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靈石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于晉中市,距省會太原市150公裡。靈石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晉要道,川陝通衢”之稱,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一
首先,靈石縣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在地理位置上,靈石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晉要道,川陝通衢”之稱,距省會太原市150公裡,北臨介休市,南接霍州,東靠沁源,西連交口、孝義,有“燕冀之禦、秦蜀之經”之稱。靈石縣四周群山環繞,山巒重疊,山地和丘陵面積占90%以上。中部為汾河谷地,縣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為晉中通往晉南之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靈石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趙國、魏國都在争奪這一兵家必争之地,今山西省靈石縣一帶先屬趙國,後屬魏國。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晉中市靈石縣一帶屬太原郡這一建制。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太原市區西南汾水東岸),包括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漢朝時期,今靈石縣一帶屬西河郡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靈石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晉朝時期,該地區屬西河國(西河郡改)。南北朝時期,今靈石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靈石縣一帶屬平周縣(今縣級介休市一帶)。
三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從平周縣分出部分地區設立靈石縣。就靈石縣這一地名的由來,一種說法是隋開皇十年,隋文帝“巡幸開道,得瑞石,遂于谷口建縣,因名‘靈石’。”。另一說,相傳大禹治水在此“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唐朝建立後,靈石縣屬呂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靈石縣改河東道屬汾州。開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靈石縣屬太原府這一建制。宋至道三年(997年),靈石縣屬河東路汾州。
四
最後,公元1116年,靈石縣屬霍州。公元1123年,靈石縣屬汾州,貞佑三年(1215年)改屬霍州,一年後還屬汾州。順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靈石縣改屬霍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靈石縣屬山西承宣布政使汾州府。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靈石縣屬山西省霍州。到了1914年,靈石縣屬河東道,1928年,靈石縣直屬于山西省。1958年,靈石縣并入介休縣。1961年,恢複了靈石縣這一建制。1999年9月,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靈石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靈石縣總面積達1206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26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