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13:26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1

好友家臣通過微信發來一張照片,笑問是否有大家風範。我說,豈止是大家,有大俠風範,遊走魯豫,貫穿今古,醉心甲骨,笑傲江湖。

孫家臣(1956.8-)祖籍山東煙台,與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1845-1900年)是老鄉。受其晚清秀才外公的影響,孫家臣自幼癡迷書法,後考入濟甯師專美術系,繼而專門研習甲骨文書法,收集甲骨資料,研究文字起源,創作書法作品,一發不可收拾。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2

記得第一次到他家裡,孫家臣拿出書架上厚厚四本一套的《甲骨文字诂林》,不無驕傲地說,這是孩子在鄭州出差時在書店給他買的,當時書店店員都不無懷疑的問“真要麼?”因為定價800元的這套書在書店擺了多年鮮有問津,以為賣不出去了呢。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3

讀書必先識字,文字學又稱“小學”,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基礎,分音韻、文字、訓诂。而今國故凋零,不識文字滿口國學之所謂大家者令人汗顔。作為文字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甲骨文“曲高和寡”,愈顯高冷。不隻是普通人難以識别,就是很多書法家也難得認識幾個。或許因為曆史久遠且發現較晚,可資借鑒的研究太少,且不同于小篆以後成熟的的隸魏楷行草諸體,形義變化不大,識别并無大難。甲骨文則不然,在已發現的4000多個甲骨文中,學界考釋沒有争議的隻有1000個。不僅要識其形,斷其義,更要知其然,通其源,沒有專門的訓诂學知識是不行的。另外就是甲骨文書法對中鋒行筆的功夫要求,沒有相當時間的習煉,一般人很難邁進這個門檻。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4

再難難不住癡心的人。孫家臣專注甲骨文書法創作與研究,寒來暑往,閱讀研習,臨池不辍,一晃就是大半生。他廣泛收集甲骨文書籍和甲骨文墨書資料,購藏研讀了徐中舒先生的《甲骨文字典》、趙誠先生的《甲骨文簡明詞典———蔔辭分類讀本》、于省吾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字诂林》、劉興隆先生的《新編甲骨文字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的《甲骨文編》,以及吳浩坤、潘悠的《中國甲骨學史》,胡厚宣、胡振宇的《殷商史》等書籍。當年兒子在外地上學的時候每次放假回濟甯,都會把學校圖書館裡有關甲骨文的書籍借出來帶給父親讀。孫家臣用精讀加手抄的方式,研習摹寫這些資料。他還多次到河南安陽殷墟現場參觀考證……從初識門徑,到漸入堂奧,終成大家。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5

從煙台,到濟甯,到安陽,一路走來,幾多收獲,幾多艱辛。冥冥中,這不正是一條甲骨文研究的藝術之路嗎。第一個發現并收藏甲骨文的人是孫家臣的老鄉——煙台人王懿榮;甲骨文集中出土的地點是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殷墟即殷人之墟,商朝國都;盤庚遷殷前,商代都城為奄,“奄”即今山東濟甯曲阜,煙台(王懿榮)、濟甯(商都奄)、安陽(商都北蒙、殷墟),三點一線的連接,記載着商代都城由東夷向中原西遷的曆史,勾畫了近代甲骨文發現與研究的脈絡,也貫穿了孫家臣的書法藝術人生之路,這是冥冥中的定數,還是一種巧合呢?

與家臣先生認識也算是一種巧合。作為書法同好,在一次書展活動中偶遇孫家臣,談及某文字來由,家臣用筆在我攜帶的本子上面勾畫推敲,拆解文字,追本溯源,何其認真!其情其景,記憶猶新。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6

《論語》有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做學問必須認真專注。這是孔子提倡的為學之道。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家臣習甲骨,半世不改初心。在他不大的鬥室裡,書架上擺滿了書,一張畫案,占了半個屋子,牆上懸挂新書墨寶,案頭擺滿研究論文。這就是他的一片天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孫家臣獨自在他的小屋裡,沿着文字進化的的脈絡向上追溯,通過蔔辭契文,與3600多年前的殷商對話,與華夏文明的先祖交流,揮毫成佳作,提筆著高論,不亦樂乎。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7

濟甯這方寶地,不僅有儒家文化的千年浸潤,也有跨越曆史的書法遺存。春秋以降,從西周魯國、薛國青銅器銘文(金文、鐘鼎文),到秦小篆刻石《峄山碑》、兩漢的“天下漢碑半濟甯”、魏碑三大流派之一的《四山摩崖刻經》……每一處都大名鼎鼎,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标杆。今天,通過孫家臣的努力,沿着文字起源的方向,追溯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與濟甯的淵源,并有《濟甯出土甲骨文字析》、《甲骨文與兖州》、《甲骨文與曲阜》等系列考據文章面世,也使得濟甯這個書法藝術和傳統文化聖地,有了更為完整的表述。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8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9

近年來,作為濟甯市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的孫家臣已撰寫甲骨文研究論文近百篇約80萬字,其中部分已在專業期刊和媒體發表并獲獎,引起學界、書界關注;其甲骨文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國家及省市書法展覽并獲獎,部分作品被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及王懿榮紀念館收藏——這個甲骨文發現者王懿榮的老鄉,終于繼承了甲骨文研究的衣缽,也為孔孟之鄉書法藝術研究,拓展了廣度、深度和高度。

甲骨文的契刻之美(孫家臣的甲骨文研究之路)10

古樹新花,契藝千秋。由中國民主建國會濟甯市委員會主辦、濟甯市文物局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民建會員孫家臣甲骨文書法作品展》就要開幕了,屆時,鴻儒雅聚,翰墨飄香,必将為孔孟之鄉、文化濟甯平添新的人文色彩!

(作者:郭焰,孔孟之鄉地域文化研究和傳播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