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英語啟蒙的媽媽們,經常感慨的,可能就是這麼兩件事:第一,孩子的英語怎麼進步這麼快!第二,我學了這麼多年英語,怎麼連孩子都趕不上!
我們這一代人,十幾年如一日的背單詞、啃語法,讀得費勁,說得磕巴,以考試為目标在學,一旦不用考試,學過的東西就忘了。
不過,當我說“我們這一代人”時,得把自己排除在外。說句也許會招人讨厭的實話,我從來沒有覺得學英語有多費勁,或者枯燥。高分考入北外,成為國際廣播電台的首席英語主播,再到頂級國際會議的同傳;英語好,是我一路“打怪升級”的利器。
申辦冬奧,為副總理帶隊的代表團做同傳
按一般思維,這些履曆背後,一定隐藏着無數的努力和痛苦。但事實是,努力肯定有,痛苦則不存在,至少,從學語言的角度來講,我從沒覺得痛苦,沒覺得難。
這并不是因為我有多麼強的語言天賦。年少輕狂時真以為是這樣,閱曆多了之後早就乖乖承認自己是普通人。而且,我的記性還挺差。要比背單詞,絕對比不過好多人。那為什麼我學英語時沒有這麼難?回頭細想,我才發現:原來,我也是用習得的方式學的英語呀!
電台直播機房的回憶 電台直播機房的回憶
群裡總是有很多家長感歎英語難學,沒搭上語言習得的高速列車,被耽誤了。今天我就來開啟回憶的閘門,回顧一下自己學英語的過程。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大多數人覺得英語難學,是因為不得法。習得,并不隻是小孩子的專利。
一顆興趣的種子
我們這撥70、80後,基本都是上了初一才開始學英語。比起大家,我接觸英語的時間确實更早。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學生時代學俄語的母親,開始自學英語。為了練朗讀,她會在睡前讀英文童話給我聽,邊讀邊翻譯成中文。
具體讀了哪些故事,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印象最深的是,平時嚴厲的母親,在讀故事時,會流露出少見的溫柔。所以,我也對英語一直有種親近感。
這種短期輸入,從習得角度講,不會有多少實際用處,也積累不下什麼單詞,但是,聽說讀寫的順序,是走對了,我确實是從“聽”開始接觸英語的。而且,這也讓我對英語形成了正面印象,在心裡種下了一顆興趣的種子。
所以現在,我在做講座和答疑時,也都告訴家長,别把英語啟蒙當成教孩子學英語,當成功課。培養和保持孩子的興趣,比檢查他們學到了多少内容,更為重要。
逮到什麼,就聽什麼
我們現在知道,走語言習得的路,第一步是要大量聽。不過在我學英語的年代,并沒有大量聽的條件,沒有英劇美劇,電視上放的,也都是譯制片。我也從來沒有主動找過什麼聽力材料。所幸80年代,中國的學英語熱,萌芽了,電視裡、廣播裡,都有語言教學節目。我媽幾乎不讓我看電視,但教學節目除外,她自己要看,也讓我看。
最早是一檔叫《跟我學》的節目,英文是Follow Me。英國人拍的,我到現在還記得片頭裡,一個外國人沖着鏡頭一笑,然後跑上樓梯的場景。能記得這節目的,都和我一樣,是老阿姨中的戰鬥機了
不過,《跟我學》熱播的年代,我還在上小學,什麼都不懂,純粹是瞎看。換到現在,應該可以對标“磨耳朵”,作用有限。
等我上了中學,正式開始學英語,剛好趕上《走遍美國》被引入中國。更加輕松的場景,連貫的劇情,讓沒怎麼看過電視劇的我,覺得這節目簡直像電視劇一樣好看耶!
還有一檔讓我在聽力上受益匪淺的廣播節目,叫《星期日廣播英語》。印象中,節目裡不光教語言,還涉及英美文化,聽着也很有趣味。不過,所有這些節目,我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和聽,沒買過教材,更不會記單詞,沒有任何刻意練習的成分。
現在想來,其實這就是泛聽。不讀、不練、不記,聽懂就行。
大量閱讀積累
現在學英語的孩子,有各種繪本、分級讀物、動畫片、英劇美劇可供選擇。比起來,我當時在聽這部分,量是不夠的。不過,真正稱得上大量的,是課外閱讀。我本來就比較喜歡閱讀,中文英文都喜歡,尤其喜歡看故事和小說。把家中為數不多的中文小說看完後,我就盯上了我媽的英文書,有教材,有科普類的書,也有簡寫本的小說。我從中挑相對有趣的、看得懂的來讀。《新概念英語》的第一、二冊,就是被我這麼當消遣讀物看完的,還看得津津有味。
也許你會感歎:這是多麼好學的精神啊!其實,對我來說,這并非好學,而更像是一個饞貓,在冰箱裡搜羅好吃的的過程。因為,我完完全全是從興趣出發,找喜歡的内容看,找能湊合看懂的書來看。注意,是湊合看懂。以我的水平,當時好多書都看得一知半解。不懂的地方就跳過去,懂的、好看的,就看下來,太難了,就換一本書。
我們家,每年會逛兩次書市,書市上有很多打折書,其中也有不少經典英文小說。自從發現了英文小說這個寶藏,我的閱讀癖就一發不可收拾。剛開始隻能讀懂簡寫本,後來覺得看得不過瘾,就開始看原版。也沒有人告訴我該先看什麼後看什麼,就這麼一本一本讀下去。到了高二時,已經可以看《簡愛》、《荊棘鳥》這樣的原版書了。工作之後我發現,國際台圖書館裡的英文小說,我幾乎都讀過,不免生出些沾沾自喜。
當然,這都是純野生閱讀,看不懂的就大段跳過去,遇到生詞就根據上下文猜意思,實在猜不出來,或者同樣的生詞,出現次數太多了,再去查字典。這樣雖然偷懶,但是我查過的詞,就能記住,而且知道怎麼用,所以,也算是懶人有懶招了。
嚴謹的英文老師可能會皺眉頭,覺得我這樣囫囵吞棗式的閱讀,浪費了經典,但其實,有精有泛才是合理的閱讀,而且克拉申、吉姆·崔利斯這樣的專家,反而認為泛讀比課上精讀更重要。
以讀代說,自說自話
現在,如果有家長問我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語,我都會回答說,在中國做不到類母語的口語環境,除了一對一外教之外,最好的辦法是以讀代說。其實,我在學英語時,也是這麼做的。在國内沒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那就盡量讀英語。我平時讀到的東西,隻要生詞不是太多,并且内容自己喜歡,都會盡量朗讀出來。當時,沒有人讓我這麼去讀,我就是覺得讀出來似乎很好聽,而且會去模仿電視裡外國人說英語,覺得好玩。
另一個,我覺得有用的練口語方法,是“自說自話”。如果說在閱讀上,我是無意中走對了大量泛讀的路,那口語就是在有意識鍛煉自己。反正自己說給自己聽,也沒人來糾錯,沒有壓力。最開始,隻能說些初級的話題,喜歡吃什麼,喜歡看什麼樣的書,慢慢地就可以表達一些簡單見解。上大學進入英語專業後,老師讓同學們結成語伴(language partners)練口語,我才知道,原來我早已經跟自己結成語伴很多年了(突然有種精分的既視感)。
Emma老覺得自己玩着玩着就學會了英語,其實老母親我也是這樣學英語的,隻不過,起步比她晚了很多年,并且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罷了。
英語學習并沒有多神秘,大量輸入可理解的内容、激發孩子的興趣,不斷積累就可以。 如果你感覺,在帶娃啟蒙的過程中,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提高了。那恭喜你,也體驗到了用習得方式學英語的妙處!
最後,大家不妨來波回憶殺,想想你是怎麼學英文的?現在,孩子又是怎麼學的,到底應該怎麼來學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