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區别不大,都是在同一個平台活躍的用戶,但是有本質的區别
刷朋友圈,是在消費,消費自己的時間,消費别人的内容;
發朋友圈,是在創造,創造内容,愛發朋友圈的人,都是潛在的創作者。
這是本質區别。
(一)發現新天地
在來「百家号」創作之前,每天都要更新朋友圈,有時候好幾條,還一直在克制自己,不能發太多,發多了刷屏引起反感。發朋友圈并不是炫耀什麼,就僅僅隻是想「表達」。
而且我發朋友圈,不是那種兩三句話,加上九張圖的風格,而是有龍頭,豬肚,鳳尾結構的一篇小短文。
朋友圈雖然沒有發文次數的限制,但是發多了,總歸還是擔心打擾到朋友。在朋友的推薦下,知道了百家号這個平台,每天可以發15篇文章,開心壞了,仿佛發現了新天地。
這裡,就像我的後花園,沒有思想負擔,不用擔心熟人指指點點,可以盡情地表達所思所想。互相不認識,卻又互相點贊互相欣賞。
(二)做一個創作者
刷和發,并沒有優劣之分,如果沒有人刷,那創作的内容,也缺少了欣賞的對象?
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做一個創作者,這是從小養成的,一提到留守兒童總有點“缺愛”的意思,但是我很慶幸自己曾經是個留守兒童。
奶奶是個溫柔慈祥的人,從來沒對我說過“大人的事不要管”,“小孩子懂什麼”“别吵”.....等等類似的話,這些話其實在扼殺小孩子的表達欲,在告訴ta們「你講的我不感興趣」。
我的表達欲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見到每個人,隔得老遠我都會喊他們,甚至一些陌生人從門口走過,我都會問奶奶我該怎麼稱呼他們呢?奶奶說,那叫「過路客」,于是,我就大聲喊路人“過路客~”,路人聽到也會給我正向反饋,笑着對我說“好乖哦這個娃娃”,然後也向我奶奶投以微笑。
盡管後面青春期和父母一起生活,變得沒那麼喜歡說話了,但是工作後,離開家又一發不可收拾了。
一直到現在,我都是個非常喜歡分享的創作者,觀點不一定很獨特,但一定真誠,我述我心,任何所見所得所想,都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做一個終身創作者。
(三)跟随時代的腳步
QQ流行的時代,經常發QQ空間,寫日志;朋友圈流行就改發朋友圈,不是兩三句話多張圖,而是有中心思想的那種小短文,都夠一篇公衆号文章了,所以朋友圈已經無法滿足我了,就去寫公衆号了。
但是公衆号又遇到了一個問題,閱讀量太少,裂變難,很難讓好友之外的人看到,除非是大咖号被大咖推薦,我這種表達欲倒是沒有達到那種高度,但是我也愛表達自己的觀點啊,也希望能被更多人看見,當然有回報就更好啦。
後來又涉獵了頭條和百家号,充分滿足我的表達欲,隻要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内,就可以暢所欲言,還能給點零花錢。簡直完美。
現在視頻盛行,也開始做視頻,分享運動,分享營養學知識,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視頻平台也越來越多,讓我們這些熱愛創作的人,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四)寫在最後
時代一直在變,從甲骨文,到報紙,再到現在的視頻等新媒體,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内容創作。
我們既是内容的消費者,也是内容的創造者,所以,你是消費更多,還是創造更多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