機會之一。平常足不出戶的世家千金,也會被允許在元宵節外出,去觀賞花燈,這也為情窦初開的男女青年提供了相會之機。

加之,古代社會封建,掌權者通常會下宵禁令(比如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在宵禁之後不允許外出。

而在元宵節,會開禁。對于當時的人們而言,元宵節的燈會顯得彌足珍貴。那一晚,不論男女都可以到街市看花燈。燈市的一隅,目光相接的一刹,他們或許心中想的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的思念。在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浪漫邂逅與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便屢屢發生在此場景中,比如《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與英俊武士薛紹的相會,《女醫明妃轉》中允禮皇帝英宗的邂逅等等。

在古人眼裡,元宵節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而待字閨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閨,更是營造了溫馨浪漫的氣氛。“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那些對新年的希冀和美好生活的祝願,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文丨奔流新聞記者 王思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