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課心不在焉、邊做作業邊玩、作業出錯率高、考試粗心等等。
通常有這些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于是有些家長給孩子找老師、請家教、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可是折騰一番後,發現沒多大用處。
為什麼沒用?原因很簡單,沒有找到孩子問題的症結所在。
一位老師讓大家猜猜,一個班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全神貫注聽講10分鐘以上?有多少人能全神貫注聽20分鐘以上?
老師的結論是,一節課40分鐘都能全神貫注聽完的學生一定是個位數,而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想不好都不可能。
對于那些在課堂上隻能專注學習10分鐘的孩子,他的學習效率隻是學霸的四分之一。課堂上都不能全神貫注地聽,到了課外班結果也是一樣的,孩子能吸收的知識量少,再增加學習時間都是徒勞的。甚至還可能讓孩子産生厭學情緒。
所以,我并不贊成課内不會,課外補。家長應該抓住問題的實質: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據專家數據調查發現:中國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孩子存在專注力不好的問題,影響了其生活和學習。
家長怎麼知道自家孩子專注力是否正常?心理學領域中專注力是通過以下四方面的典型表現來界定的:
分心:不能自始至終完成一件事,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或者看,容易走神。在完成需要持續注意的任務時有困難,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問題上。比如,上課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容易發呆、開小差等。
行為沖動:思考後發于行動,注意力容易轉移,在組織活動時存在困難且需要嚴格的監督,經常控制不住自己,遊戲中不能長久地等待。比較愛生氣、玻璃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生氣時喜歡動手。
活動過度:不能安靜地坐着,喜歡不停地走動和爬上爬下,愛說話,睡眠中無法保持安靜。
缺乏時間觀念: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對于用多長時間完成一件事缺乏意識,沒有時間緊迫感。
家長可以根據以上四個方面來看看孩子的專注力如何。
如果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差,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多做訓練,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因為它關系到孩子以後的學習。
在人的智力結構中,包含五種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注意力。注意力既是智力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還是其他幾種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基礎。
因為觀察記憶想象思維都屬于認識活動,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隻有在認識活動過程中才能形成和發展起來。而所有這些活動都要有注意力的參與。從某種意義上說,注意力的水平決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的水平。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就是專注力。
家長陪孩子多做這幾個訓練,孩子專注力更好
10歲前是孩子專注力的第 一個爆發期,家長要抓住關鍵期,專注力訓練越早越好。
給大家推薦幾個在家和孩子玩也能提升專注力的小遊戲。
一、正聽反說遊戲
家長說一個數字或者詞語,讓孩子聽到後倒着說出來。
舉個例子,家長說一組數字“56931”,當孩子聽到後,要馬上倒着說出來“13965”。
數字也可以換成詞語或者句子。家長說“大吃大喝”,孩子就說“喝大吃大”。
這個遊戲的目的是鍛煉孩子的聽覺注意力,提升聽覺記憶,同時加強孩子抗幹擾能力。
二、聽寫訓練
家長說一串數字,讓孩子快遞寫在紙上。速度越快,作用越明顯。
可以從家長的電話号碼開始,說一遍,看孩子能不能聽到之後快速地寫出來。
這個遊戲的目的是鍛煉孩子聽覺集中能力,為以後上學孩子能快速把老師講的重要知識點記在筆記本上。
三、聽動分辨訓練
孩子以後上學,需要多項配合,耳要聽清,腦要轉快,手還要跟上。
所以多做這個遊戲,能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當孩子聽到水果時舉左手,聽到動物時舉右手,聽到交通工具時拍拍手。然後家長開始讀詞語,看孩子能不能正确地做出回應。
也可以給孩子發一個口令讓孩子做動作,比如,舉起你的右手,孩子就舉起右手。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耳,孩子就按照口令執行,孩子動作做得越快,出錯越少,說明孩子的反應和協調能力越好。
這個遊戲的目的是鍛煉孩子聽覺注意力,同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以上三個小遊戲,随時都可以在家和孩子玩,有趣又不用花錢,關鍵玩得多了,對孩子的專注力提升确實有幫助。如果你覺得你家孩子專注力不好,可以平時多和孩子玩這些提升專注力的小遊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