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29 23:32:04

編輯導語:數據分析是讓很多職場人頭疼的一個話題,一張簡簡單單的圖片上有幾條曲線,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進行分析。這篇文章作者從七個方面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做數據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這樣才算讀懂數據)1

經常有同學抱怨,在公司裡,總被催着問:通過數據,你看到了什麼?可實際數據就幾個曲線而已,也不知道咋解讀。也沒有人教,自己好不容易寫了幾句,又被嫌棄:“你這都是廢話,我們要深層次含義”。咋辦?

今天系統解答一下。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下邊是某公司一周銷量數據,你看到了什麼?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這樣才算讀懂數據)2

一、錯誤的數據解讀示例

1. 高了表揚低了罵

數據解讀,寫的是:周一到周五很高,周六、周日低,所以要!搞!高!……這麼解讀當然會被說:你這都是廢話啊!業務又不是瞎子,看不到數字是周六日低嗎。

2. 哪裡跌了哪搞高

因為周六跌了48%,所以要搞高……這個是廢話*2和上一種說法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3. 加減乘除算不停

平均值95.2,最大值125,最小值35……這個是廢話*3。平均95.2所以呢?最大值125所以呢?這還是在把數字複述一遍而已,沒有講出任何含義。

二、解讀的關鍵是理清業務含義

以上三種錯誤的共同點,是:就數論數,止于數據。沒有讀出數據背後的業務意義。其實數據解讀一點都不高深,我們每月每天都在用,比如: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這樣才算讀懂數據)3

業務部門做決策也一樣。他們想聽的是:不劃算、不喜歡、買不起。他們更想聽的是:“今天中午預算隻有人均50,在這家川菜館既管飽又好吃”,他們想聽的絕不是“2公裡内共28家餐廳,平均價格63元,最高價725元,最低價13元,較上個月價格提升了10%”——這真的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想要得出這種判斷,需要三個條件:

  1. 了解數據代表的現實含義
  2. 了解數據大小代表的現實區别
  3. 明确判斷标準

比如大衆點評上飯店人均金額185元。它不是一個孤零零的數字,而是填肚子的成本,這是人均金額的現實含義。成本低了可以接受,高了就吃不起,這是數據大小的現實區别。比如我一個月餐費預算隻有3000塊,意味着每天隻有100塊錢,這就有了标準。那這一頓185,明天就得吃土了。這就形成了判斷:太貴了,得換個地方。

解讀企業數據也如此,不能隻見數據,不見業務。同樣三點:

  1. 業務含義:數據反映的是什麼業務
  2. 業績走勢:通過數據形态,解讀業務發展走勢
  3. 判斷标準:到底什麼算好,什麼算不好

下邊我們一個個看一下。

三、從理解業務含義開始

回到開頭的例子,“銷售業績”這個指标本身有很多含義。

  • 直接含義:銷售隊伍的努力程度
  • 銷售業績 成本:企業的盈利情況
  • 銷售業績 産品:産品暢銷程度
  • 銷售業績 用戶分層:用戶的需求
  • 銷售業績 庫存:産品進銷存管理質量

但是注意:這裡并沒有标準,因此無法判斷是好是壞。這也是為什麼直接下結論“業績低了要搞高”是非常錯誤的行為。銷售業績直觀反映的是銷售隊伍的努力程度,想知道這個數值是好是壞,我們可以直接去問“銷售隊伍的KPI達标了多少?”;也可以從業績曲線走勢來判斷。這就需要做第二步:觀察業績走勢。

四、觀察業績走勢

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産品會賣出這種曲線?”因為有七天的數據,所以可能代表了三種走勢:

1. 這是自然周期性變化

七天代表了一周,周一到周五是工作日,周六周日是休息日,所以這是一個工作日銷售多,休息日沒銷售的産品——是滴,你很自然聯想到,這可能是B2B的交易,工作日上班了才有大把生意,周日都休息了。或者是圍繞B2B的衍生生意,比如CBD的餐廳一類。

2. 這是生命周期性變化

有可能某個主打商品銷售到了生命周期末尾,正在退市,下一款新品馬上要上,暫時變化。注意,一般看生命周期數據,是從生命周期開始做T N天的圖來看,不是看自然日。

3. 這是突發性變化

有可能剛好周六日出了問題,交易系統down機,有可能剛好促銷活動到周六日結束,有可能剛好周六日惡劣天氣。

通過對走勢的判斷,可以建立初步的标準。如果是周期性變化,那很有可能是正常波動,我們初步判定為“正常”。如果是突發 下跌,那很有可能是異常且壞的波動,我們可以初步判定為“問題”。有了标準,就能下判斷,隻是三種假設都有可能,需要進一步驗證。

五、列出假設做驗證

想知道自己思考得對不對,就得去驗證假設。驗證假設的辦法有兩種:

第一,可以和業務部門溝通,了解實際情況。

第二,可以參考過往數據,驗證判斷,同時反向驗證業務部門是不是撒謊了。

數據驗證可以做得很複雜,但也能做得很簡單。不需要很複雜的邏輯,隻要一根曲線就夠了。如下圖。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這樣才算讀懂數據)4

隻要延長時間,靠一根業績走勢 業務表現,也可以解讀出變化的原因。如果過往一直都是有周期性波動,那拉長時間就能看出來周期規律。

實際企業經營中,也經常出現上邊三種情形,隻是形态更複雜,往往是三種混合。比如B2C零售和B2B銷售是反着的:

  • 自然周期性:周五到周日高,其他工作日低;
  • 生命周期性:新品上市到下市有季節性規律
  • 突發事件:大促銷(猛漲)惡劣天氣(猛跌)

在看數據的時候,往往會在業績曲線上打上标簽,比如一個日期是否節假日,是否某重點産品生命周期結束,是否突發情況。這樣,可以從看似無規律的曲線裡區分出規律來。

這也是為啥很多經驗豐富的業務人員,即使沒有專門的數據分析,也能快速判斷形勢的原因,因為他們很了解業務上發生了啥事,了解過往業績曲線形态,結合業務表現看走勢,比盲目地算同比、環比、平均數,中位數要有用得多。

六、深入細節看問題

做完上一步,隻是幫大家理解了數據含義,并沒解答什麼問題。如果止于上一步,就會變成業務的應聲蟲:“業績下降是因為下大暴雨了”“這是正常波動,周末肯定要跌啦”……隻是單純地這麼解讀,很有可能會換來一句:“我早知道了”。

實際上,往往人們都會注意到突發疾病,容易缺失的是對慢性病的觀察。比如下圖:

數據分析的基本邏輯(這樣才算讀懂數據)5

如果隻看日數據,會感覺似乎每天波動不大,隻能略微感到月頭比月尾似乎高那麼一點,但是如果拉長看周數據,就會發現問題。

為什麼在業績好的月份,最後一周不沖刺業績了?上月業績好 月底不沖刺 本月開局格外好,這個曲線走勢不和規律,很有可能是這就是B2B銷售中的“藏業績”行為。

這時候,做數據分析的也能對一線業務說:我早知道了。甚至還能從下個月初吐出多少單,反推出來他們每個人藏了多少業績。

這也是為啥實際企業經營中,我們不止看孤零零一個數,而是搭一個數據指标體系,還要做日報、周報、月報的原因。

日報用來關聯業務動作,反應突發問題,周報和月報用來追蹤趨勢,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深層次的問題,再由專題分析解決。這樣就構成了數據分析體系,系統化作戰,才有威力。

當然,實際分析場景會更複雜。有可能經過數據解讀,我們得出的是:“銷售在藏單,真實業績比數據體現的更好”這種結論,但到底是不是藏了,真實的又是多少,還得成立專項,深入分析。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比隻回複一句:“要搞高!”要進步了很多,也能赢得業務的尊重。

七、解讀數據是個硬技能

有同學會說:既然讓數據分析師自己猜這麼難,為什麼不直接溝通業務的需求呢?是滴,理論上最佳的狀态,是業務和數據之間有定期溝通,業務陳述需求,數據反饋結論。

不過大部分企業,這個狀态不存在。大部分企業都是大家各忙各的,數據忙于爬表出數應付日常各種報表,業務忙着幹活撕逼。部門之間深溝高壘,幾乎沒有溝通,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

再加上,很多人對數據分析本身認識不清,還停留在“一個仙風鶴骨的道長掐指一算,口出出驚世憾俗之言”的印象中。

這些共同作用導緻了文章開頭的問題,因此數據分析師不能單純指望業務把什麼問題都梳理好了丢給自己,還是得有主動解讀的能力的。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