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05:01:36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麼)1

相較于第二次世界大戰被人們所熟知,其實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烈。當時全球有6000多萬士兵參與了這場戰争,一場戰役動辄就會出現百萬級的傷亡,而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場各大國之間的利益沖突呢?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麼)2

1871年,普法戰争結束,德國北部聯邦與德國南部各州結盟組成了德意志帝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德國大力發展工業和經濟,并與奧匈帝國與意大利建立了聯盟。此時法國與俄羅斯帝國結盟,簽署了互不侵犯的秘密協定,同時大英帝國擔心德國軍隊的崛起,更确切地說是其海軍的崛起,于是向法國與俄羅斯靠攏,組成了協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在巴爾幹半島,奧匈帝國吞并了波斯尼亞和黑塞格維納,這讓鄰國塞爾維亞很不高興,因為塞爾維亞夢想有一天統一南斯拉夫人民。這個矛盾點吸引了俄羅斯,俄羅斯在外交上與塞爾維亞建立同盟。

1914年6月29日,一名年輕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在薩拉熱窩謀殺了奧地利的王位繼承人和他的妻子,奧匈帝國指責塞爾維亞組織了這次襲擊。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着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争。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美國等國。原屬同盟國的意大利在開始保持中立,但考慮到利害關系最後也加入到協約國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混亂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麼)3

德軍一開始的計劃是從北方進攻集中在東部的法軍。為此,德國入侵比利時和盧森堡,打破了兩國在沖突中的中立立場。法國,英國和比利時軍隊被迫撤退,由于擔心巴黎被占領,法國政府遷往波爾多,但德國軍隊并沒有在巴黎停留,繼續追趕法國軍隊。但在追擊的過程中,德國軍隊的側翼受到巴黎軍隊的攻擊,迫使他們不得不向北撤退,德國最初的計劃失敗。

接下來德國的新目标是接管戰略港口,從加萊來敦考克和博洛尼亞,削減英國的供給。實力較弱的比利時軍隊無法抵抗德國的進攻,于是在伊斯爾平原打開閘門将堤岸淹沒。随着德國軍隊停止前進,前線形成了700公裡戰壕,從北海一直延伸到瑞士。西部前線穩定後,德國把軍隊派往東部去緩解奧匈帝國抵抗俄國進攻的壓力。

經過一番猶豫,奧斯曼帝國決定在戰争中支持德國。這創造了幾個新的前線,一個在高加索,另一個在西奈,目的是反對英國在埃及的攝政,同時控制蘇伊士運河。為了削弱奧斯曼帝國,英國支持阿拉伯叛亂,承諾他們在解放的土地上獨立。

最後意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希望獲得新的領土。在亞洲,日本發動了對德戰争,奪取了德國在太平洋和中國的殖民地。在非洲,德國殖民地遭到法國,英國和比利時軍隊的突襲。在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與同盟帝國并肩作戰,塞爾維亞在兩條戰線上受到攻擊,很快就被入侵了。

戰局接近尾聲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間及原因(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是什麼)4

在戰争中雙方都有大量的人員傷亡。在戰壕裡從戰鬥中幸存下來的士兵被迫生活在惡劣的條件下,泥土,害蟲,老鼠和腐爛屍體的氣味考驗着他們的神經。

春天,法國開始了叛亂,後來被鎮壓。德國人也厭倦了僵局,他們開始專注于經濟戰線上的戰争上,并派遣潛艇到大西洋擊沉前往英國的各種船隻,包括商業船隻。因戰争而疲憊不堪的俄羅斯有170多萬軍事傷亡,前線和公衆的士氣處于最低點。随後發生了一場短暫的革命,推翻了沙皇的政權。

在俄國,第二次革命讓布爾什維克得以掌權,他們立即與中央帝國簽署了停火協議,德國在俄羅斯的前線戰事得到控制後便将軍隊集中在西方。随後德國在西線的戰鬥中取得了突破,越來越接近巴黎,但是德軍南下的速度太快了,法國軍隊反擊并瓦解了德國軍隊的防禦,德國士兵在恐慌中撤退到北方。從這一刻起,協約國在各條戰線上開始處于優勢地位。此時德國國内,反叛者和革命浪潮迫使皇帝退位,并允許簽署停戰協定,這标志着這場造成1800萬人死亡的大戰結束。

1919年6月28日,和平條約在凡爾賽簽署,德國代表沒有被邀請。德國及其盟國必須對戰争造成的損失承擔全部責任,而且必須給予巨額賠償。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解體。

與二戰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邪惡與正義之分,隻是各大帝國之間的權利遊戲。但是在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戰争災難的同時,也帶動了全世界在科技上的進步,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這也算是對人類的一點補償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