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學步入大學,是每一位正值青春的學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跨越。當你帶着三分的懵懂、五分的好奇、十分的激情與夢想跨進大學的校門,你的内心定是充滿了期待。擁有什麼樣的大學,怎樣度過四年的時光,是我們所面對的大學首問。是在豐富多彩的社團組織中大顯身手,還是在琳琅滿目的書籍間盡情遨遊?是在缤紛的舞台上一展風采,還是醉心于學術講座的腦洞大開?前者讓你綻放自我,展現青春的活力;後者讓你沉靜從容,曆練思想的銳氣。2019年的那個金秋,當面臨着“我的大學我做主”的人生選擇時,我遵從内心選擇了後者,從此走上了一條“朝斯夕斯,求以孜孜”的讀書問學之路。
▲陳爾尼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讀書是求學的第一要務,大學期間可謂是我們讀書的最好時光。沒有了中學的升學壓力,沒有了師長的限制與管控,我們可以放開來讀;擁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便利的借書條件,我們能夠盡興去讀。坐擁書城的感覺是多麼美好,置身于林立的書架間又是何等暢快。依照專業課老師開設的必讀書目,我按圖索骥進行延伸閱讀,拓展了課内所學,完善了知識結構,開闊了學科視野,提升了學術眼光。三年來,我努力遵循每門課程“1 2”的閱讀模式,“1”即細讀與本課程相關的1本原典,“2”是泛讀與原典或課程相關的兩本研究著作。拓展閱讀讓教材與課堂上的概括性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帶領我走進了知識産生的曆史現場,知識不再冰冷而變得有溫度、有活力。在持續的閱讀中,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專業興趣,也體味到了專業學習的樂趣。
高齋曉開卷,獨共聖人語
在閱讀專業書籍之外,關注學術前沿、了解學術動向也是實現專業化學習的必要途徑。通常情況下,老師在授課時會介紹一些學術前沿話題,這些信息值得我們重視,可留心記錄,以便課下去作進一步的了解。關注前沿的最有效途徑是旁聽學術會議,疫情時代的特殊環境帶來了線上學術會議的盛行,這也給我們提供了旁聽會議的便利。一場學術會議如同一場學術盛宴,學界大咖們活躍的思維、開闊的視野、高屋建瓴的眼界讓我們為之折服,聽他們的精彩宣講,感受他們的風采和氣場,遠比讀他們的論文更有趣也更容易深入。在學術會議這個平台上,你可以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的聲音,了解到課本知識之外的問題與見解,跟随這些學界大咖徜徉于思維之海,讓自己跳出教材知識的“舒适圈”。當然,旁聽學術會議時,我們也會面臨着聽不懂的難題,知識的學習正是這樣一個從不懂到懂、從無到有的過程,隻要從不懂起步,終究會抵達懂的境界,正所謂“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用大力有餘,入細心愈研
大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讀書與旁聽學術會議構成了知識輸入的不同方式。但在輸入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努力嘗試輸出——寫作。大學階段的學術訓練是系統化的,從大一的資料搜集到大二的文獻綜述撰寫,從大三的小論文到大四的畢業論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成長的過程。在紮實的訓練之下,我學會了選題、搜集篩選使用文獻、構思論文、完成寫作,掌握了基本的學術規範。當在系統的讀書中有了一些思考、獲得了一些思想的火花的時候,我們不妨用心地培育它,使其壯大,促其成熟,漸漸孕育出一篇體現着個性思考的小文章來。當你收獲了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處女作時,它會變作一種巨大的激勵鼓舞你繼續前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大學階段,讀書與寫作并非我們學習的全部,躬行于實踐也是學習之要義。作為一名師範生,我們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教書。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苦練教學技能,是我們師範生的必修課。頂崗實習讓我們走出書齋、走進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半年的基層教育教學經曆帶來的是超越于課本的寶貴經驗,它讓我們體會到了初為人師的幸福,培養了我們的教學技能,更堅定了我們的職業信念,磨練了我們的意志,這是一筆寶貴的财富。在實習中,我切身體會到了師者之仁心,感受到了熱愛學生、熱愛課堂是作為教師的基本素養,學習到了怎樣去講授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同時也在學生的愛戴和教學大賽獲獎中收獲了自信,确認了自我價值。當我們從頂崗實習崗位回到學校、回到課堂,我們已經脫胎換骨,赢得一個新的起點。
以上是我的幾點不算成功的大學學習心得,讀書的熱情、專業的自覺、系統的學術訓練以及在實踐中的成長構成了我三年大學生活的學習之道。我的大學生活也許不夠精彩,但無疑這是出自于我本心的選擇,故而無怨無悔!
陳爾尼,文學院2019級本科生,獲2023屆推免研究生資格,已被山東大學錄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