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很有藝術品鑒力

很有藝術品鑒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18:54:16

人民的節日,藝術的盛會!在這初秋時節,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拉開了帷幕,豐富多彩的精品劇目已上演多場,全國的戲迷觀衆得以大飽眼福。8月底,由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創作演出的莆仙戲《踏傘行》和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打造的曲劇《魯鎮》,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分别綻放出瑰麗的光彩。

一颦一笑《踏傘行》

莆仙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是福建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其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新時期以來,莆仙戲仍保留着宋元南戲的音樂遺風,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受觀衆喜愛,響譽祖國的大江南北,并不斷推出新創的優秀劇目。《踏傘行》很好地保留了莆仙傳統戲古樸優雅的表演藝術風格,豐富細膩柔美的人物表演令人歎為觀止。其唱腔綜合了莆仙地域的民間歌謠俚曲、宋元詞曲韻味十足,悠遠流長。

很有藝術品鑒力(微評十三藝一個是阆苑仙葩)1

《踏傘行》演出劇照

《踏傘行》從挖掘、繼承莆仙戲的優秀傳統戲曲文化入手,向觀衆講述了一個不失傳統意味又頗具時代新意的愛情故事。故事的講述方式不乏小清新的意味。早有定親但未曾謀面的刑部主事之子陳時中和将門小姐王慧蘭已是命中注定的鴛鴦,二人在戰亂中偶然相遇,風雨中結伴同行,後共處一室,二人顯然互有好意,但王慧蘭率先得知了陳時中的身份,她猜測試探陳對自己的情意,不想陳時中情不由己謊言示愛并否認定親。慧蘭頗感意外,有些心灰意冷并對其不依不饒,陳時中尴尬悔恨之餘,接連認錯,最終在衆人地撮合下王慧蘭原諒了陳時中,二人終于和好。在人物不多的舞台上,演繹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情義糾葛而纏綿悱恻的愛情故事。

據悉,故事結構脫胎于傳統莆仙戲劇本《雙珠記·逃難遇親》,并充分保留和運用了《蔣世隆》和《瑞蘭走雨》中“走雨”“搶傘”的表演和情節,經過主創的再拓展與新創作,成就了這部新劇《踏傘行》。

戲曲故事講究一人一事,簡潔明快是其主色調,《踏傘行》中男女主人公的表演古樸優雅,動作與技巧豐富、細膩,基本功主要集中在步、手、肩三個部分。如男主的三步行、蹀步、伡肩、姜芽手等傳統做功都在劇中原汁原味地展現。劇中二人同行時,在舞台上展現“拖傘”“拾傘”“搶傘”“踏傘”“跪傘”等技巧動作,在充分展現戲曲表演技藝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觀賞性,非常耐人尋味。随着劇情的鋪陳與深入,王慧蘭的羞愧、無奈、嗔怒與陳時中忠厚、善良、呆萌的性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産生了極強的觀賞效果。不難看出,兩位男女主演的表演功力非常成熟,他們把各自豐富複雜、難以名狀的内心世界給予了完美呈現,在二人默契、純熟的精準把握和配合下,觀衆有幸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戲曲文化中吸取了營養,并領略到當代表演藝術家們唱做并重、細緻精到的舞台表現力。

戲曲藝術是以表演為中心的藝術,此劇的編導們十分注重這一表演特征,從而把觀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男女主人公身上,我們通過他們的舉手投足及一颦一笑,像欣賞一件精美的工藝品一樣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從中領略劇種的藝術魅力。

中國古典美學有着“一分為三,三生無限”的哲學觀,中國戲曲表演藝術千百年來一直謹守和沿用這一美學原則,在表現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虛與實的結合運用,形式與内容上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給人一種“過猶不及”的中和之美,并将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融入到技巧當中,為觀衆營造一個不一樣的藝術境界。

“魯鎮”裡的世界

曲劇《魯鎮》以意象化的視角、獨特新穎地構思與創造和詩意的舞台呈現,講述了魯迅先生筆下那個真實可見的魯鎮的故事。

很有藝術品鑒力(微評十三藝一個是阆苑仙葩)2

曲劇《魯鎮》劇照 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其實,用戲曲手段表現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并不是一件易事。況且,魯迅先生的多部作品已經被影視作品演繹成了經典。但不得不說,曲劇《魯鎮》向觀衆展現的全景式的人物組合,是曲劇化的人物組合,觀衆非常認可。狂人、魯定平、魯四爺、賀老六、孔乙己、阿Q衆生相,以及魯迅先生筆下寓意的那讓人窒息的麻木與殘忍,黑暗與沉悶,以及 “病态環境裡,人人都是受害者”的深刻主題在這部戲裡都給予了合理揭示。

戲中的祥林嫂是重點,這個一提到名字就讓人淚流滿面的悲劇人物,她無疑在魯迅先生筆下是經典的存在:“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裡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雖然這個人物在當今社會竟有着“怨婦”“叨唠狂”“負能量傳播者”等諸多代名詞,但那隻能代表一些偏頗人士或者說消極人士對這個人物的非理性評判。因為我們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祥林嫂是藝術作品中經典人物形象的代表之一。她說“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這分明是一句天問,曲劇《魯鎮》中祥林嫂一上場就問了魯定平這句話,戲的最後一場她臨終時再次追問了狂人。原著中,魯迅先生用倒叙的手法向我們講述了祥林嫂,而曲劇的劇作者則将祥林嫂悲苦的一生在衆多人物的映襯下向我們娓娓道來。

《魯鎮》成親一場的處理運用了戲曲大寫意的手法,祥林嫂被強逼成親欲以死抗争,老六抛出手中的紅綢意象化地綁住祥林嫂,在現時的節奏中,祥林嫂的“搓步”和“跪步”表演恰如其分地诠釋了人物此時此刻極不情願又逃不如命運安排的心境。祥林嫂開口唱到“牛不喝水把頭按,強扭的瓜兒不會甜——”與老六成親的整場戲一氣呵成,渾然一體。兩個人物從一開始的極力對抗到最終情緒緩和,并逐步達成協議,為下一場二人短暫的美好生活做了合理的鋪墊。

祥林嫂失子尋子一場,采用“緊打慢行”的處理來表現人物在山中路途艱難和尋子的焦慮,即“緊急的鼓點”“慢擡慎落的台步”,可以看出導演的獨具匠心。當祥林嫂看到兒子殘損的屍體時,那撕心裂肺的一聲呼喚,直擊觀衆的心魂,瞬間讓人徹底破防。全劇中很多個細節的處理,都是可圈可點的,無論是編劇筆下的唱腔、念白,還是導演對于舞台藝術風格的總體把握,乃至演員的演唱與表演,都體現了完整統一的創作思路。

全劇的終結處,也是最讓人動容的。祥林嫂有一個終級願望,那就是“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嗎?”這是她生的願望破滅之後對死後的終極追問,我們何嘗不知這是一個讓人心碎的追問,更是一個流淌着鮮血的追問。因為,這個吃人的世界把她的今生和來世都堵的死死的,找不到一絲出口,然後全部撕了個粉碎,讓觀衆陪着人物徹底絕望直至窒息。所以說,祥林嫂作為曲劇《魯鎮》的核心人物,她讓觀衆身心俱痛到不能自拔,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曲劇《魯鎮》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豐富的清晰的魯迅先生筆下世界,這是戲曲的魯鎮,是每個觀衆心中的魯鎮。戲曲改編小說,其實是一門很難的功課,既不能把情節原封不動地搬到舞台上,也不能簡單地完成從文學到戲曲形式的平行轉換。如果說觀衆能夠抛開原著的文學形式,承認了舞台上那直觀的戲曲形式,承認了這些鮮活的戲曲人物,那麼這樣的改編無疑是成功的。曲劇《魯鎮》對原著有新的解讀,有戲曲的解讀,有獨特的體驗,有戲曲的體驗,有獨屬于戲曲的思考與發現,回應了當代觀衆的審美期待,實現了對原著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

這一個是阆苑仙葩,那一個是美玉無瑕,其實還有太多太多優秀的精品劇目值得我們期待。相信每一部作品都會綻放出他們自己的奇光異彩!

(特邀作者:河北省文化和旅遊研究院 麻立哲)

責編:李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