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

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3:45:36

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9月1日消息,中國嫦娥三号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分析推測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岩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嫦娥三号探測再獲新成果)1

嫦娥三号在探測中有哪些科學發現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9月1日消息,中國嫦娥三号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分析推測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岩流。

2013年實施的嫦娥三号任務實現中國首次月球軟着陸,并開展巡視探測。目前,嫦娥三号已落月2453天,現處于“退役”狀态(長管階段),着陸器部分科學載荷仍在工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袁悅鋒博士後、朱培民教授和肖龍教授,聯合長江大學、甯波财經大學等合作者,通過分析嫦娥三号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托遜紀熔岩流具有多期性,并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先前研究認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托遜紀月海物質(Em)僅僅由一期厚熔岩流形成。近些年,通過攝影測量、隕石坑大小頻率分布以及隕石坑穿透深度等方法,科學家們發現月球雨海北部Em厚度變化較大,推測在某些區域可能存在不可見的熔岩流。

袁悅鋒等人的研究對LPR通道一的淺層數據進行重新處理,在10米-40米的深度範圍内發現了水平向的連續性強能量反射,與50多米深的雨海紀頂層反射較為類似。科學家們将雷達數據沿測線重新投影,再根據強弱反射可以識别出層狀界面,表明在嫦娥三号着陸區下面應該存在多層愛拉托遜紀火山岩。

研究結果表明,探測區域内Em層厚度平均值約為8米-12米,與雨海南部年輕Em單元熔岩流剖面厚度接近。這些厚度值也與某些天坑壁上保留的沉積物厚度相一緻,由此推測位于雨海北部第一期愛拉托遜紀熔岩流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期薄熔岩流。

科學家們根據模型可知,這三期Em熔岩流均來自西南方向,由此推斷Em發源地,Eular撞擊坑中應該存在多次火山作用,并間歇性地産生熔岩流。目前還需要更多地質證據來約束這些年輕熔岩流的來源。(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