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

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06:00:18

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1.内容情感判斷哀樂颠倒、詩句理解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某個詞語、句子或整首詩歌表達的思想内容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詩歌内容,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詩歌鑒賞選擇題根本選不對)1

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與思路

一、熟悉四大設誤方式

1.内容情感判斷。哀樂颠倒、詩句理解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某個詞語、句子或整首詩歌表達的思想内容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否符合詩歌内容。

【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選項】“柳梢梅萼漸分明”寫出詞人喜見之景:柳梢吐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風光。寫景如畫,不設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詞人的欣喜之情。

【對點分析】哀樂颠倒。“寫出詞人喜見之景……寄寓着詞人的欣喜之情”錯誤,這裡應是怕見春景,而不是高興看到春景。詞中所描繪的春景雖然是樂景,但體現的卻是隻身漂泊,客居建康的哀情。

2.形象畫面判斷。形象身份理解錯誤、形象特點概括不當、形象判斷失誤、形象作用分析不當、畫面描繪不當、意境概括有誤。命題人主要從歸納概括詩歌中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特征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給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誤。如果對詩句内容的理解不當,對詩歌形象的意義理解不當,不知常見意象的特點,就無法判斷出形象特征的正誤。

【原文】

數片紅霞映夕陽,攬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歎碧雲晚,上國每年春草芳。

雪過藍關寒氣薄,雁回湘浦怨聲長。

應無惆怅滄波遠,十二玉樓非我鄉。

【選項】“行人莫歎碧雲晚”是勸路上行人不要因為下第而歎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感情,使朋友體會到友誼的溫情。

【對點分析】“路上行人”錯誤,屬于身份理解不當。從詩中看,本句的“行人”應指“朋友”,而不是“路上行人”。

3.表達技巧判斷。表達技巧判斷錯誤、表達技巧的作用分析不當、相關内容聯系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詩歌使用的修辭手法、人物與景物之間的關系、景物與情感之間的關系以及詩歌的結構等角度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中涉及的有關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誤。

【原文】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觞,痛飲從來别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堕淚羊公卻姓楊。

【選項】“醉笑陪公三萬場”一句運用虛實結合、誇張的手法,寫日後詞人與友人相聚宴飲的歡快。

【對點分析】從上片的“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分析,這是詞人想象的情景,是虛寫;從“三萬”分析,該句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由此判斷,“虛實結合”是錯誤的。

4.語言特點判斷。詞語解釋錯誤、語言特色分析錯誤、語言風格分析錯誤等。命題人主要從分析詩歌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入手設計題目,要求學生判斷選項對詩歌的語言特色、語言風格等表述的正誤。學生如果對詞語的性質特征理解不清(主要為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疊詞),對句子的表達效果(例如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理解不透,就無法準确判斷詩歌的語言風格。

【原文】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選項】本詩含蓄委婉,慷慨悲壯,情真意切。首聯平靜,颔聯沉抑,頸聯歡快,尾聯深沉,起伏跌宕,盡顯真情。

【對點分析】“妻孥”“且舊居”“深知”“不忍問”“情親”“欺老病”等用詞古樸簡易,語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樸。頸聯表達了對妻兒的寬慰,談不上歡快。“含蓄委婉,慷慨悲壯”的表述錯誤,與這首詩的語言風格不符。

二、巧識客觀選擇題所設“陷阱”

常見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詩歌鑒賞的意象、意境、語言、手法、情感、主題以及文化常識等幾個要素上。設誤類型:曲解詩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題不合等。

命題人對全詩或是某一聯、某一句所表現的形象、營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1.形象、意境特點概括不當

(1)逐一比對

見到試題中對形象、意境、語言、情感的分析以後,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語意單位,一一與詩句對應着比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錯誤。涉及全詩的,還需要對全詩的内容作認真分析,以便與選項的内容進行對照。

(2)綜合比較

選項與選項進行比較,根據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命題人從表達技巧角度對詩句或詞語進行賞析,要求考生判斷賞析是否正确。

2.表達技巧确認不準确和效果分析不當

(詞句理解)命題人把詩句意思或詩句中某個詞語的意思予以解說,要求考生判斷正誤。

三、解題步驟

步驟一:通讀詩歌

從标題、作者、正文到注釋入手,全面通讀詩歌,力求做到讀懂詩歌。

步驟二:審清題幹

首先要明确賞析指向。有的是針對整首詩歌,如2018年全國新課标卷Ⅰ第14題“對這首詩的賞析”;有的是針對詩歌局部,如2017年全國新課标卷Ⅱ第14題“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其次要明确操作指向。是選擇正确的,還是選擇不正确的?是選擇一項,還是選擇兩項?有的題幹中出現“最恰當”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選項的優中選優。

步驟三:逐一比對

逐一将選項與相關詩句對照,聚焦比對,找出選項中的确切根據。

步驟四:精準排誤

通過選項與相關詩句的比對,找出詩歌賞析的錯誤項。這樣依據排除法,就能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對點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各題。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

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②,不學荊州利木奴③。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注】①柑為橘樹一種。本詩寫于作者貶官柳州時期。②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後皇嘉樹,橘徕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實;三國時荊州人李衡作宅,種柑橘千株,他臨死時叮囑兒子說:我在州裡有千頭木奴,可以足用。後果然。後世因此稱柑橘樹為“木奴”。

★1.【考點 :理解和賞析詩歌】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開篇一二句點題,首句寫種柑,點出種柑的數目,第二句寫種柑時的情景,“春來”與“城隅”點明時令和地點。

B.詩人由“憐”寫起,到“幾歲開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實”隐含的淡淡傷感,對柑橘的情感經曆了一波三折。

C.頸聯用“噴雪”形容柑樹開花,一個“聞”字把柑橘樹開花似“噴雪”與花香四溢一筆寫出,渲染出熱鬧的氛圍。

D.尾聯詩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以平緩的語調故作達觀,實際意思是感傷自己遷谪時日已久,唯恐延續到甘樹成林。

2.【考點 :分析詩歌表現手法以及思想感情】詩人在颔聯用《橘頌》及“木奴”這兩個典故的用意何在?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各題。

梅花絕句(其一)①

【宋】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②,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③

【清】汪中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注】①陸遊寫此詩時已是78歲高齡。②化身千億:化用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的詩意。③此詩是詩人離别故鄉後,從揚州回到當塗,在春寒尚厲之時所作。

★3.【考點 :理解和賞析詩歌内容】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陸詩第二句把枝頭的梅花比作雪堆,既寫出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開放的盛況。

B.陸詩前兩句寫梅,後兩句寫人,前兩句寫梅為後兩句寫人作鋪墊,後兩句雖是翻新,但詩意盎然。

C.汪詩中,“江上一枝開”一句是回過頭來描寫客館的梅花,與首句“孤館寒梅發”相照應。

D.客地梅花開放的時間與故園百花開放的時間有所不同,汪詩通過兩地的對比來表情達意。

4.【考點 :賞析詩歌思想感情】這兩首詩都描寫了梅花,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請結合詩歌内容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各題。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辛棄疾

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别,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5.【考點 :分析理解詩歌内容】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長恨複長恨,裁作短歌行”中由“長恨”而“短歌”,不僅造成形式上的對應美,更顯示出恨不得盡言而又不能不言的心态。

B.“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道出“長恨複長恨”的根本原因:南宋統治集團置國家危亡于不顧,一味地苟且偷安,本末倒置。

C.這首詞與一般的離别之詞不同,激越中顯沉穩,豪放中見沉郁,溢滿全詞的是感時撫事的悲恨和憂憤,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

D.這首詞以“恨”字為主題,語言犀利,沉雄激昂,表現了詞人對當權者的憤恨;詞人剛毅不屈的品德與憤世嫉俗的壯語貫通全篇。

6.【考點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用典是辛棄疾詩詞的一大特色,本詞多處運用典故,請任選兩例分析其用典的作用。

參考答案

1.A【解析】A項,“第二句寫種柑時的情景”錯誤,第二句寫的是柑樹成活時的景色,而非種柑樹的情景。

2.①借橘抒懷,托物言志,用屈原《橘頌》典故表明自己像屈原一樣喜愛具有美好品德象征的柑樹,與《離騷》經常借香草抒發高潔的情懷相近;

②反用“木奴”典故,表示自己種柑橘樹,并非為了謀利,表達了詩人不屈不撓的态度,不願為利屈節的高情逸緻。

【解析】颔聯“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意為:我像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李衡那樣把柑樹當作木奴來謀利。

詩人愛柑橘是因為讀“楚客”的《橘頌》引起了雅興,而不是像三國時李衡那樣,想通過種橘來發家緻富,給子孫留點财産。詩人心交古賢,寄情橘樹,悠然自得,不慕榮利,表現出一種淡泊的心地。然而透過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窺見詩人内心的波瀾。屈原當年愛橘、憐橘,認為橘樹具有“閉心自慎,終不過失”和“秉德無私”的品質,曾作頌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無私,卻遠谪炎荒,此情此心,對誰可表?隻有這些默然無言的柑橘樹,才是自己的知音。這一聯的對偶用反對而不用正對,用兩個含意完全相反的典故表達出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既做到形式上的對稱,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轉,并能引起内在的對比聯想,讀來令人感到含蓄蘊藉,意味深長。

3.D【解析】D項,“故園百花開放”錯誤,“故園花落盡”中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顯得與事實不符。

4.①陸詩描寫梅花,把對梅的癡迷淋漓盡緻地表達了出來。陸遊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想學仙人的分身術,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裡分身欣賞,這足見他對梅花的喜愛。同時陸遊借對梅花的喜愛、依戀,表現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詩描寫梅花,表達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故園梅花已落,客館梅花才開,兩相比較,表達了“哪裡都沒有家鄉好”。

【解析】①陸詩以奇思妙想與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梅花的摯愛。首句寫梅花在清晨凜洌的寒風中傲然綻放。次句寫詩人放眼四顧,樹樹梅花開遍山野,猶如山中落滿了皚皚的白雪,極為壯觀,顯示出梅花不畏嚴寒、果敢獨立的氣勢,語句耐人尋味。接着詩人以物喻人,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自身的情懷和節操的寫照。最後詩人自問何時才可化身千億,立于每一株梅樹前,仔細地欣賞着梅花的容顔呢?陸遊這裡甚至想學仙人的分身術,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裡分身欣賞,這足見他對梅花的喜愛。全詩在自己對梅花的情感上未著一字,僅在三四兩句中,用“身千億”和“一放翁”既表現了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表現出出自己孤高的情操。②汪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态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描寫梅花,表達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後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說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表現出羁旅遊子“哪裡都沒有家鄉好”的心态,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依戀之情。

5.C【解析】C項,“流露出凄楚哀怨之情”錯,雖是答别之詞,卻無常人的哀怨之氣。通觀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滿全詞的是他感時撫事的悲恨和憂憤,而一無凄楚或哀怨。

6.①“聽我楚狂聲”出自《論語》,以楚狂接輿的典故,表達了詞人抗金複國理想無人理解的悲憤。②“富貴非吾事”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以陶淵明自況,抒發了詞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

【解析】本詞第二句“何人為我楚舞”,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高祖曾經想要廢黜太子劉盈,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被呂後請張良設計阻止。漢高祖在無奈之下,隻好作罷,戚夫人因此曾向劉邦哭泣,劉邦隻能無奈地對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表現了劉邦對此事無可奈何的感情。“聽我楚狂聲?”典出《論語·微子篇》中,楚國隐士、也是狂人接輿,曾當面唱歌諷刺孔子執着于從政。疲于奔走,李白便有詩句雲:“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辛棄疾此處同時使用了這兩個典故,表現了詞人“長恨”的無可奈何,同時也表現了他不願意趨炎附勢,昧着良心屈從主和派。詞中以反問的語氣提出,造成了一種蕩氣回腸的震撼。第四句“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用《漁父》中的典故,進一步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漁父曾經告誡屈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是在勸屈原審時度勢,不妨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辛棄疾此處隻說“濯吾纓”,其實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會随波逐流,隻會堅持自己。第五句“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是用西晉張翰的典故。根據《世說新語》記載,西晉的張翰(字季鷹),為人“縱任不拘”,有人問他:“卿乃可縱适一時,獨不為身後名耶?”他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辛棄疾反用其典,同時也是抒發牢騷之意。詞人抗金的理想,一直被打壓,難以實現,所以才會發出“要什麼身後之名”的牢騷。最後一句“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典出《歸去來兮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陶淵明深感當時的混亂和黑暗,所以隐居起來,不為五鬥米折腰,辛棄疾此處表明心迹,表達此次進京,并非去追求個人私利,也不想在京城中和主和派同流合污。《列子》中,有以鷗鳥為友的記載,辛棄疾借以表達,自己甯可歸隐,也不願向主和派投降,表現出渴望歸隐和勸慰友人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