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的瓜?道德經圖(局部) 張爽日前,詩人、畫家張爽在北京東郊點點齋舉辦了繪畫個展“迹”這個原本打算在春季舉行的展覽,因疫情緣故延遲到了秋季這個收獲的時節遠離大都市的喧嚣,這個名為“點點齋”的農家小院綠樹環繞,被布置成展廳形式,衆多詩人、畫家好友聚會于此,觀賞張爽在北京和日本東京的水墨寫生作品,以及2018年至2019年完成的《道德經圖》《臨書譜》《圓明園詩社》其中,《道德經圖》一共81張,裝裱為9本冊頁;《臨書譜》是約12米的書法長卷;《圓明園詩社》是2米多高的水墨,是張爽繼創作詩人食指的肖像之後,又一幅向詩人緻敬的作品這3件作品,也是張爽把傳統中國畫、書法中的語言和方法運用到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嘗試,共同具有一種詩性特征此外,“點點齋”亦被畫家納入筆下,展于架上,現場與畫作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種人在畫中的奇妙觀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張爽的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經圖(局部) 張爽
日前,詩人、畫家張爽在北京東郊點點齋舉辦了繪畫個展“迹”。這個原本打算在春季舉行的展覽,因疫情緣故延遲到了秋季這個收獲的時節。遠離大都市的喧嚣,這個名為“點點齋”的農家小院綠樹環繞,被布置成展廳形式,衆多詩人、畫家好友聚會于此,觀賞張爽在北京和日本東京的水墨寫生作品,以及2018年至2019年完成的《道德經圖》《臨書譜》《圓明園詩社》。其中,《道德經圖》一共81張,裝裱為9本冊頁;《臨書譜》是約12米的書法長卷;《圓明園詩社》是2米多高的水墨,是張爽繼創作詩人食指的肖像之後,又一幅向詩人緻敬的作品。這3件作品,也是張爽把傳統中國畫、書法中的語言和方法運用到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嘗試,共同具有一種詩性特征。此外,“點點齋”亦被畫家納入筆下,展于架上,現場與畫作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種人在畫中的奇妙觀感。
張爽的身份是多重的,寫詩、編劇、畫油畫、做版畫、揮灑水墨……因此詩書畫在張爽的作品中自然相通。張爽曾為詩人食指畫像,曆時8年。她說,她曾經看到過食指年輕時的照片,英俊潇灑,可是她畫的食指不但不英俊潇灑,還有某種命運帶給他的畸變和狂熱。作為朋友,張爽和食指有過多次交流,讀他的詩,聽朋友講他的故事,食指也教張爽寫詩的原則和技巧。給食指畫像,張爽說肖像部分很快就畫好了,可是人物的前景和背景怎麼設定,她卻費了很大功夫。她想畫出食指的命運,在畫裡表達出詩歌的立場。
本次展出的《道德經圖》頗受好評。張爽從2016年底開始創作這個作品,潛意識裡是要排解失去母親的痛苦。這組作品中她選擇小幅水墨,以“一點點”的創作化解心頭的悲傷,“就像通向心髒的一個疙瘩一點點揉開了,創作和書寫讓我心裡踏實”。策展人李野夫在解讀這些作品時說,張爽筆下的水墨與彩墨,幾乎用單純而微妙的各色皴點和墨點代替了人們習慣看到的傳統的皴法,使畫面安詳優雅而斑斓。畫面中觀者幾乎看不到習慣的水墨視覺,但可以感到一種洪荒蒼茫之後的溫暖氣息,也是張爽作為詩人、畫家一種獨特的探索,她以自己所理解的水墨精神,重返傳統的林泉高緻。
在策展人、編劇一可眼中,張爽是一位個性鮮明、獨特的藝術家,她的藝術以對自己不怠的修養要求為創作建構,并以詩人般的獨立創作立場進行創作,她幾乎是以寫現代詩的方式進行繪畫的具體工作,建構起一個詩歌與繪畫、修養與技藝互為支撐的藝術關系。這其中,《道德經圖》記錄了她建構的過程。從《道德經圖》中能看到張爽對傳統的理解,這就是從中國傳統皴法中延伸、發展出來的彩墨皴點,以及書法、繪畫、印章的布置,乃至其裝裱展陳的方式,都體現出對傳統的緻敬,但其精神内核卻是嶄新的。張爽作為一位當代詩人,其畫作也表現出一種詩性:新詩寫作脫離固定的形式,追捕心靈之事,張爽的每一幅畫作,都是一首詩歌,一首對心靈世界探索的詩。賞閱《道德經圖》,不是按照《道德經》内文的邏輯,而是閱讀一本詩集,一個人精心安排的一系列的心靈表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中國藝術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