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家庭教育研究30多年,學習和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願與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今天交流分享的話題是:如何讓小孩子遠離手機
随着手機的普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又出現了新矛盾新問題。比如,我家孫兒3歲多了,從一歲半起對手機的癡迷程度就讓人驚歎,隻要一閑下來就跟大人搶手機,嚷着看手機,拿不到手機看就哭就鬧就撒潑,真讓人鬧心。
大家都知道,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幼兒看手機的危害太大了。影響視力:手機屏幕小,色彩度高,如果孩子長時間盯着手機看,容易造成近視,嚴重會導緻寶寶出現視網膜脫落;影響頸椎和骨骼發育:孩子正在長身體,骨骼還沒有發育好,長期低頭看手機會使頸椎受損,而且還會出現坐姿不良、彎腰駝背的現象;影響大腦發育:長期玩手機身體處于嚴重透支狀态,自然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手機本身也存在着輻射,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影響人際關系及溝通:孩子沉迷于網絡的虛拟世界,不跟小朋友出去玩,也不願意和朋友、家人交流,長此以往造成孩子溝通障礙,容易形成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影響學習:較之于智能手機中集聲、光、影為一體的畫面,書本顯得枯燥多了,久而久之孩子會對書本産生的厭倦,導緻學習成績的下降。
為此,我學習、借鑒、探讨、總結了如下4種方法,行之有效,可讓孩子少看手機,遠離手機。如果你正在為無法戒除孩子的手機瘾而一籌莫展,那就不妨試試吧。
1、強制法。這是大家平常都用的方法,就是孩子要玩手機時家長起初堅決不答應孩子的要求,或哄或打或罵或吓唬,但最終狠不下心來看孩子哭鬧,心腸軟了妥協了也就遂孩子願了。這樣的做法治标不治本,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家長一定要“狠”下心,堅決不給孩子手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任Ta去哭去鬧吧。期間大人一言不發,隻給點水喝,或擦拭一下眼淚。哭鬧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停下來,但Ta心裡就會形成這樣的意識,再哭再鬧也沒有用的,大人手機絕不會給的。如此反複多次,孩子沒指望得到手機了,也就漸漸斷了玩手機的念頭了。
2、 時間限制法。絕對杜絕孩子看手機,也不太現實。因為像我手機上下載的小紅書、兒歌多多等軟件,其中有許多豐富、科學、非常适合孩子觀看的内容,認字、識數、兒歌、古詩詞、小故事,認識物品,等等,既可讓孩子學習語言,增長知識,還可提高觀察想象能力,開發智力。所以可讓孩子适當看看,但要嚴格控制時間,每天1一2次每次10—15分鐘左右。并且一定要有附加條件,比如給孩子講清楚,隻有聽話或做好某件事或完成某項任務才可以看,規定時間到必須停下來。
3、地點轉移法。孩子玩手機,一般會在自己家裡。鑒此,家長盡量帶孩子外出,到戶外活動場地,到大自然中去,于盡情嬉笑玩耍中,于欣賞風光美景中,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忘卻玩手機了。
4、注意力轉移法。孩子玩手機,一般是閑着無聊。家長要想法讓孩子動起來,忙起來。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親子遊戲;讓孩子搭積木;用橡皮泥做手工;讀兒童書籍;彈琴、唱歌、跳舞、畫畫、寫字、做科普實驗,等等。孩子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玩手機呢。
5、家長以身作則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盡量不看手機,不要刺激孩子玩手機的欲望,即使放不下手機,也要跟孩子說明是在手機上進行學習,完成工作任務,而不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在手機上無休止地打遊戲呢。
内容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哦[作揖][作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