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117期人物:一個籌集100萬在北京開旅遊定制公司卻倒賠20萬,在公司瀕臨倒閉時又拉來500萬投資的90後女創業者
年齡:28 職業:定制旅行公司老闆
坐标:上海 月入:現公司營業額一月20萬左右
我是一個熱愛自由,喜歡折騰的人,放暑假大家都選擇回家的時候,我就會拿着平時兼職和攢下來的錢四處“窮遊”,自己一個人當背包客去過西藏,也為了省錢晚上睡過機場。
畢業那年我舍不得離開北京,因為自己就很喜歡旅行,喜歡探索城市特别的内核,所以我和兩個北京的迷妹走遍了平常最愛的小胡同,花了5萬塊租到了一個我們都滿意的院子。
這裡面有四間房,除了留一間自己住,我們選擇了其中三間,把它設計成了三種風格,開了一間民宿,在Airbnb(愛彼迎)上線了。
做民宿房東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能夠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
為了讓遊客的北京之旅體驗感更好,我們會邀請客人一起做一頓晚餐,一起坐在客廳的壁爐旁看電影,或者一起出門探索周邊的胡同。
大家經常會問我們去哪兒才能感受到最地道的北京?
有沒有遊客少又好玩兒的地方?
憑着我們對北京的了解,我們經常會打開話匣,像倒豆子一樣把壓箱底的“寶貝”告訴客人。
玩完回家的時候,他們總是特别開心。
“那為什麼不自己先把這些宣傳出去呢?”心底裡突然出現了這種聲音。
于是我開始做起了号,不僅分享我們民宿裡面發生的故事,也會給大家分享一些北京有趣的地方,甚至偶爾舉辦線下茶話會,邀請不同行業的朋友來做分享。
表面上看這樣的生活讓人非常羨慕,可減掉房租水電,到手裡的收入再分成三份,每個月隻能分到兩千多塊,根本就不夠我們好好生活。
慢慢地兩個朋友的重心都回到了他們自己的本職工作中,隻剩我自己一直在全職打理這邊的工作。
這時我心裡萌生了另一個想法:為什麼不把自己擅長的事做得更好呢?
幫客人定制一場屬于他們自己的旅行,脫離無意義的打卡,找一個最了解這個城市的朋友帶路,感受當地最普通的生活,不是更好嗎?
和朋友們抽時間一起聊了之後,研究好了方案,我自己拿上行李出發去實地考察了。
我們的号斷更了一個月,許多人在後台留言,問我們怎麼了,但我一直沒有回複,隻想留個最大的驚喜給大家。
這一個月我在雲南體驗到了最有滋味的旅行。
在村落的工作室裡自己紮染了一條圍巾,手也跟着變成了藍色;
徒步哈巴雪山,途中休息的小木屋裡用紙杯沖的速溶咖啡格外香濃;
探訪古村落,欣賞老人們民間樂隊的表演;
到藏族朋友家親自做酥油茶,配上加了糖的糌粑聊一個下午
……
回到北京以後我把每一項體驗貼好标簽,再進行分類,希望能夠更快更好地達到顧客的要求。
為了服務更标準化,我找來朋友跟我合資。
我們一起湊到了100萬,我拿着這些錢注冊了一個專門做旅行定制的小公司。
在準備好一切以後,我們的第一條線路可以在線上預定了!
大家對這種旅行方式非常感興趣,馬上過來咨詢,但一聽到“定制”兩個字,大家都覺得好貴,沒法負擔。
這讓我非常苦惱,第一個月沒有一單成交,客戶總是問着問着就消失了,甚至我還沒來得及算價格。
第二個月,有兩個女孩子來問我,說她們想去雲南,自己懶得做攻略又不想跟團,想試一試我們的定制。
我開心壞了!
和她們聊了一下平常喜歡做的事情,發現她們都是很喜靜,很文藝的女孩子。
我就給她們做了一個随時可變的行程,還能夠貼近自然,最重要的是選擇了一個會拍照的咖啡師帶着她們感受不一樣的雲南。
看她們每天玩着的同時在群裡喊着太棒了!
這是什麼神仙地方,當地朋友好贊!
我就覺得非常開心,雖然這一單我隻賺了500塊,但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這時候我意識到我不能一直自己一個人奮鬥,我需要有一個小團隊,至少三個人,才能同時做好運營和服務。
我在望京的聯合辦公空間以每月4000塊的價格租了一個小房間,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家”。
我自己繼續出去體驗每一個項目,開辟了廣東、香港、重慶……幾條不同的線路。
招來的兩個小妹妹負責駐守在這兒,做好手裡的工作,活躍我們旅行群的氣氛。
晚上等我回到酒店,我們再語音通話複盤一天的情況。
除了做旅行定制以外,我也不想浪費在北京的資源。
趕上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組織“有趣的周末”,一起爬野長城或者在野外露營之類的。
但想象可能過于豐滿,每個月的成交量并不高,再加上工資和房租等支出,每個月都是負增長,差不多要賠三萬左右。
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我還必須時刻保持精氣神兒,帶動團隊積極向上,但晚上我總是得自己喝兩杯才睡得着。
手裡沒有什麼錢了,為了繼續向前發展,我決定找投資人注資。
每天忙完瑣碎的小事後,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BP”——“Business Plan”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商業計劃書”。
這是目前投融資市場上最主流的、一個關于商業構想和計劃的描述性文件。
隻有“BP”做到沒有任何邏輯上的漏洞,我才擁有和投資人面談的機會,更深入地闡述我的想法,所以裡面的每一個字對我來說意義都特别重大。
整理好需要的全部東西,連高跟鞋都踩不穩的我參加了一些酒會,希望能夠獲得投資人的青睐。
那時候清華創業者孵化器一位負責對接投資的老師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聊完接下來的計劃,約定春節後開始推進項目。
我興緻勃勃地留在北京。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這一切。
旅遊業受到重創,原來的計劃都被擱置,投資人說要觀望大環境,北京的房租到期,員工的工資發不出來。
我借遍了周圍的朋友,但疫情之下大家能拿出來的現金也有限,隻能告訴員工們再等等,我一定盡快想辦法把工資發給大家,看着各種花呗、借呗的賬單,接近二十萬的欠款,我在北京好像沒法挺下去了。
收拾好這些年的行李,我回老家住了半個月。
找家裡人幫忙補了兩個最急的窟窿,告訴員工我們再挺最後三個月,如果疫情還沒有任何起色,我打算放棄了,人還是得面對現實。
随着時間向前,我發現南方各城市已經陸續恢複基本生活了,想到我們的客戶也是南方人居多。
我決定趁最後這段時間,到上海試一試。
自己一個人一個行李箱來到了上海,租了一個稍大一點兒的房子,先把客廳當作臨時辦公室。告訴員工們,願意來上海的話,我們再一起奮鬥。
有了這些必要的準備,除了我自己,遠在北京和深圳的朋友也在幫忙找投資,大家都不想看到我們這幾年的心血就這樣消失了。
通過清華創業者孵化器的老師介紹,我見到了對我們感興趣的大佬,經過幾次讨論研究和方案闡述,我用我的信心征服了她,她給我們投資了500萬。
我們能繼續“做夢”了!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我放下了自己原來一直端着的架子,努力先把自己“推銷出去”。
我在各個平台都注冊了個人賬号,分享自己多年來的旅行經曆和踩過的坑,再開通視頻号,去新地方旅行或者做調研的時候,也抽時間錄視頻、剪輯,再開直播給大家看新鮮的東西……
除了努力打造個人IP以外,我們相繼推出了各種新奇的活動,适合短期的周末遊、随心旅行卡、旅行盲盒,通過朋友介紹我們給100個人的團隊做了團建,還開發了定制以外的固定路線特色小團……
看着公司的賬戶500、1000的增長,現在每個月能有10-20萬左右的收入,我還清了所有的債,也終于能放心地給自己發工資了!
公司現在看确實是穩定下來了,不再有說放棄的可能,但我知道,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挑戰其實一直都會存在。
馬斯克曾在一篇訪談中提到:“創業就像嚼着玻璃,凝視深淵。”
我認為不管未來走勢如何,都得一直保持樂觀,因為悲觀沒什麼用,不如趁如意的時候多提升自己,争取能冷靜面對所有困難。
我記得當時心裡那個最初的夢想: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牌,做一個除了旅行以外,還是一個更有人情味,更懂客戶心情的平台。有夢就前行,想到就努力,做一個長期主義的行動派沒什麼不好。
很多人問我作為一個創業者,賺到錢的正确姿勢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如果是我的話,我想這幾條是最關鍵的: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所以創業之前你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一件事做到什麼地步要及時止損,失敗了不要抱怨、更不能頹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你更有持續下去的動力;遇到困難解決困難,很多時候你覺得再也熬不下去了,忍一忍堅持下可能就會海闊天空,一句話不要輕言放棄。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裡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