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鹽類水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鹽類水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0:00:09

鹽類水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鹽類的水解)1

一、 教材分析

《鹽類的水解》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科書(必修加選修)第二冊第三章第三節的内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水的電離和溶液PH值的相關内容,本節的是對這些内容的加深和運用。教學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設疑探究的手段,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水解的本質。

二、 教學目标

知識目标:理解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水解過程;理解鹽類水解的本質。

能力目标:養成由現象和事實到提出假設,分析過程尋求本質的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

情感目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 教學重點

鹽類水解的過程 ; 鹽類水解的本質。

四、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前面我們曾經學習過酸、堿、鹽三類物質。它們都是電解質,溶于水能發生電離,使溶液呈現一定的酸堿性。如,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那麼鹽溶液呢?(學生:顯中性,少數學生說不一定)

提問:檢驗溶液酸堿性最方便的方法是什麼?(學生:指示劑)

以石蕊為例,在不同溶液中分别呈現什麼顔色?(學生:石蕊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中性溶液中顯紫色)

那麼,HCl溶液、NaOH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分别顯什麼顔色?(學生:紅色、藍色)

<實驗驗證>在1mol/L的HCl溶液、N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溶液,觀察現象。對學生的回答表示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鹽溶液中呢?是不是也和大家估計一樣,是紫色?

<實驗探究>在1mol/L的Na2SO4和Na2CO3溶液中分别加入石蕊試液,觀察顔色變化,判斷溶液酸堿性。(學生:Na2SO4中為紫色,溶液顯中性;Na2CO3中顯藍色,溶液顯堿性。鹽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的。)

<提出假設>溶液顯酸性或者堿性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讨論:1、 加入了酸或者堿。

2 、加入酸性氧化物或者堿性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了對應的酸或者堿。

3、 加入的物質在水中發生其他反應生成了酸或者堿。)

<分析假設>由于隻是加入鹽,應該是第三種情況。

<本質探究>

提問:前面學習了水的電離,溶液酸堿性。用什麼物理量來描述?具體含義是什麼?(學生:用溶液的PH值表示。PH>7,溶液顯堿性,表示c(H)+<c(OH)-;PH<7,溶液顯酸性,表示c(H)+>c(OH)-;PH=7,顯中性,表示c(H)+=c(OH)- 。

實驗:用PH試紙檢驗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溶液的酸堿性。将結論與生成對應鹽的酸堿性強弱相聯系,找出規律。(學生:CH3COONa、Na2CO3溶液顯堿性,屬于強堿弱酸鹽;NH4Cl、Al2(SO4)3溶液顯酸性,屬于強酸弱堿鹽;NaCl、KNO3溶液顯中性,屬于強酸強堿鹽)

規律:強堿弱酸鹽水溶液顯堿性,

強酸弱堿鹽水溶液顯酸性,

強酸強堿鹽水溶液顯中性。

<過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先觀察CH3COONa溶于水的過程演示,然後結合下列問題進行讨論、分析。

<多媒體演示> CH3COONa溶于水的動畫。同時展示思考的問題:

(1) CH3COONa屬于哪一種電解質?電離程度怎樣?

(2) 溶液中的水能電離嗎?寫出電離方程式。在純水中,各離子濃度關系怎樣?

(3) 水的電離平衡中,改變H+濃度,會對平衡産生怎樣的影響?

(4) 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

(5) CH3COO-與H+能夠大量共存嗎?為什麼?

(6) CH3COO-與H+反應以後結合成弱電解質,溶液中c(H+)怎樣變化?如何影響水的電離平衡?

(7) 水的電離程度是增大,減小,還是不變?

(8) 根據勒沙特列原理,水的電離平衡移動以後,c(OH-)怎樣變化?c(H+)怎樣變化?最後二者大小關系如何?溶液酸堿性如何?

<分析過程>CH3COONa=CH3COO-+ Na+

H2OH++ OH—

CH3COOH

提問:離子方程式應該怎麼表示?造成溶液顯堿性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離子方程式:CH3COO-+H2OCH3COOH+OH-原因是醋酸鈉電離出的CH3COO-和水反應生成弱電解質醋酸,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c(OH—)增大,c(OH—)大于c(H+))

<引申>剛才我們讨論的是CH3COONa溶液,也就是強堿弱酸鹽溶液的酸堿性,那麼,強酸弱堿鹽又是怎樣的情況呢?下面以NH4Cl為例,大家先結合下面問題,聯系剛才的CH3COONa溶液情況進行思考,待會叫同學起來叙述整個過程。

(1) 寫出NH4Cl的電離方程式和水的電離方程式。

(2) NH4Cl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平衡?

(3) 離子結合的過程發生以後,溶液中的c(OH—)怎樣變化?水的電離平衡怎樣移動?

(4) 水的電離平衡移動,c(H+)怎樣變化?最後c(H+)、c(OH—)的相對大小怎樣?溶液酸堿性如何?

<分析過程>請一名同學叙述整個過程。另一名同學用電離方程式表示。

NH4Cl=NH4+ +Cl-

H2OOH—+H+

NH3•H2O

總反應方程式:NH4Cl+H2ONH3·H2O+HCl

提問:造成溶液顯酸性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離子反應式:NH4++H2ONH3•H2O+H+原因是氯化铵電離出的NH4+和水反應生成弱電解質氨水,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H+濃度增大,大于OH-濃度)

現在結合 (a) 和(b)兩個反應式。尋找相同點:鹽溶液能呈現一定的酸堿性的原因是什麼?(學生:鹽電離的離子能和水反應生成弱電解質,促進水的電離,使溶液中的H+和OH-濃度不相等)

探究:剛才學習的兩種鹽溶于水,水溶液都不是中性。大家對照它們各自的電離過程和溶液中存在的化學平衡,找出鹽中參加反應的關鍵離子,以及離子和水反應的實質。

總結:鹽類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