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6 21:54:02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保養純潔的精神)1

一、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内心的主宰,那麼外在事物不管多大限度地滿足他的需求,他的人生都很難有幸福可言,因為内心存在主宰,才有正确感知生命且平衡外在事物的能力。

在《後漢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安貧樂道,恬于進取,三輔諸儒莫不慕。”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貧富和仁義之間,如果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甯可忍受外在物質的貧苦也不願放棄内心的仁義。

擁有外在的物質并不是壞事,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外在的物質都是生活的重要基礎,但是正是因為物質所體現的重要性,才導緻很多人在無形之中颠倒了物質與生命之間的平衡關系,在一味忽略内心仁義的同時,過分地追求外在的物質生活。

最後不僅僅不能靠物質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生活,反而活成了物質的傀儡,在物質存在于生命的得失過程中活的痛苦不堪。

就像《道德經》之中所說: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這就是内心力量缺失所造成的遺憾和苦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不僅會在事物的得失之間彷徨徘徊,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正心正念,那麼他也并不具備抓住擁有物質的機會,甚至當世俗層面上的機會擺在他的面前時,他依然不能把握,甚至也不曾察覺。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保養純潔的精神)2

這一點不能從人生的一時得失之中去看,要從相對長遠的眼光去審視其中的得失存在,甚至可以綿延到自己後輩幾代人之中,反之,隻有具備深藏于内心的正确智慧與信仰之後,才能在兩者的驅使下,得到正确的結果。

因為能夠支撐一個人變得更好的根本,一定是深藏于内心的厚道與智慧。

有一個老生常談的智慧典故,能夠很恰當地說明這一點,那就是與孫叔敖有關的事情。

在春秋期間,楚國令尹孫叔敖因為功勞卓著,非常受楚莊王器重,但是他品行依舊簡樸,莊王幾次想封地給他,都推辭不受。

後來孫叔敖病重之時,就囑托自己的兒子孫安說:“我死後你就回鄉下種地,千萬不要做官,如果大王非賞賜你東西,你就要那一塊沒人要的寝丘之地。”

而寝丘之地位于楚越之間,地方十分偏僻,而且名字也非常不好,寓意為鬼地,不管在什麼時代,這樣一種不祥之地是不被人重視的。

後來孫叔敖去世之後,楚莊王果然封孫安為大夫,并且賞賜給他封地,孫安就依照孫叔敖的囑托,要了寝丘之地。

輾轉數年之後,按照慣例,一般大臣獲取的封地都會在兩代之後改封給其他功臣,但是寝丘之地則因為太過偏遠,以至于被朝廷遺忘,所以孫叔敖的子孫十幾代人都擁有這塊地,也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保養純潔的精神)3

二、

真正能讓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家族安身立命,甚至平安富貴的根本,其實就是取決于内在的智慧,也是自己人生的核心主宰。

而這個核心也必然含有超越世俗功利層面的信仰,隻有用高于世俗的智慧去應對世俗,才能在世俗變化之間活得平安祥和,使自身具有在世間安身立命的資本。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說: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非常寬廣,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覺心胸坦蕩開朗。追求個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狹窄,剛一跻身于此,就發現眼前布滿荊棘泥濘,導緻寸步難行。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抛?

在世俗之中,大多數人也都是活在名利之中,名利在無形之中仿佛已經成了世俗之人毋庸置疑的信仰,總祈求這種世俗的信仰能滿足所有生命的需求。

但是遺憾的是,如果一個人太過分重視外在名利物質的同時,必然會因為自己錯誤的執着心,使自己做出急功近利的事情,這也是一個人由本心欲念生出錯誤念頭的過程,最終導緻的必然是一個糟糕的結果。

就好像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欲望的驅使下做出違反道德或者違反法律的事情,在以錯誤行為傷害他人的同時,最終也自食惡果,即便自己沒有遇見這個錯誤所帶來的懲罰,他的後輩子孫也依然需要為這潛移默化中的業障付出代價。

所以對于一個人來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甚至是知道如何通過擅長的事物去追求自己所需要的,并不一定真的重要,因為能夠讓你的人生變好的并不一定是你所擅長的和你認為自身所需要的。

真正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恰恰是世俗的觀念中輕易忽略的,是那些潛藏于靈魂深處最純淨的東西。

能夠适當地從自己擅長的和期待的眼光中逃離出來,當下或許是一種失去,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去看,或許才是真正的得到。

淮南子講的是哪家的思想(保養純潔的精神)4

就像《淮南子》之中有一句話說:是故聖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

意思就是說:因此聖人要在内部修治根本,而不在外部粉飾末節,保養他的内心精神,熄滅他的智巧;寂靜無聲地依循規律,就沒有什麼辦不成;淡泊的好像不加治理而沒有什麼不能治理的。

所謂“去除他的智巧”,就是去除外在追求世俗名利的心思;所謂“保養他的内心精神”,就是保養那個輕易被我們所忽略的仁德之心。

隻有富養了自己厚重的靈魂,才有可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人生。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