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在生活中不讀書的笑話

在生活中不讀書的笑話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5 04:54:53

開卷有益,為你解惑處世哲學,關注我,了解淺談妙語。

在生活中不讀書的笑話(牛頭不對馬嘴淺談讀書)1

古時候的讀書人受到科舉制的侵害,迷信書本,因學習古人,學習中犯的生吞活剝,囫囵吞棗的錯。

囫囵,完整的意思,直觀的意義是,吃棗的時候不知道咀嚼,整個吞下去,比喻在讀書上食而不化,不用思考和分析照盤全收,鬧出很多知其一不明其二的笑話

〔1〕戲解三十而立

有兩個讀書人,為“三十而立”破題。其中的一個寫道:“兩人十五之年,雖然有闆凳和椅子卻不敢坐。”另一個寫道:“年過花甲一半,隻有兩條腿立着。”這兩個讀書人硬 是把“三十而立”的破題寫成了一段相聲。

〔2〕戲解孟子和孔子的後人

有兩個官員一塊在看戲,正在演《七擒孟獲》,一個看似學富五車的官員,輕捋胡須, 化說道:“這孟獲如此野蠻,不服王 ”七擒七縱,猶且 不服,想不到孟子還有如此的後代,竟有這樣桀骜不馴的後人。在座的人都不由的暗笑了起來。于是有一個官員看似才高八鬥,昂首挺肚的說道:“兄台說的及是啊!到底還是孔子的後代 孔明比孟獲強多了啊”此時兩位官員對視而坐,臉上都表現出自己學識的“深不可測”。

讀書學習上囫囵吞棗者,隻知其一,不明其二,都是在歪曲原意,笑話百出。醫者對醫書囫囵吞棗,不求專治,會醫死人,師者囫囵吞棗,會誤人子弟,讀書人囫囵吞棗,隻求形式,便鬧出“三十而立的”似的笑話;而為官的囫囵吞棗,“牽強附會”對自己的官威可謂是大有影響。為了想用知識時少出點洋相,甯可少讀書,也要把書讀精讀專,真正能夠消化吸收,才能做到有所得。

由于讀書時不求甚解,囫囵吞棗的全盤接受,因而在應用上鬧出許多隻知其一不明其二的滑稽的笑話,讓聽者贻笑大方。兩個故事告誡我們,讀書需甚解,囫囵吞棗必上身,不求甚解必耽事。

在生活中不讀書的笑話(牛頭不對馬嘴淺談讀書)2

每一段文字,每一段故事,都是隻為分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文字和圖片有侵權,請随時聯系,配合修改撤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