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春的父親楊文海年輕時就讀于早稻田大學,後因中日戰争爆發而肄業回國,在一所中學任職國文老師。從楊再春六歲起,父親就敦促他每日臨帖習字,少時因為沒耐性坐不住還免不了挨過父親的教訓。但正是在父親的嚴厲督促下,他從臨摹顔真卿的《多寶塔》碑起,一練就是近十年,可以說父親是楊再春進入書法世界的第一位老師。
楊再春16歲便離家到北京體育大學(原名:北京體育學院)學習體育和文化知識,在高強度的訓練和學習之下仍不放棄對書法的研究和學習。平時他用休息的時間在宿舍拿毛筆蘸着清水在桌面上練字,到了周末,他就在故宮臨摹展出的書法作品。一次楊再春在故宮臨摹時不慎被踢翻了墨水瓶,正是這窘迫之時碰巧遇見了同樣來故宮觀摩的黃高漢老師,機緣巧合之下,黃高漢便成為了楊再春在北京的第一位書法老師。
在故宮因緣結識黃高漢老師後,其就親自引薦楊再春拜見了鄭誦先先生。楊再春随後與鄭老學習七年,直到鄭老遷居上海才逐漸失去聯系。
在師從鄭老的七年中,楊再春受到其書法思想的影響,主攻漢魏刻石,平均每兩三個月攻克一個碑帖。每個碑帖鄭老都要“考試”,隻有對碑帖熟悉到随便拎出一個字都能默寫下來才算通過,然後再開始臨習下一個。就這樣楊再春研習了鄭老收藏的大量原碑拓片,為日後形成自身之獨特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5年,楊再春組織并參與了北京市民第一屆“振興中華書法大賽”,在賽上與啟功先生相識。與啟先生結識後,楊再春常常去他家中讨論書法問題,幾乎所有重要的書法作品出版前,都送由啟先生過目審閱。其中《墨迹章法通覽》中“墨迹”二字即由啟先生建議增改,啟先生更為此書題寫書名。直到啟先生離世前,還在病榻上鼓勵楊再春要多寫大幅作品,多寫精品,出版更多高質量的書法書籍。在啟先生身上楊再春不僅學到了做學問的方法,更體會到了如何待人處世。
說起來,對于長時期在北京體育大學供職的楊再春,書法其實是他的一種愛好,但人們正是通過他的這種愛好,窺見到了他那才思如墨、大筆如椽的風格,看到了他以筆墨構建起的宏偉的書法建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