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翎
我有個壞毛病,讀一本短篇小說集的時候,不管故事有多精彩,最後能記住的也就兩三篇。但是,有些作者的文風卻能牢牢地記在心裡。
芥川龍之介就是“有些”裡的其中之一。
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在作品中處處流露悲觀、厭世情緒,且赴死如歸家的日本男人,為何會受廣大讀者所喜愛。
不得不承認,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幾乎都是深灰色的,散發着一股苔藓和污水的氣味。盡管《羅生門》的書封被設計成明媚的湛藍色(時代文藝出版社),但仍舊掩蓋不住書裡頭彌漫出來的“芥川灰”。
有的人正是喜歡這種陰暗、抑郁的調調,且有着跟整個日本文壇格格不入的“邪氣”,但我喜歡的并不是芥川的邪魅,而是他書寫的那些人性中最微妙的瞬間,好比吃魚時大家紛紛盯着魚肉,而他偏要關注魚刺。魚刺雖讨厭,但沒有了它,魚則成不了魚。
這種人性中的微妙瞬間在《羅生門》這部短篇小說集的同名小說裡被表現得淋漓盡緻,它也是我記得的為數不多的短篇小說之一。
“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有“人間與地獄之界門”的意思。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個被辭退的仆人,此時正蜷縮在羅生門下。他渾身濕透,饑餓難受,感覺已走投無路,心裡不斷搗鼓:“是去當強盜,還是挨餓等死?”僅存的一絲善良使他在生存與道德之間猶豫不決。
當仆人爬上布滿屍體的門樓,瞅到一個老太婆在拔死人頭發時,心中突然燃燒起一股熊熊的正義感。他立馬拔刀相向,叱喝老太婆的卑劣行徑。
“拔死人頭發也許不對,可這些死人,在世的時候也沒少幹這檔事,我不這麼幹,就得餓死。”老太婆結結巴巴地解釋。
“我不這麼幹,就得餓死。”這句話瞬間紮進仆人的心裡,點醒了他似的,使他的内心産生了180度巨變:道德算什麼?人性算什麼?比得上餓死嗎?内心戲還沒演夠幾分鐘,他已經麻利地扒下老太婆的衣服,一腳把她踹倒在地,三步并兩步,消失在夜色裡。
小說到此戛然而止,讀者并不知道仆人後來去了哪兒,但按照芥川把故事發生地設在羅生門的用意,家丁應該是打開了“地獄之門”。
短短三四千字的篇幅(日本作家中鮮有的不啰嗦類型),芥川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一個普通人在“利己主義”驅使下堕落的全過程。
閱讀過作品的朋友都知道,《羅生門》描寫的正是人類為了生存而行惡的利己主義。利己主義雖“惡”,但我們不能完全忽略這裡的“生存”二字。從老太婆和仆人的行為來看,他們做出這種卑劣行徑的目的隻是“為了換口飯吃”。換句話說,如果不做,就得餓死。
而事實上,在我們無限鄙視的利己主義的範疇裡,有“心理學”與“倫理學”兩種不同的解釋。
費因伯格在《心理學利己主義》一文中,對心理利己主義做出這樣的描述:“任何人最終所能夠欲求或尋求的東西隻能是他自己的個人利益”。換言之,任何人自願行動的動機最終隻能是對他自己個人利益的欲求。
如此看來,老太婆和仆人的行為都可以稱得上是“心理利己主義”。
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
當個體的生存受到威脅時,道德是不會給人們帶來一片面包的。這不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而是人類“求生欲”驅使行為的問題。
求生欲可以看作是人類的動物性之一,雖無法擺脫,但也不必過于譴責,好比我們不能譴責一隻偷食的狗是不道德的,因為道德對它來講遠不如一根骨頭來得有意義。
因此,如果我們把老太婆的行為妖魔化,說她是“發死人财”的毫無道德的人,未免有點過分。同理,如果我們過度地黑化仆人,說他是從道德制高點瞬間摔落至道德谷底的厚顔無恥的人,也未免有失偏頗。
他們隻是被迫置于“生死抉擇”狀态下的可憐人,而不是什麼惡劣歹毒之徒;是生存的現實迫使他們不得不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而不是因為道德已經淪喪再去作惡。
由此引申出“利己主義”中的“倫理學”解釋——倫理利己主義。它指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們有義務去從事任何可以有利于自己的事。簡而言之,這強調的是一種價值判斷。
如果老太婆和仆人是在“倫理利己主義”的驅使下而行惡,那麼他們則不是因為肚子餓才去搶劫,而是認為搶劫這個行為本身能夠提升他們自己的利益,所以才去搶劫。這跟前面提到的求生欲驅動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在我看來,任何由于求生欲驅使的利己行為(心理利己行為)都不應該被過分譴責,因為這是根植于人類本能的行為。
有趣的是,仆人從呵斥老太婆的行徑到搶走老太婆衣服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有那麼一點從倫理利己轉向心理利己的味道(你再細品)。這種人性中的微妙瞬間和微妙心理,正是芥川很喜歡且很擅長捕捉的題材。
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簡潔、爽快的故事把我心裡似乎明白卻表達不出來的感受,輕而易舉地表達出來。不管這個人表達的基調是多麼陰郁、消沉、頹廢,我還是會忍不住打從心底裡佩服他。
芥川龍之介就是這麼一個讓我不得不佩服的作家,他作品裡的“惡”都寫得好美,能看得出來他是為了内心而寫作。
雖然芥川的一生很不幸,且一直忍受基因中瘋子般的精神折磨,但即便如此,在他将死之時,仍留下一段對寫作的遺憾之言:“寂寞百年身,哪怕隻有一位讀者能手捧我的書,在他的心扉前,盡管依稀微茫,呈現出一片海市蜃樓……”
《羅生門》第一次發表的時間是1915年,至今已有105年。而現在,手捧芥川之書的讀者何止一人。100年前的他又何曾想到,自己能在100年後“重生”。
當你為了一些事情而猶豫的時候,當你感覺人生前路茫茫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完成了你所追尋的夢想。芥川龍之介就是“一些人”裡的其中之一。
PS:此文讨論的僅僅是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而非黑澤明導演的同名電影(電影主要改編自芥川的另一部小說《竹林中》),請大家不要誤解。
我是愛讀書的大翎,關注我的頭條号,一起來分享閱讀的樂趣。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