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留心自己孩子在家和在學校的表現是否一緻,有的時候孩子在家表現不好,但是孩子在學校反而變乖了, 這樣常常會使得孩子受到傷害。
我家孩子今年9歲,學校的制度是中午留校吃飯,我家孩子平時就有挑食的毛病,我擔心他在學校不吃飯,我就特意和老師說了這個事。
結果老師反而很詫異的問我是否真的在家挑食,還說孩子在學校吃飯一點也不挑食,有的時候還會來第二份。我聽完之後還以為孩子把這個挑食的毛病給改了,然後周末孩子回家吃飯的時候簡直出乎我意料。
孩子一到家還是老樣子,什麼都不吃,挑食反而變得更加嚴重了,我實在沒有辦法,就和老師聯系了,老師斷定結果是我家孩子有性格二重性。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我家孩子一樣的毛病,就是在家和在學校表現不一樣,往往是在家任性,在外乖巧。很多時候家長在了解了情況之後就考慮質問孩子,可是這樣隻會“揭穿”孩子,讓孩子受到傷害。
想要正确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在外乖巧,在家任性,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孩子如此變化。
一、為什麼孩子在外乖巧,在家任性?鄰居有天也跑來和我吐槽,說自己孩子在學校寫作業,而且完成度非常高,可是一回家,就跟變了個人一樣,懶懶散散。其實這都是由于教育方式和教育環境不同而引起的不同。
1、教育方式
在學校集體的教育模式之下,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種模仿學習式的。
而且在學校有着賞罰分明的規章制度,如果犯了什麼錯誤,第一時間就會受到相對應的懲罰,可是在家裡,很多家長包容孩子,即使孩子犯錯也不懲罰孩子。
因此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表現。
2、教育環境
學校的教育環境是一整個班的學生,所以孩子在學校時往往會更加模仿同伴或者找一個榜樣,但是孩子在家往往是一個人,沒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對象,就會沒有了目标。
這就會造成,在學校的從衆行為是有據可循的,但是在家裡孩子的做法才是暴露了真正的本性。
二、家長的溺愛容易導緻孩子的“性格二重性”性格是指一個人在面對現實時候的态度,并且是一種穩定的并且帶有習慣化的方式來表現出的狀态。而性格二重性就是指這個人表現出的狀态往往不穩定,常常具有多重性。
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常常處于兩種不同的環境,因為要應對不同環境的變化所生出了不同的性格,并且這個性格也是相互矛盾的。
而這些都是由于家長的寵溺所導緻的,因為學校的教育都是集體教育,往往是有懲罰有獎勵,所以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會變得更加積極。
孩子在家裡,父母過度的溺愛會使得孩子沒有危機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有懲罰,所以做出的表現與學校不同。
這些都是由于家長的溺愛所導緻的,很多家長就是過于溺愛孩子,所以才會害了孩子。
三、家長如何避免孩子出現“性格二重性”1、 減少比較,保持平常心
即使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表現不一樣的時候,家長也不要過度的比較,這樣隻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危機感,不會使得孩子性格變成一緻。
因為在不同的時期,孩子在面對老師的評價和教育的時候,往往會更注重,所以表現也會自然不同,家長不必擔心,保持平常心就是保護好孩子。
2、保持教育方式的一緻性
上文說到教育方式的不一緻,導緻孩子所應對兩種環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賞罰分明,不能過度的溺愛孩子。
要知道,過度的溺愛,會使得孩子在應對家庭教育環境時候産生不一樣的态度和選擇,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3、家校加強聯系
很多家長都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一直用在家溺愛的方式對待孩子。可是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家長一定要教育好孩子,所以要加強和學校之間的聯系,要明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怎麼樣的,不能一意孤行,隻用自己所見去教育孩子。
孩子在性格發展的過程中的确是一件需要家長關注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孩子在性格方面的成長過程,不能讓孩子有了二重性。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