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是至交好友:文征明和唐寅年紀相差無幾,又同在蘇州(蘇州城基本是相當于吳縣範圍,古代的一個城池并不如現在的城市這麼大,占地面積也并不大,明代蘇州城大約也就是14.2平方公裡),天時地得使得兩者年輕時交往甚密,互相交流學習,風格互相影響,因為兩者的書畫風格也有相近之處,所以他們之間有些作品都能看到風格互相影響的痕迹。
做為吳門畫派的的主要活動地:蘇州來說,兩者相距不遠,而蘇州當時的文人之間交流也是非常頻繁,也形成了固定的時間相聚。所以唐寅和文征明,兩者文風和畫風會有互相影響,唐寅受過文征明沈周點拔也不足為奇,文征明受唐寅老師周臣點拔也應該會存在的。但是這卻不能認為兩者是師兄弟關系 。
兩者友誼曾經出現裂痕:文征明在唐寅科場失意後,做為知己及诤友、摯友寫信勸他性格收斂些也是一個正常的選擇。唐伯虎當年性格也确實很有個性,年少輕浮,居然大為惱怒回信給文征明絕交,在絕交達10幾年之後後唐寅才主動又寫信與文征明重修于好。
唐寅雖然到了中晚年性格收斂,但是他年少輕浮付出的代價是很昂貴,比如交友不慎,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其後半生的窮困潦倒,有些人生之路走錯了,一步錯就是步步錯。
明四家的之間巧合:四大家,卻存在很奇妙的巧合,比如沈周和文征明都是活到80多歲,在古代這是高壽了,文征明的性格和其老師沈周的性格是很相似的,而且沈周很接地氣,也非常寬厚,史料記載“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而且對于諸多好友和弟子,對年輕的後輩人才也是盡提攜指點之力。而唐伯虎和仇英卻隻活了50多歲,50多數做為書畫家來說,正是創作的最高峰時間,兩個天才卻在這個歲數去世,不得不說是非常的遺憾也是中國書畫界的損失。
沈周 盆菊幽賞圖
文征明和唐寅兩者的家庭背景:至于家族背景文征明和唐伯虎少時均是中産階層,文征明父親最高做到知府的中層官員,唐伯父親則是在蘇州經商按照現代意義來說應該屬于中産階級。
所以兩者的起點都是差不多,可惜的是唐伯虎應該稱為豪爽過度,揮霍過度,從他《與文征明書》可以看出,他原來自比魯仲連(戰國末期說客,助田單複興齊國義不帝秦,說趙、魏兩國聯合抗秦)和朱家(秦漢時期遊俠)。
他卻沒有魯仲連那種施展舞台的機會,雖因俠義心腸而效仿朱家超過自己能力去救濟他人,可謂道德高尚的楷模,但是我卻認為這并不值得提倡,人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衣食無憂,家人同樣也需要生活和生存的,保證家人自己生活所需再去盡最大能力去救濟,才是兩全其美的之舉!
論到生活的坎坷和命運軌迹,明四家的:文征明和唐寅兩者命運則是對比非常明顯,也許正好佐證了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吧。在唐寅《與文征明書》中可以看出其描述:
文征明科舉七次不中,唐寅第一次鄉試就是第一名,所以稱為唐解元。一個是科舉不得志,一個是科場春風得意。文征明屢敗屢戰,唐伯虎年輕時性格輕狂輕浮,他的天賦确實非常高,非常有才華,恃才傲物确實是正常的,但他就錯在:輕浮輕狂誰年輕都有過,物極必反,如果不加節制和收斂最終就會毀了自己。唐伯虎這個性格這也是導緻他的後半生的貧困潦倒的必然性吧。子嗣除了一女和過繼嗣子外,後代也基本無存了,其後代對比文征明來說屬于稀松平常之輩。
明 文征明 吳中勝概圖
除了客觀原因,他一年之内盡失父母、妻子、兒子、妹妹的也着實悲涼,備受打擊,從其《與文征明書》中可以看出其自述:“計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颉颃婆娑,皆欲以功名名世。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蹑踵而沒,喪車屢駕,黃口嗷嗷,加仆之跌宕無羁,不問生産,何有何亡,付之談笑。鳴琴在室,坐客常滿,而亦能慷慨然諾,周人之急。嘗自謂布衣之俠,私甚厚魯連先生與朱家二人,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願赉門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嘗此士也。”
唐寅 行書七律傳
意思是:回憶我年少時,在屠夫和酒家那些人中間厮混,在刀和血中長大 。後來得到我友您的提攜,人世間上下求索,都是想以功名命世。然而人生不幸頻生變故,哀事禍亂不請自來,父母妻子,接連去世,丢下幼兒,嗷嗷待哺。再加上我一貫自由懶散,不善理家,家中有什麼缺什麼,隻當是玩笑。雖然如此,我家裡還是天天鼓樂不斷,坐客常滿,我還是能慷慨允諾,周濟别人的危難。曾處稱是百姓中的豪俠,背地裡佩服魯仲連和朱家這樣的豪傑,以為他們說一句話足以扭轉乾坤,施舍一點好處足以庇護人。我甯願送出門下一奴仆,來紀念這世上不曾出現過這樣的人士。
唐寅 秋菊圖題字
生活潦倒之困頓之極,同樣在《與文征明書》寫道:”嗟乎吾卿!仆幸同心于執事者,于茲十五年矣!錦帶縣髦,迨于今日,瀝膽濯肝,明何嘗負朋友?又何嘗畏鬼神?茲所經由,慘毒萬狀。眉目改觀,愧色滿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納;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當戶而噬。反視室中,甂瓯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長物。西風鳴枯,蕭然羁客;嗟嗟咄咄,計無所出。将春掇桑椹,秋有橡實,餘者不迨,則寄口浮屠,日願一餐,蓋不謀其夕也。“
文征明 品茶圖
意思是:唉,我的好友!你我一同共事,至今十五年了!當個小官到今日,肝膽相照,在明處那有負過朋友?在暗中何嘗怕過鬼神?這次的經曆,慘毒萬狀。弄的我面目全非,愧色滿面。衣裳破得不敢扯一下,鞋子缺一隻也是不能穿的了;坐在書案前的是奴仆書僮;夫妻反目成了仇人;舊時養的兇猛的狗,見我歸來竟然守着門要咬我。回看室中,壇壇罐罐破爛一地;除了幾件衣服鞋子之外,再沒有什麼多餘家夥。西風吹枯葉,一派蕭瑟中勉強留客;心慌意亂,一點辦法也沒有。隻好打算春天撿點桑椹,秋來采點橡實用來充饑了,實在還不夠,就到寺院去化點吃的。一日但願有一餐,實在不敢去想晚上吃什麼呀。
文征明 狂草 《草書詩卷》
而反觀文征明,性格寬厚,8歲還不能開口說話,天賦比起唐寅卻是差強人意的,但是其卻是後天非常努力,屬于大器晚成型,當然也有個好父親,其父親在其這種情況卻有”他日必成大器“的信心。他的性格寬厚耿介,即使别人有錯,他也是溫和的指出,而不是以聲色俱厲的方式批評指責。其一生傳授的弟子桃李滿天下,實際他在同時期是不如唐寅的人氣高的,正是他有衆多弟子,同時為人處世也相對忠厚寬容,而且著書也相對很多,影響比唐寅更為深遠,所以後來文征明的人氣則是超越了唐寅。
唐寅《杏花茅屋圖》
文征明不但高壽,教育子孫也有一套的,他的兩個兒子和侄子都是在書畫界占據一席之地的,包括他的孫子、曾孫同樣是同代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的玄孫女文椒是中國畫史上少的女畫家,其曾孫文震孟則是文采斐然,不但狀元及第,最高官職是禮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即使到了清初其子孫在畫壇也出了兩位名家!也許應了那句對聯:“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語出蘇轼的《三槐堂銘》),實際縱觀曆代傳世很久的有底蘊的書香門第都是驗證了這個對聯的真理性。
文征明還同長子應摯友一同勾摹過《真賞齋帖》,窮家族全力及兩個兒子,經過兩代人努力曆時二十四年制成12卷《停雲館帖》,名列明代私刻法帖之冠。藝術價值是非常巨大的。
兩者命運如此不同,唐寅是才華橫溢,天賦很高,卻是窮困潦倒,唯有在去世之後其弟弟過繼給唐寅的子嗣一個;文征明則是大器晚成,子孫滿堂,其中不乏出色之輩,兩者差異如此之大,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