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教 本命年

道教 本命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0:08:40

【說年解歲】

年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的節日,算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正主兒”,但什麼叫“年”呢?

“年”是時間概念,也是計時單位,《爾雅·釋天》記錄了上古對它的稱呼:“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先民直到周代,才确定了“年”的稱呼,而“歲”與“載”也一直存在于我們的文化之中,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這位“正主兒”的幾個“分身”——“年”、“歲”、“載”。

一、“年”與“過年”——人間正道還是吃

我們說到“年”,總會想到故事裡那個被吓跑的怪獸,其實,從文字來看,“年”不但不可怕,而且還讓我們流口水。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1

《說文·禾部》:“年,谷熟也。”時間的流逝與谷物成熟有什麼關系呢?孫炎解釋《爾雅》說:“取禾一熟也。”古時農業水平低下,谷物大約一年一熟,因此用來計時。

不過谷物雖然準時,卻不一定豐收,《谷梁傳》釋“有年”為“五谷皆孰”,可見“年”算是農業生活中的大喜事,這一點也反映在古文字形中: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2

甲文、金文、小篆:年

雖然小篆構字“年”為形聲,但甲金文中“年”皆為會意字,能看出“人”背負“禾”的情态——甲文“禾”遠大于“人”寄寓着對嘉谷豐成的期望;而金文中的“人”似在跑動,說不出的歡脫,無不表現着先民對于農業的深厚情感。情感歸情感,我們今天可以用“年”稱呼這個好吃的節日還要感謝同為“吃貨”的周人。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3

周是典型的農業人群,周朝的始祖後稷是堯時的農師,其母姜嫄為有邰氏,乃是神農氏姜姓部落的一支,而《詩經·大雅》中兩篇周族史詩《生民》、《公劉》都稱頌先祖開荒種地、授民樹藝的事迹,可謂對土地愛得深沉。或許因為重視,周人同時也是上古最熱愛吃喝的族群——他們至禮要吃喝,“庭實旅百”是把各種菜品陳列待客的大禮,莊公二十二年傳曰:“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晉文公也因受此禮而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他們祭祀要吃喝,《禮記·郊特牲》載“殷人尚聲,周人尚臭”,周人認為美酒與食物的香氣最能取悅天神,所以在祭祀時還有模拟神明吃喝的做法;他們治理國家也要吃喝,《禮記·王制》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飨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周人之前,幾代祭祀供品各有各的講究,而周人覺得都不夠,要一起來!比較起來,燕禮有吃有喝,飨禮不吃不喝,食禮隻吃不喝,周禮綜而合之,豈不美哉?

周人戰勝了在吃喝上樸素的殷人,将自己最重視的“年”定位計時單位後,年“谷孰”的本義就由“稔”字承擔,而段玉裁注釋“稔之言饪也”,正是造就了豐收之後吃吃吃的完美循環——吃貨們年夜飯吃得香可不要忘了給年定名的周人呀。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4

二、“歲”與“除歲”——新歲是啥君知否

前面提到,周代的“年”在夏時稱為“歲”。《說文·步部》:“歲,木星也。”為何木星恰與計量一年時間的單位“重名”呢?許君又有言:“閱曆二十八宿,宣遍陰陽,十二月一次。”這段解釋是為木星紀年正名,但其中涉及很多古天文術語,不搞懂這些,可弄不清“歲”的來曆。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5

古人觀天授時,日升日落,月相圓缺便是一天一月的标志。随着計時長度的變化,參照系也不斷推廣,計日以地球自身,計月以地月系統,若要紀年便需放眼星辰大海——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的運動,在“黃道”附近選擇了二十八個恒星群作為标志,稱為“二十八宿”,還将二十八宿差不多十二等分,稱為“十二次”。經過長期觀測,古人發現木星周天恰巧約十二年——在地上看就是一年經過一“次”,故以之紀年。所謂“越曆二十八宿”、“十二月一次”就是在描述木星的黃道運行特點——“歲”之制字亦與此有關: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6

甲文、金文、小篆:歲

對于難以造字的星星,古人借用與“歲”古音相同的“戉”進行記錄,後來又加上了表意的“步”——到小篆構形中就定為“從步戌聲”的形聲字了。

對此,段玉裁有精當的解釋:“歲”“越”疊韻,歲星紀年以木星跨越一“次”為兩年之交;“歲”字從“步”,行星運行于天,步其常道,故五星也稱“五步”,歲星周天,遍曆二十八宿,這便是按照歲星可以紀年的特點造的“歲”字。

但是“歲”東行于天,與由東向西排列的十二次恰好相反,用“歲”紀年于理不順。生猛的古人很快造出了一顆西行于地的星星——“太歲”——與之相配并為太歲十二次分别命名,又以十二地支對應十二次,加上北鬥計月的鬥建,建立起了中國傳統的曆法體系。

《離騷》雲“攝提貞于孟陬兮”即是以太歲為稱,實際上就是寅年寅月,對應歲星紀年則為“歲在星紀,鬥建寅”。光看文字估計諸位已經暈頭轉向,小喵為此準備了圖示,一起學習學習吧: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7

“歲”與“太歲”相配圖(陸宗達先生《說文解字通論》160)

這便是神奇的“歲”星紀年法,年年歲歲下來,人們或許已想不到“歲”遠在天涯,隻知道那個離開天宮、潛入凡塵歲數之“歲”了,但這也将它“跨越”的能力融入了每個人生命的年輪。

經過已經差不多離題的說解,想必大家也了解到“歲”與“年”相區别的重要特征——它更偏向指稱一個時間阈限,也就是新舊兩年交替之際。

“爆竹聲中一歲除”,“歲”是天時交易更新之時,也是最能牽動中國人深思的時刻,歲時交際,新年伊始,而自己的身世又是幾許沉浮?是“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的不遇獨歸,是“玉關西望堪腸斷,況複明朝是歲除”的邊塞苦寒,也是“衰翁歲除夜,對酒思悠然”的賦閑獨坐——或許年關是恍然跨過的,但又将在何時跨過舊的自己呢?

不過向來“新桃換舊符”,“歲”的度過也總有新年新氣象的期許,“除歲”的不如意留在去年,“賀歲”走向新年才是常态。“歲”之一字,包容了傳統時間觀念中無數複雜情感,現在再看看“新歲”,是否又多了幾分感觸?

三、“載”與“複載”——萬象日新還又新

《說文·車部》:“載,乘也。”“載”的本義是“負載”,這與“一年”毫無關系,那我們為何用“載”稱年呢?“載”、“哉”、“才”古音相近,“哉”和“才”同源,後來都假借為“載”。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8

甲文、金文、小篆:才

《說文·才部》:“才,艸木之初也。”朱駿聲曰:“引申為本始之義,又引申為僅暫之義。”《書·武成》傳:“哉,始也。”《詩·文王》箋:“哉,始也。”《爾雅·釋诂》:“哉,始也。”從訓釋中可以證明“才”與“哉”的同源關系。

而在“初始”引申的“一年時間”意義上,“載”的出現很早——《書·堯典》曰:“朕在位七十載。”《舜典》曰:“五載一巡守。”都是例子。在《爾雅》“唐虞曰載”下,注釋說“載”的命名“取物終更始”,也就是說“載”同時包含“終結”與“開始”。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9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10

金文、小篆:哉

“開始”來源于“才”很好理解,那“終結”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哉”。《說文·口部》:“哉,言之間也。”“哉”的本義是說話時表示間歇地虛詞,段玉裁對此解釋,認為“言之間”不隻是句中,而且包括了句末,即一句話的完結是第二句話的開始,也就是這兩句話的中間。

所以哉也就有了“若哉生明”、“初哉首基”的用法,訓釋為“初始”——“凡竟(完結)即為始”,亦即“哉”表達了完結也是開始的觀念。這種觀念由“載”繼承,又因為它符合“年”時間周而複始的特點,于是用來指稱“一年”。

道教 本命年(道教文化恭賀新年)11

雖然“載”沒有什麼特别突出的故事,但它或許是計量一年時間單位更名過程的一條主線——夏曰歲,木星周天十二年,輪回不止;商曰祀,此四時祀已訖,彼四時祀方興;周曰年,樹藝稼穑,葉落歸根,今年正孕育着來年的豐收——物終更始,循環往複,正是萬物歸一的樸素辯證,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樂觀源泉。這下理解小喵為什麼更喜歡“載複一載”了吧?

好吃的“年”、超越的“歲”與周圓的“載”,便是我們的生活軌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