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中國曆史上,雖然隻有短短的15年,但是它确實是一個威震四海的大秦帝國,它的大不隻是看得見的萬裡長城,也不隻是如今我們看不見的阿房宮。秦始皇留給後人的不隻是這些實物,而是流傳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這些政治制度對後世又有着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是流傳兩千多年的“皇帝”這個稱号,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建立了“獨資”的大秦帝國,對最高統治者的名稱也需要進一步确定,那麼秦王嬴政召集群臣讨論,我嬴政該用一個怎樣的名号?
顯然“王”這個稱号是不恰當了;群臣經過商議讨論之後,認為秦王功高五帝,堪比三皇,于是一緻認同用三皇之首“泰皇”的稱号。然而秦王嬴政聽後并不滿意,于是他決定将三皇五帝的“三”和“五”去掉,用皇帝這個稱号最為恰當,于是這個“皇帝”的稱号流傳了兩千多年。
稱号确定下來了,制度也得确定下來,大一統後,秦始皇面臨的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然而在戰國時期,各國占領的地盤在今天看來相當于一個省那麼大小,各諸侯國地理條件不同風俗各異,秦始皇如何去構建自己的帝國呢?
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能夠制約三公九卿的不是最高的法律,而是無所不統的皇帝;地方實行郡縣制,郡縣所有的官吏必須由中央下發任命,這樣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權,有利于皇帝的專制。然而戰亂多年,民心的歸附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難解決的,秦始皇在這方面又做了三件事: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是統一車輛兩個輪子之間的尺寸,目的是為了統一天下的道路,以便于全國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書同文:全國各地都要用當時最流行的小篆書寫。由于各地地方的方言不同,有時候交流起來不方便,那麼就可以寫下來;行同倫:它是一種道德标準,也是對大秦帝國對朝廷的認同,朝廷的官員必須效忠于朝廷,人民必須聽從官員。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三句話卻不是秦始皇發明的,也不是李斯給他出的主意,而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提出的。戰國時期的孟子就提出“天下将定于一”,荀子也曾說過“四海之内若一家”。儒家學者都看到一個問題,也在呼喚一個理念——全國大一統,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統一全國的竟然是蠻荒之地的秦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