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7:33:16

所謂華夏者,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在古代中國諸多先民眼中,衣服不僅僅用于遮羞禦寒之物,而且還關系禮儀制度,甚至上升到民族認同的高度,在曆史上的幾次華夷之辨中,服飾亦是一個重點。

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宋代邢昺對于孔子這句話在《論語注疏》一書中解釋道,衣衿向左,謂之左衽,夷狄之人被發左衽。

漢服中左衽右衽是何含義,為何在孔子看來事關民族認同?古代中國曆代王朝,主流的漢服又是否都是右衽?咱們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都經曆了幾次改革?

大家好,我是青衫彈史,本期咱們來說說咱們的傳統服飾,漢服背後承載的文化基因!本文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才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

孔子畫像

01 孔子的右祍

為什麼孔子會對漢服有着右祍情結,或者尊崇孔子的儒家學派普遍都有着如此情結,遍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其他學派都沒有儒家這樣的積極倡導。為何孔子會執着于漢服的左右祍問題?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2

第一章:孔子的右祍

其實這個問題從各個學派的主張之中,便可窺得一二。以老莊學說為代表的道家主張漢服應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注:出自《道德經》),墨家學派則是提倡: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注:出自《墨子》)。道家說道法自然,随心順意,墨家談節用尚用,不可過分繁複。看起來兩大學派其實對于漢服的左右祍問題其實是一種包容的态度。

可是到了儒家這裡,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注:出自《論語》)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飾之也。(注:出自《荀子》),由此看出儒家已然将衣冠上升到禮儀層面, 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是一整套禮儀制度,乃至國家統治秩序。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3

大明衣冠圖志

孔子最為核心的主張在于仁,在政治上的表現則是克己複禮,恢複周禮,而恰好漢民族的服章制度的創立時期恰好伴随着周王朝的建立而形成,随着周王朝的分封擴張而向四周傳播,中原各國作為周王室分封的諸侯,自然是遵循着這一套制度在運轉,戰國七雄之中唯一一個可能并不遵循這一套運作模式的便是楚國,楚王,我蠻夷也,僭越稱王的時候,便是與中原文化割裂之時,但是随着楚國争霸大業的持續推進,與中原的交流日益加深,楚人已與中原無異!

武王伐纣,牧野大勝,建周立國。武王推翻大邑商的過程中,大量的部落加入其中,周朝雖然建立,但是如何區分遠近親疏,确立周天子的權威呢?

為了穩定統治階級内部秩序,周王朝在周公的主持下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及相應的禮樂、冠服制度,自此漢民族服飾的基本框架被确立。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4

西周等級制度

02 西周冠服制度

天子、諸侯、卿大夫等統治階層所穿的冕服。是西周冠服制度中最為核心的内容。冕服分為冕冠、冕服、配飾三部分組成,冕服一般采用上玄衣下纁裳的基本形制,上着玄色是為未明之天,下配淺紅表黃昏之地,人立其中,一套冕服集齊天地人三才元素,處處體現着古代中國先民天地人和諧一體的理念。

冕服一般作為正式場合的穿着服飾,比如祭祀或者慶典,那麼一般場合下周朝又定下了怎樣的規矩?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5

第二章:西周冠服制度

根據考證,西周時期的一般性服飾主要包括深衣、玄端、袍、襦、裘等,深衣在西周乃至春秋戰國都廣為流傳,上衣與下裳連為一體,交領右衽,續祍鈎邊,根據下擺又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所謂續祍鈎邊,意思是在下裳的右祍上用斜裁的裁片進行縫接出一個斜三角形狀,在穿的時候則圍向後繞于腰間,并且用腰帶紮上。

這種深衣,備受春秋時期的儒家所推崇,認為深衣袖圓似規、領方如矩、背後垂直如繩、下擺開衩似權,符合儒家所提倡的規矩繩權衡等5種原理。

周公确定下的冠服制度伴随着周王朝的衰落,也走到沒落的分叉點,特别是東周初年,犬戎攻破周都鎬京,中原四方戎狄蠻夷劫掠周邊,将華夏諸族的生存空間壓縮到一城一池間,道路不通,文明傳承幾近斷絕。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6

漢代皇帝冕服

孔子生活的時代距離這一場浩劫過去的時間并不遙遠,雖然華夏族群沒有滅族的危機,然而那一場劫難的印象仍舊深深地刻入一個時代的烙印,周邊四夷的威脅并未完全解除。所以我們理解孔子的右祍需要結合孔子所處的時代具體分析。

很多朋友将近代中國的衰落歸結于儒家思想的統治,其實這就很片面,不可否認自明清以來,儒家思想是走入了歧途,陷入了僵化之中, 可是我們也要看到,在曆次漢民族危機之中,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和樸素的民族觀念,将漢民族捏合成為一個整體,保存火種,待合适時機便可天下燎原!

而儒家樸素的民族觀念,便是從漢服的左右祍開始的,向左還是向右,有時候并不隻是方向問題,可能還關系到民族的認同感。當五胡亂華、中原闆蕩之際,身着同一款式服飾、尊崇同一種文化的人相遇之時,一種名為民族的種子終于迎來破土之機!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7

西周末年局勢

03 漢服改革運動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儒家學說掌握政治話語權,漢服的右祍成為主流認知,那麼各個朝代的主流漢服是否都是右祍呢?漢服又經曆了怎樣的改革?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8

唐代婦女服飾

通過研究我認為漢服在中國古代曆史上主要有4次改革運動,分别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漢帝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大唐帝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大爆發的一個時期,社會變革引發政治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服飾文化上的變革,一方面由于整個社會在生産力上的進步帶動了農業、紡織業的進步,紡織技術、染料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另一方面戰國時代列國之間争霸加劇,戰争的殘酷性逼迫着參戰軍人改變軍裝,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便是一個典型代表,傳統的上衣下賞被淘汰,更為方便的褲子流行于社會之中。

大漢400年統治,不僅僅恢複了始皇帝廢除的冕服制度,更是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發展出更為豐富的冠服制度。冠就有冕冠、長冠、通天冠、進賢冠等等十數種,貴族戴冠百姓着巾,漢代葛巾、林宗巾等各種頭巾樣式層出不窮,同時這個巾也是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中起義軍的标志之一!衣服上袍褲襦裙也得到了極大的完善和改良。

漢朝時期,絲綢之路開通,與西域各國的交流頻繁,漢民族在汲取他族的營養下不斷創新,發展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服飾文化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9

絲綢之路

第三次改革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中原淪陷,北方各地在異族的統治下長達200多年的時間,胡漢雜居,沖突不可避免,融合更是大勢所趨。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族主動融入漢文化之中,但是此時的漢民族畢竟勢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更大的影響。孝文帝曾下令,全國百姓着漢服,然而結果卻是大相徑庭,反而是漢人之中主動穿起北方遊牧民族服裝的居多,原因便是遊牧民族的服飾更利于勞作。在時間這位最好的催化劑影響下,最終漢服、胡服已是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此時的南方漢家朝廷在幹啥?玄而上學和佛教思想的影響下,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清談玄學,在放浪形骸之中美其名曰解放個性,褒衣博帶下的衣袖翩翩,羽化登仙之姿成為了這些人的鐘情之物。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0

北魏孝文帝

第四次改革發生在唐朝,所謂盛唐氣象,大唐的強盛是從裡到外的全方位強盛,大唐的長安城更是國際性大都市,彙聚着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各式各樣的文化在此交彙。唐朝男子身穿圓領袍衫,頭戴幞頭,女子或上穿窄袖下罩長裙,腰系長帶,肩披帔帛,腳踏高頭,盡顯雍容華貴!或是身披袒胸明衣、下套搖曳高腰長裙,憑添幾分妩媚。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1

唐代婦女服飾

其實自孔子之後,儒家在漢服左右祍的問題上并未深究,唯一可能糾結這一點的朝代便是東晉小朝廷了,中原淪陷,衣冠南渡,隻能靠着過往的輝煌維持驕傲的内心。中原王朝勢弱時,漢服被迫接受來自異族的改良,當中原王朝強盛之時,海納百川的開放又使得漢服主動融入了各種文化豐富其内涵。因開放而強大,因強大而自信,因自信而多姿多彩!

曆朝曆代的漢服其實都不盡相同,上到冠冕,下到鞋履,内襯中衣,外罩紗袍,襦裙襖裙,深衣襕衫,笄钗步搖,各有各的特色,如周之深衣冕服,漢之冠巾袍褲,從褒衣博帶的魏晉風度過渡到富麗堂皇的隋唐氣度,兩宋典雅清秀,蒙元明朗大方,上采周漢下取唐宋的明朝,集曆代之大成,端莊大方又華美豔麗,最後清王朝則是在精美繁複上獨樹一幟。

至于孔子堅持的右祍,其實也變得不那麼重要,特别是自五胡亂華之後,中原淪入異族之手,文化幾近斷絕,人命賤如狗,穿衣哪裡還管左右祍,吃飽穿暖才是最樸素的期盼。等到隋文帝複漢家江山之時,民族融合的大勢早已形成時代的浪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左右祍重要嗎?不重要!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2

大明衣冠

04 終章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3

終章

服飾,最原始的功能在于保暖,在之後增加了遮羞的功能,随着階級分化,人們追求服飾上華麗的同時,也根據服飾的華麗程度開始劃分等級。當某些特定時刻,如春秋如東晉南北朝,服飾又充當起一個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在今人看來完全不理解的左右祍問題,也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認同,可是當我們身處那個時代,又仿佛豁然開朗。

可是服飾最終還是要褪去政治的外衣,回歸到保暖遮羞這個最原始的功能上來。今人所穿漢服與古人之漢服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但這都是漢服呀!借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在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這本身就是漢服不斷發展的必然,也是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生命不息的根源所在!穿漢服,要穿舒适,更要穿得美,如此才能對得起華夏服章之美的千年傳統!

當然,民衆私下所穿之漢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創新改良,但是作為面向大衆的影視作品,我認為還是應該更為考究一點,拍攝的影視劇特别是古裝,應當穿着符合這個時代的着裝,不僅僅追求表面的華麗,更要保證内在文化的傳承,因為往往在某個時代,服裝問題不僅僅是左右祍的方向問題,更是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認同,其背後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時代烙印,一個文明的精神内核!

漢服文化博大精深,以上僅僅是冰山一角,欲知此中樂趣,不妨親身一試~

本文由青衫彈史原創,全文4000字,感謝您的閱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榮幸~

右衽與左衽的哪個不屬于漢服(漢服中的左右衽為何關系到民族認同)14

點贊收藏、關注贊賞,鞠躬感謝!

本文圖源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

1. 《中國服飾簡史》

2.《中國古代服飾圖史》

3.《大明衣冠圖志》

4.《漢民族傳統服裝之“右衽”》

5. 《論孔子“被發左衽”說》

6. 《我國古代尊右卑左制俗與衣着左右衽》

7.《左衽,右衽_這不是一個形式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