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田區召開了全區垃圾分類動員部署大會,提出了福田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的工作目标。10月24日,記者從“福田發布”第七期獲悉,福田區将于今年年底實現全區樓層撤桶,以及廚餘垃圾桶全覆蓋。此外,福田區還将打造空中業态,多渠道鍊接資本豐富空中連廊的業态水平。
A
打造中心區三大軸線 引入不同業态豐富空中連廊
10月24日,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郭智勝為大家介紹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近期工作開展情況:近年來,福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以打造灣區核心引擎“會客廳”為目标定位,重構空間布局,精雕細琢城市環境和公共空間,建成公園128個,總面積878.93公頃,公園總數和密度位于全國同類中心城區前列,156公裡綠道串聯起城區“山、林、城、海”風光,形成以香蜜公園、中心區燈光秀、景田北社區公園群、共建共治市民花田為代表的城市作品矩陣,不斷提升福田城市會客廳功能,展現了美麗福田、美好家園的一流城市中心城區風貌。
深業上城的空中連廊建成後,市民可以10分鐘直達蓮花山。接下來,福田區将謀劃串聯筆架山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等生态集群,少年宮、中心書城等文化集群和皇庭購物中心等商業集群,最大限度挖掘空間資源,發揮效能,打造沉浸自然的生态主軸、陶醉文藝的文化主軸和享受購物的時尚主軸“三大軸線”,煥發中軸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空中業态方面,福田區計劃參照明尼阿波利斯全球最大空中連廊、香港立體城市“City Without Ground”建設模式,計劃運用PPP模式運營“北中軸二層平台—市民中心南區公園—皇庭廣場及中心城屋頂平台”的大範圍空中連廊,多渠道鍊接不同資本,多途徑集聚商業人氣,引進咖啡嘉年華等各類聚集活力的活動,提升業态經營水平,構建福田中心區空中商業、文化、娛樂新生态、新地标。
B
将使用智能地埋式垃圾收集點 杜絕“髒亂臭”
為打造美麗福田美好家園,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從世界先進案例中提取淬煉街道設計關鍵要素,結合中心區實際,編制形成《福田區街道設計導則》,遵于國标,細于國标,作為福田區街道建設綱領性文件,引導中心區街道建設提檔升級。
加強對街道空間、平面、風貌、文脈梳理,留住街道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鄉愁“基因”,逐步打造具有福田特色的“一路一街”,為城市留下更多記憶,引導街道建設從“交通性道路”向“生活性街道”,從“千城一面”向“特色氣質”轉變。智能引領,在全市率先開發并投入使用智能地埋式垃圾收集點,集自動除臭、滅火、超重預警等多項先進技術于一身,杜絕傳統垃圾收集點的“髒、亂、差、臭”問題,節約大量地上空間,外觀設計清新美觀,将逐步選取具備條件街道鋪開建設,成為街邊一道靓麗風景。
此外,福田區邀請市民多元參與城市治理,共建美好家園。建立常态化公衆意見聽取機制,“開門問計”貫穿項目建設始終,讓市民多途徑多渠道充分了解項目建設信息,并對市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有針對性地納入設計方案,優化結構,使花城建設真正成為一項民生工程。2019年,選址市民中心南廣場核心區域打造“市民花田”,從規劃、選種、播種到後期養護,完全交到市民手中,人人都是“園丁”,市民廣泛參與城市治理,開創政府建設綠地的全新模式,得到社會各界一緻點贊。
未來,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還将充分挖掘潛力綠地,在家門口打造100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花園。打造綠色治理典範城區。瞄準5G技術,全面探索物聯網、雲計算、無人駕駛等技術,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城市管理功能,打造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并率先在華強北、市民中心廣場等區域試點環衛無人清掃項目;率先建成全市首個智能地埋式垃圾收集點,市政垃圾站全面采用鈎臂式垃圾壓縮機箱,環衛作業更加智能化、标準化、現代化;組建“綠色數據庫”,借助數字化手段,探索開展公園綠地、立體綠化等城市綠色空間的效能動态監控,為物管城市和共建共治共享打下堅持基礎。
C
将制定簡易 垃圾分類流程 同時對物業建榜考核
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戰、持久戰。郭智勝表示,福田區共有770個小區,将于今年年底實現全區樓層撤桶,以及廚餘垃圾桶全覆蓋。
具體而言,福田區将推出定向為市民配備便利的家庭廚餘垃圾桶,制定簡單易懂的垃圾分類和投放流程,公開垃圾收運處理方式,消除市民“前端分類,後端混收”顧慮,推出一系列獎勵措施等措施。同時,還将制作“明白卡、批評卡、笑臉卡”,督導員全部“持卡上崗”,用更有溫度、更加專業的用心督導打動市民、赢得民心,最大限度地優化分類投放的每一個環節,提高市民的主動參與率。
郭智勝坦言,本次創建垃圾分類先行示範區,可以說舉全區之力重點推進,專門成立了市、區兩級工作領導小組,福田區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黃偉任組長,全面統籌各項工作。同時還配套建立8個保障機制,每日召開視頻調度會,采取超常規的推進舉措和保障力量。此外,宣傳部、城管、各街道辦都專門成立工作專班,全天候保障創建工作。
根據城中村的特點,福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量身制定了“前期二分類、中期依托‘樓棟長’全面推廣、後期逐步設置成四分類”的方法,幫助城中村的居民短期内快速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物業服務企業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地的重要基層力量。為此,福田區創建了“紅藍黑”榜挂牌制度,評比結果将作為物業企業行業評級、參與物業管理項目招投标及申請政府資金和補助的重要條件,倒逼物業企業真正落實垃圾分類主體責任。
此外,福田區首創全鍊條智慧化監管模式。去年率先建立了生活垃圾清運綜合智能監管模式,并在紅嶺中學垃圾中轉站進行試點,達到了預期效果。本次創建工作,福田将進一步擴大智能監管範圍,綜合運用地磅稱重系統、視頻識别等技術手段,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及分類處理的“全鍊條”智能管理,有力管控垃圾收運不規範現象,同時加快對接“深圳生活垃圾分類監管系統”,實現市區兩級機制共建、數據共享、工作共促,全方位建立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監管模式。
本版采寫:福田通記者 張馨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