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9 05:18:56

因為供3個繼女讀大學、讀研究生,一個大半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李享知,莫名成為了網友議論的焦點。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

很多人說他傻,這麼費心費力地培養3個繼女,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自己親生的3個兒女卻都隻讀完初中,一個個在外打工。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

也有人覺得他别有用心,隻是看上去傻,實際上不但給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繼女也會感激他的辛勞,日後成為他的指望和依靠。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3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4

然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李享知本人真的有這麼複雜嗎?先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999年。

1

1999年清明節前後的一天,家住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廣發鄉的李享知,和往常一樣,從地裡幹完農活後,疲憊又開心地朝家中走去。

他滿心以為迎接自己的會是妻子李水英熱情的笑臉,和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飯菜,不料人還沒走近家門,就遠遠看到妻子抹着眼淚朝自己走來。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5

李享知心下正納悶着,再定睛一看,妻子身後還跟着三個人,一個老人和兩個小姑娘。霎時間,李享知明白過來,來人應該就是妻子和前夫生下的兩個女兒李小玲、李小玉,以及她們的爺爺。

雙方碰完面打完招呼,氣氛陷入短暫的沉默,李享知看到對面的老人滿臉尴尬,自己的妻子欲言又止,隻好自己主動出聲詢問:“是遇到什麼困難事了嗎?”

老人這才吞吞吐吐地說道:“唉,要不是真的沒辦法了,我也不想厚着臉皮來麻煩你們……都怪我那個不争氣的兒子,向來不務正業、好吃懶做也就罷了,誰知現在還迷上了賭博,家裡沒錢給他賭,他幹脆連孩子讀書都不讓了,飯錢也拿不出,兩個孩子每天吃也吃不飽,還擔驚受怕的,我實在是看她們可憐,又沒有别的辦法了……”

老人一邊說着,一邊擡起袖子擦拭眼淚。而一旁的妻子,更是滿臉的心疼和糾結,她明明心疼極了這兩個孩子,卻又無法自作主張留下她們,隻能默不作聲、一遍遍擦去眼淚。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6

李享知再把視線投向那兩個瘦瘦小小的姑娘,兩張巴掌大的小臉,都是同樣的蠟黃,兩個人緊緊地并肩站着,身形單薄得仿佛随便一陣風都能把她們吹倒。

誰能忍心拒絕這樣可憐的兩個孩子呢?李享知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但家中的困難也明明白白地擺在面前,阻止他幹脆利落地說出那個“好”字。

李享知的生活處境并不寬裕,早年妻子病逝,留下他獨自拉扯三個孩子,還要照顧自己聾啞的大哥,生活也隻是勉強過得去。1993年,經人介紹,他認識了離異、獨自帶着小女兒李冬冬生活的李水英。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7

這樣子半路組成的家庭,隻是讓兩個無依無靠的苦命人彼此做了個伴,至于生活壓力,依舊大得驚人,哪有餘力再來撫養兩個小孩呢?

正在犯愁之際,剛好小女兒李冬冬放學回家,一看到自己的兩個親姐姐站在那裡,李冬冬便想也不想地站了過去。

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後,李冬冬便和兩個姐姐一起可憐巴巴地望着李享知。也許是看到李享知眼裡藏不住的憐愛和猶豫,李冬冬忍不住小聲哀求道:“爸爸……”

這一聲“爸爸”,幾乎把李享知的心都喊碎了,他的内心瞬間湧起一股沖動——先養下這兩個女兒再說!哪怕生活再難,肩上的擔子再重,他也必須扛起這個任務。當初既然選擇了和李水英結成夫妻,那她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女兒,他不可能不管!

李享知把滿腦子的顧慮先丢到一邊,走上前去,一把摟住那三個可憐的孩子。他在心底告訴自己,從今天起,這個家正式從7口之家擴充為9口之家。

而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時刻,大繼女李小玲的心底亦是久久難以平靜。她不敢相信,自己和妹妹的人生,就這樣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救贖。

在此之前,因為父母離異,母親的離開,導緻李小玲和李小玉突然失去了父母的管教,被村裡的孩子喊做“野孩子”,并受盡他們的欺負。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8

但最讓姐妹倆心寒的,還是親生父親的冷漠與殘酷。盡管她們已經非常聽話懂事,學習也從不讓人操心,但生父還是會因為自己打牌輸錢,肆意打罵她們,打耳光、罰跪、用竹掃把她們身上抽打出一身血痕……而比這些更疼的,是在心靈上留下的抹不去的傷痕。

李小玲曾一度覺得,自己會長成一個内心充滿仇恨的人,但李享知的出現,以及後面對她們三姐妹的付出與關愛,讓她們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9

以至于多年以後,李小玲在一篇贊頌父愛的文章裡深情地感歎道:“當時我們隻感覺人生得救了一般!如果沒有父親,我和妹妹絕對不可能正常地長大,至于上大學、讀研究生、到國外留學,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

多養兩個孩子,就連答應的過程都那麼艱難,更别提落在李享知肩上,那種實打實的壓力。

妻子向來身體不好,還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膝蓋腫起來能有大腿那麼粗,幾乎幹不了什麼農活,隻能在家操持家務,負責養豬養雞之類的。

一家9口的生存壓力,就這樣全壓在了李享知的肩頭,但是光吃飽還不夠,6個孩子讀書的問題還得解決。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0

李享知硬着頭皮大緻算了一筆賬,6個孩子一年的學雜費加起來将近6000元,這就已經是家裡一整年的收入了。可書又必須要讀,李享知隻能拼命壓縮家裡的開支,并盡最大的努力去幹活,艱難地撐起這一大家子的生活。

因為自己原就是鄉裡的農技員,本事過硬,又能吃苦,于是李享知幹脆一人包下12畝土地,用來種水稻、花生、紅薯、玉米之類的農作物。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1

每天天不亮,李享知就摸黑出門了,中途隻留給自己短短的空閑時間回家吃早午飯。遇到“雙搶”的時候,常常忙到晚上9點多才能吃上晚飯。

家裡因為嚴格節流,一家人常常隻吃簡單的紅薯拌飯過活,一個月才敢開一次葷,但說是開葷,也不過是撿市場上最便宜的豬頭肉來上一兩。

眼見李享知的日子苦成這樣,同村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勸他:“你經濟這麼困難,能把幾個孩子收留下來,就已經夠大義了,至于她們讀不讀書,我看就算了。你也可以減少一些開支,減輕一些負擔。”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2

一開始,李享知對這種說辭總是不以為意。但聽多了,心理也悄悄起過變化,家裡的壓力的确需要有人分擔,但他卻舍不得讓任何一個孩子辍學回家幹活。

思來想去,李享知隻能把這些念頭都化作一聲聲歎息,并在心裡下定決心:“我要麼就不收留,既然決定留下,我就是做牛做馬,也要供她們讀好書。”

本來,這些孩子也都很懂事,在放學、放假時都會主動幫忙幹點家務事和農活,但李享知卻告訴他們,任何事情都沒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他還專門定下一條“家規”,每個孩子隻要讀到初二就不許再幹活了,隻許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3

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李享知也不曾在學習方面苦了孩子,隻要是買學習相關用品,李享知總是二話不說就掏錢,為此幾年都不肯給自己買新衣服。有次妻子偷偷買來布料想給他做一件新衣服,他卻執意把布料退了回去,把這些錢省給孩子們的學費。

三個繼女嘴上不說,卻都默默把李享知的苦心和付出都看在眼裡。她們和父親一樣,從不亂花家裡的每一分錢,不要求買一件新衣服,總是穿親戚朋友送來的舊衣服。

高中時,李享知給女兒們每人每月100元的夥食費,但李小玲和李小玉卻還是堅持省吃儉用,兩姐妹常常在食堂分吃一盤蔬菜,每到月底還能省下三分之一的錢。

也許是童年的坎坷,造就了三個繼女不服輸的性格,她們争相苦讀,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上大學後,三個孩子更是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來負擔自己的學業與生活,不給父母添一點麻煩和壓力。

3

除了保障三個繼女的學習之外,李享知給予她們的,還有她們最最渴望的父愛,以及一個完整、溫馨的家。

和生父的冷酷不同,李享知從不打罵孩子,他對六個孩子一視同仁,都很少對他們說重話。即便有哪個孩子犯了錯,他也總是耐心地給他們講道理,講故事來開導。

可能這在其他孩子看來沒有什麼,但在三姐妹心裡,這種對待無疑是一種無可比拟的療愈,讓她們懂得了被愛的滋味,以及深深的感恩。

有一次,妻子李水英的腳痛發作,剛好又碰上給大繼女李小玲送生活費的日子,李享知隻好停下半天的農活,趕到學校裡給她送錢。他把李小玲喊到教室門口,從自己破破爛爛的褲兜裡掏出唯一的一張100元遞給她,簡單交代了幾句話,就匆忙趕回家幹活。

回到教室後,李小玲迎上周圍同學們探究的目光,隻好紅着臉解釋:我父親來得太急了,衣服也沒換,穿着幹農活的衣服就出門了。

但她心裡卻分明清楚,其實李享知身上穿的那套洗得發白、綴滿補丁的衣服,已經是他最體面的一身行頭了。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4

這種讓李小玲感動的時刻,遠不止一次地發生在她的求學時期。

她還記得,三姐妹都在嘉禾縣廣發鄉中學讀初中時,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她們都沒有帶傘,李享知也是丢下農活,走了七八裡路到學校給她們送傘。

回到家後,三姐妹隻是打濕了褲腳,而李享知的全身上下都濕透了,當晚就發起了燒。可他還是硬撐着,既不肯去醫院打針,又放不下地裡的農活,結果一場病拖了半個月都沒有好全。

2008年初,郴州遭遇冰災時,小女兒李冬冬正在郴州的一所學校複讀。李享知關心心切,給她打去幾通電話,總也聯系不上她。

一整晚輾轉難眠,次日早上6點,李享知就出門坐車,想趕緊去學校見女兒。但由于冰災,從廣發鄉到嘉禾的客車停運了,李享知隻好步行20多裡路去到嘉禾縣,又花300塊攔下一輛小車,這才于當天下午2點趕到李冬冬的學校。

而此時的李冬冬,正一個人困守在學校。這兩天,她眼巴巴看着同學們一個個被家人接走,自己卻連家裡人都聯系不上,隻好吃了兩天冰冷的食物度日。

最最絕望之時,父親卻如同天神一般降臨,李冬冬連詫異都來不及,心底的委屈和害怕就先一步爆發了,抱着李享知就大哭起來。

回去的路比來時更難走,李享知用稻草捆着兩人的鞋子,牽着女兒的手,一步步穩穩地走回了家。李冬冬至今仍清晰記得,盡管那時的自己臉痛得生疼,心裡卻是前所未有的暖。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5

那一年,因為花掉了300塊的車錢,導緻家裡過年都買不起五斤肉了。但李享知卻告訴孩子們,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

如果說,是李享知的堅持和擔當,讓三姐妹樹立起讀書的信念,最終成就了她們的夢想,改變了她們的人生;那李享知樂觀的精神,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他從不多說什麼,卻用行動引領着孩子們的成長,指引她們走上更好的人生道路,成長為更好的人。

4

雖然李享知做了大半輩子農民,但卻不是毫無學曆,他是如假包換的高中文憑。1975年高中畢業的他,曾在村裡當過文書、村主任、副村主任,鄉鎮人大代表。

他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不僅這樣教導孩子,更在艱苦的農作之餘,保留了看書看報的習慣,并且對三個繼女的前途,也做過細緻的規劃和設想。

在他看來,大繼女簡單踏實,适合學醫,而且她母親身體不好,将來也好有個照應;二女兒細緻入微,高高大大,身體好,思想政治覺悟高,上軍校最合适;小女兒活潑開朗,可以從事教育工作。

綜合自己的考量,以及父親的建議,三個繼女最後的升學方向雖然沒有完全按父親的設想來,但都很成器。

2004年,大繼女李小玲先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湘潭大學,2010年又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2005年,二女兒李小玉考取了武漢大學外語系,2010年又考取美國林肯大學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

2008年,小女兒李冬冬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後就讀于母校的在職研究生。

看到女兒一個個出落得這麼優秀,李享知甚感欣慰,同時也不甘落後。2011年,52歲的李享知參加了招考,從200多人中脫穎而出,考取了鄉農技站站長一職。

他用自己的行動,再次告訴自己的孩子們,“我這個年紀尚能如此,年輕人,就更應該不怕曆練。”

而三個繼女的後續發展,也再次向爸爸證明了她們的努力。

李小玲考入了事業單位,做了一名公務員。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6

李小玉留在美國發展,現在是矽谷軟件工程師。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7

而李冬冬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嶽陽一中成為了一名教師。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8

但也正是因為三個繼女的出類拔萃,被記者寫成新聞後,李享知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質疑他:“為什麼把繼女教得那麼好,親生兒女卻隻讀完初中?”

殊不知,這個問題也曾是李享知的心病,困擾了他許多年。當年,他确實供着六個孩子讀書,但親生女兒和兩個兒子,偏偏都不是讀書的材料,于是都隻讀完初中就辍學了。

眼看着繼女和三個親生兒女的文化差距越來越大,李享知的心裡難免也有過悔恨,他也曾翻來覆去地想:如果不是供着這麼多孩子讀書,那他的三個親生兒女哪怕學習再差,也能一直供到高一點的學曆。

尤其是看到三個親生兒女早早外出打工、做生意的種種辛苦,李享知内心備受折磨。他總是忍不住說:當年要是讓你們多讀幾年書就好了,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19

但親生的三個孩子,卻都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李享知,他們并不怪他。

大女兒李海英說,小時候有段時間确實有恨過父親,娶了一個帶這麼多孩子的後媽,害得全家人飯都吃不飽,但後來這種心情,又被父親的善良和慈愛所融化。她曾問父親為什麼要撫養三個沒有血緣的妹妹,父親告訴她,這種一種責任和義務,而且,每個能讀書的孩子都需要被支持和鼓勵。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0

得知李享知竟然藏有這麼多年的心病後,李海英忍不住哭着告訴父親:她從來都知道他沒有厚此薄彼,對于所有孩子上學的事都是一視同仁,隻是她和弟弟實在讀不進,不是那塊材料,這個也沒辦法改變。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1

而在李享知被大批網友罵他太傻時,李海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發聲:“我們6個兄弟姐妹相親相愛,跟親生的沒有區别,我一點都不覺得爸爸傻。”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2

至于兩個親生兒子,雖然都在廣州做生意,平時沒空回來,卻也都心系着李享知在老家的生活,他們共同出錢,為李享知建了一座兩層樓房。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3

于是漸漸地,李享知的心結也一點點打開,即便被網友質疑,他也能坦然回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造化,如果我那三個孩子他們當年願意讀書,堅持想讀,我無論如何也會供下去的。”

現在的李享知,膝下的六個孩子各有各的出息,也都成家立業,各自過着屬于自己的生活,但彼此之間的感情卻始終親密如初、聯絡不斷。

90後農村女子13年生7個娃(1999年湖南農民養三個繼女)24

去年年中,三個繼女還相約一起回到老家,和李享知團聚一堂,共同回憶童年往事,感慨當年李享知的三個親生兒女,如父親一樣心疼她們姐妹三人,還背着大人,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她們買包子吃。

而李享知的大兒子有了孩子後,繼女李小玉哪怕無法親自趕到,也心情熱烈地從美國寄回奶粉。

說到底,親情,可能是這世上最難定義的一種感情。它可以很複雜,又可以很純粹。

它從來不應該隻用血緣來判定親疏,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在親情之中,獲得愛,也懂得回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